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例研究
苏益飞
宁德市第五中学 福建宁德 352100
在高中数学教学期间,以巧妙方式融入思政元素既可以起到拓展教学内容深度的作用,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期间,拥有更坚实的科学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保证自我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正确发展。为验证这一观点,突破既往教学时课程思政浅尝辄止的障碍,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函数概念发展历程内容展开具体说明,这些说明对未来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实用借鉴意义。
一、课程思政核心概念
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学科教学架构中去,使思政教育之中所具有的相关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以自然协调的方式融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以便对学生发生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方面的潜移默化影响。具体到高中数学学科,教育实践表明:课程思政可基于学生热爱数学这个基本点,完成三个维度的探索,即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等维度,具体则涉及到六个层次,即用数学文化感染学生,用数学之美熏陶学生,用数学知识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激励学生,用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用数学课堂环境影响学生,用与数学相关的社会生活塑造学生[ 1]。
二、函数概念发展历程内容中的课程思政
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的概念与性质部分,有函数概念发展历程的阅读与思考内容,以这部分内容为切入点,教师可做课程教学的重新架构,在其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因为内容的适应性,这种融入具有较大可能,且预期教学效果较好 [ 2]。具体言之,作为数学史中的一项关键组成部分,函数概念既具有知识传承功能,同时也包含很丰富的思政教育内涵,特别是其在数学史上所处地位,更使思政教育可能性大为拓展,如自 17 世纪笛卡尔、牛顿变量依赖关系,至 19 世纪狄利克雷抽象对应法则,再至后来的布尔巴基学派集合论定义,均可成为课程教学时增加学生思政素养的资源,教师可借助这些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创新应当具有打破思维框架的勇气,求真务实的精神。再如函数定义本身持续完善的过程,可生动表达出人类认知由具体至抽象的变化,教师对这种变化的介绍,以及学生的相关思考及考察行为,将让学生拥有明确的批判性思维。除此以外,在函数论领域内,我国数学家所做的贡献,如陈建功三角级数研究等内容的引入,可起到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达到中华优秀数学文化深层认知效果。总之,在这部分教学时融入思政元素可能性较高,合理的融入方法及教学设计策略,将最终推动学生科学世界观形成。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例说明
在函数概念发展历程内容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课前、课中、课后贯穿式融入方式,使课程思政以系统化方式与原有教学合为一体,以便达到有机深入教育效果。
(一)阅读任务的课前至课中延伸
基于教材中给出的阅读内容,教师可安排学生预先阅读,并将阅读成果带入到课堂中来继续思考。实际操作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内容,并同步思考问题,若思考时遇到障碍,可独立搜集有关历史素材。教师给出的思考问题包括:函数这一概念形成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函数概念完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你可总结出初中函数概念与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等等。这一前置阅读任务,思政育人的价值在于可培养学生乐学与善学态度,使之逐步拥有理性思维及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让其可清晰梳理函数发展脉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当让学生的课前阅读成果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而不能割裂课前与课中的关系。本例中,学生可在阅读材料中发现,运动研究问题均需要进行两变量间关系的探究,这是函数概念形成背景。基于学生的这一认知成果,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安期继续提出问题:在 17 世纪研究者进行天体位置计算的原因是什么,在远洋航行中做经度与维度测量的原因是什么,计算炮弹射程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等。让学生结合课前阅读成果,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知悉数学知识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生动情境融入思政内容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创设生动情境的形式,将思政要求更好体现出来,以满足学生知识学习与独立探索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应以提升学生思想品质为目的,把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或者虽来源于教材但同样利于学生发展思政素养的内容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这些内容的应用,可帮助建立生动课堂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足够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让其一面领会数学知识,一面获得思政素养 [ 3]。本例中,教师需要着重让学生参与梳理函数概念发展历程,这一目标使创设生动情境要求则更显必要性,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做情境创设工作。如教师提出:18 世纪中期学者们对振动弦的问题比较关注,他们发现在拨动一根两端固定弹性弦,让弦产生某种初始形状后进行释放,则弦开始振动。那么该怎样使用函数进行弦在某一具体时刻形状描述呢?研究者为此大费周章,大家可以参与讨论这一问题。根据教师提示,有学生思考:若将弦的振动视为一段音乐,用简谱进行描述好像是可行的。有学生提出:声音具有连续性,如果以弦离开平衡位置位移做振动状态描述貌似可以,但这涉及到时间和位移间的解析式问题……讨论将逐步走向深入。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乐学善学态度将得到较充分培养。若在此期间教师能放下姿态主动与学生展开交流,和学生共同置身于生动情境内完成具体问题讨论,则课程思政效果将更明显。
(三)做归纳总结与相关作业设计
教学后期,教师应结合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新教学框架做好归纳总结工作,以便让学生对本次教学形成系统印象,同时再以相关作业设计,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成果。本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与自己共同归纳总结,具体方法是让学生用时间轴、图表或者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本次课程教学所获得的成果。设计的作业可以是:请借助查阅书籍、网络等方法查阅资料,更深入研究函数概念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写一篇说明性文字。可以说,归纳总结与作业设计过程,将对学生乐学善学态度、数学理性思维培养起到一定帮助,且可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结束语
绝大多数教师均认可在高中数学教学时,践行课程思政是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然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却普遍面临一些问题,即缺少对思政内容融入的整体意识,往往只是略微提及,导致教育结果不够具体、不够深入,学生的印象不深。为解决此问题,本文结合实际课例做了阐述,试图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串联中,找到课程思政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新思路。事实证明,教师利用系统化教学设计形式,将有效解决既有问题,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精神等多种思政素养,使之获得知识与价值观念的同步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冬冬 . 高中数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 [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10):35-37.
[2]刘悦.高中数学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的探索与实践——以“集合的概念”教学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2024(21):36-38.
[3] 周向宇,陈友明,贺诗瑶 .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的策略研究 [J]. 数学通讯,2023(03):7.
课题名称:本文为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第五届研训基地校 2023年度专项课题,课题“《课程思政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例研究》,课题立项编号 :NDJKYZ23-35)
作者简介:苏益飞,(1977.02),男,蕉城人,大学本科学历,单位:福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