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作者

赵渭东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622426198704204431

引言:

伴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电力工程项目面临着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管理环节繁杂等多方面挑战。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已难以契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工程建设迫切需要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变。精细化管理通过加强过程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执行效率,逐渐成为提升工程效益与质量的有效途径。探寻适合电力工程特点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电力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与挑战

在电力工程建设愈发复杂且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传统管理模式暴露出不少缺陷。全面辨认并深入分析项目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促进精细化管理落实的基础条件。

1. 项目进度控制缺乏有效机制

电力工程一般涉及多个建设环节、施工单位和协作团队,周期跨度大、任务交叉多,这使得进度控制成为首要难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少统一高效的进度统筹系统,项目经常出现节点延误、工序脱节、资源错配等状况。一方面,计划制定不够科学,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环境、材料供应、技术条件等影响因素;另一方面,项目现场反馈迟缓,导致管理层难以实时掌握实际进展,无法精准调整计划和资源,最终使得工程工期被动延长,施工效率大幅下降。

2. 成本管控体系存在明显漏洞

成本控制是体现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往往相互脱节,导致成本失控现象频繁发生。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前期成本预算较为粗略,对风险、变更以及市场波动缺乏充分预估;其次,采购环节缺少透明公开的机制,部分物资定价与市场脱节,甚至存在浪费和重复采购的情况;再者,成本核算的口径不一致,数据分散在多个系统中,造成财务和项目管理信息难以整合,无法实现动态的成本监控。缺乏系统化的成本预警机制,使得成本风险不能及时被识别和应对。

3. 安全与质量监管手段相对滞后

电电力工程建设涉及高压作业、深基坑施工、大型设备吊装等高危工序,对安全和质量有着极高要求。然而,在部分工程项目中,安全与质量监管还停留在传统的检查表和突击抽查阶段,缺乏系统性的预防控制机制。一方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培训覆盖范围有限,实际操作中存在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工程质量依赖经验型管理,缺少量化标准和实时监测手段,导致部分隐蔽工程难以实现全流程可追溯。此外,信息化手段没有充分融入质量与安全管理流程,致使隐患排查不及时、问题整改无跟踪,难以保障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精细化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核心路径与实施要点

要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必须依靠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通过全方位优化资源配置和过程控制,成为解决项目管理难题的关键途径。

1.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始终

精细化管理强调对电力工程从立项、设计、采购、施工到运营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控制。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有利于打通项目各阶段的信息障碍,实现统一规划、分阶段控制和闭环反馈。在前期阶段,通过科学可行的项目策划,明确功能定位和资源需求;中期建设过程中,加强节点控制和责任划分,确保每个环节有序衔接;而在后期运行和维护中,重视运营数据回流和经验积累,为未来项目提供参考和优化依据。

2. 信息化平台支撑高效协同作业

随着电力工程管理任务日益复杂,仅依靠人工和传统工具已难以胜任。建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技术基础。该平台可以集成进度、成本、材料、设备、安全等各类信息,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动态监控。借助 BIM、GIS、ERP 等技术手段,项目各参与方可在同一平台上协同作业,有效提高沟通效率和决策精准度。同时,平台具备预警功能,一旦发现工期偏差、成本异常或安全隐患,系统可即时反馈并指导调整措施,提高风险响应速度。

3. 标准化制度建设保障执行落地

要达成精细化管理目标,必须有完善的制度规范作为支撑。制定一套覆盖各管理环节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和技术规范,是保障执行力和项目一致性的核心举措。例如,在施工组织方面,明确班组作业标准、作业流程图和检查节点,确保执行行为有章可循;在成本管理方面,统一费用科目设置和核算方式,避免因口径不一导致数据失真;在质量与安全监管方面,制定详细的检查表和奖惩机制,增强现场执行的严肃性和责任感。

三、推动电力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为适应新时代电力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需要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实践。通过策略创新和制度完善,推动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实现工程效益和安全双提升。

1. 构建多维协同管理机制

要推动精细化管理落实,需打破部门壁垒和职责孤岛,建立覆盖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等全链条的多维协同机制。通过明确各环节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工,实现责任到人、节点到岗,提高组织执行力。同时,加强上下游信息交互和联动管理,避免资源配置重复和调度冲突。借助信息平台整合项目数据,形成横向部门协作与纵向层级控制相结合的高效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整体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运行效率。

2.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动力来源。应着力打造结构合理、能力优异且专业互补的管理团队,团队需包含项目管理、工程技术、信息化运维等各类专业人才,以此实现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通过健全人才选拔机制与岗位培训体系,持续提升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复杂的工程环境及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支持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成长,促使精细化理念渗透到一线执行层面,营造 “人人参与管理、层层落实责任” 的良好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估体系,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与归属感,培育重视管理、关注细节、不断改进的组织文化,为项目的高效运转和长远发展提供稳固的人才支撑。

3. 推动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

精细化管理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模式的持续优化。要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升数据采集、分析及预测能力,推动管理方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和主动防控转变。在管理模式方面,探索 “数字孪生 + 智慧工地” 的应用场景,达成工程管理的可视化与透明化。

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正处于从粗放式管理向高质量精细化管理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搭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化信息化平台支持、完善标准化制度与协同机制,有效提升了项目执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面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工程环境,必须不断深化管理理念,促进技术融合与人才建设协同共进,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和效益水平。精细化管理将成为引领电力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 宗 安 . 电 力 工 程 建 设 项 目 精 细 化 管 理 研 究 [J]. 通 讯 世界 ,2020,27(04):134-135.

[2] 林清鑫 , 胡诗 , 陈虹 .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策略探讨 [J].投资与创业 ,2024,35(03):98-100.

[3] 朱正成 , 李继贤 .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应用研究 [J]. 城市建筑空间 ,2024,31(S1):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