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赋能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齐婷婷 张子昊
宁夏理工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 宁夏石嘴山 730070
引言
在数智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局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以其独特的个性与需求,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数智化技术应用于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能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创新路径,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数智化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民办高校中,艺术类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个性与创造力,他们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教学方法都有着更为多样化的需求。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在满足这些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数智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精准化教育与个性化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思想觉悟,还能推动思政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创新发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数智化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数智化技术,以其数据驱动、智能化处理、实时反馈及个性化服务等显著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精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需求,进而实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案。同时,数智化技术还能够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资源与服务,显著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学生在享受个性化学习体验的同时,深化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智化技术还能实现思政教育的智能化管理与评估,通过智能监控和评估系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参与度,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这些优势共同推动了思政教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个性化、精准化的转变,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三、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学生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艺术类学生具有独特的成长背景与兴趣爱好,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在内容与形式上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不足,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影响了教育效果。再次,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缺乏科学性与全面性,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教育成效。此外,部分教师对数智化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不足,也限制了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这些挑战表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亟需借助数智化技术实现创新与突破。
四、数智化赋能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
(一)构建数字化思政教育体系
学院积极引入学工系统、辅导猫系统等先进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通过这些平台,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同时,学院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政教育模式,通过网络课堂、在线交流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便利的学习方式。此外,结合线下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例如,学院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学院以数据流转为基础,整合了校内外的思政教育资源,打造了思政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集成治理与分析模型的构建。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学习需求,开发了多样化的思政教学资源,如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践项目等,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学院还积极与企业、社区等合作,拓展了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升师生数智素养
学院通过开展专项培训与交流活动,提升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数智素养,使其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工具。教师们运用这些工具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学院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数智化相关课程,如《数字媒体技术》《数据分析基础》等,培养学生的数智素养,使其具备适应数字化社会的能力。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数智化知识,通过举办各类竞赛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学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思政教育的智能化教学。通过智能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与内容推荐,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学院采用了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在线讨论、小组合作、实践项目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互动性。例如,在思政课程中引入了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与革命精神,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此外,学院还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传播思政教育内容,拓宽了思政教育的渠道与范围。
五、数智化赋能思政教育的成效与影响
(一)显著提升教育成效
数据显示,通过数智化赋能,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觉悟与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学生出勤率由 94.25% 上升为 98.87% ,就业率从 88.79% 提升为 90.09% ,慕课参与率达 99.69% ,其中思政类课程参与率为 99.95% 。同时,学院构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效结合,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教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辅导,进一步提升了教育质量。
图 2021-2025 年 XX 学院关键指标变化预测趋势

(二)产生广泛影响
数智化赋能推动了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民办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学院在数智化思政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果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与同行院校的认可,多次受邀在教育论坛与研讨会上分享经验。同时,数智化赋能促进了学科体系建设,通过数智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创新,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贡献了力量。此外,学院的数智化思政教育模式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其他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六、结论与展望
数智化赋能为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构建数字化思政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师生数智素养,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显著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成效。未来,民办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数智化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深度应用,优化思政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师生数智素养,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与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未来的数智化思政教育中,高校应持续关注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教育数据的安全与可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园环境的智能化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同时,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数智化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动数智化思政教育的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数智化思政教育将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忠民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23,(04):98-101.
[2] 刘田珦 .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22(10):115-116.
[3] 刘瑞 . 浅析多元化价值观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 [J]. 知识文库 ,2017,(22):151.
[4] 王菱 . 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探析 [J]. 时代报告 ,2021,(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