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会计核算创新路径研究
丁剑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市 200125
引言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医保支付方式的变革,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在应对复杂的经济活动与精细化管理需求时,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如核算方法单一、信息化程度低以及成本控制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也制约了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运营效率的提升。因此,探索公立医院会计核算的创新路径,对于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具体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1 公立医院会计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现行会计核算模式的特点
公立医院现行的会计核算模式主要基于《医院会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其特点表现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注重收支平衡与预算管理。在核算内容上,主要包括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等基本要素。然而,随着医院业务范围的扩大与经济活动复杂性的增加,传统核算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例如,核算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医院的经济活动;核算范围局限于财务数据,缺乏对非财务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核算流程依赖人工操作,效率较低且易出现误差 [1]。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公立医院会计核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核算体系不完善。传统核算模式侧重于财务数据的记录与报告,缺乏对成本、绩效等关键指标的系统分析,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其次,信息化水平不足。尽管部分医院已引入财务软件,但系统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导致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最后,成本控制机制滞后。医院的成本核算多停留在科室层面,缺乏对项目、病种等细分维度的深入分析,难以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持[2]。
1.3 问题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成因主要源自制度、技术和管理三方面的短板。其一,制度设计明显滞后,当前会计制度在许多方面尚未及时反映医院经济活动的新特点与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导致会计核算方法与医院实际运作之间脱节。其二,技术应用不足。尽管信息化趋势愈加显著,部分医院在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有限,系统功能单一、集成度低,难以支持多维度核算与高效数据处理。其三,管理意识不强。在一些单位中,财务管理未被纳入核心战略管理范畴,会计核算仅停留在合规层面,缺乏服务决策、驱动管理的深度,导致其在医院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2 公立医院会计核算创新路径
2.1 优化核算体系
为适应现代医院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公立医院应主动优化现有核算体系,引入更加科学合理的核算逻辑。首先,应拓展核算维度,在传统财务会计基础上,纳入成本核算、绩效评价、风险预警等内容,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核算架构。例如,通过引入病种成本核算,可以更准确评估不同医疗服务单元的资源耗费和经济效益。其次,强化预算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将预算编制、执行与会计核算联动起来,构建全过程、动态化的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对财务资源的科学配置与过程监督。此外,必须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核算流程标准,提升数据的真实、准确与可靠性,从源头上保证核算工作的质量。
2.2 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提升会计核算质量的技术抓手。公立医院应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推进财务系统智能化改造。一方面,应整合各类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协同效率。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具备智能识别、分类、归集等功能的核算模块,推动会计数据处理从“手工操作”转向“自动驱动”。进一步,还需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构建包含数据加密、访问控制与备份恢复等环节的安全保障机制,有效防范信息泄露、数据丢失与系统攻击等风险。
2.3 强化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提升医院运营效率的核心手段。在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的大背景下,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势在必行。其一,应细化成本核算对象,从传统科室维度下沉到具体的项目、病种与服务单元,实现更精准的成本归集与分析。其二,注重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成本结构分析,识别资源浪费点,合理配置人力、物资与资金,提升单位产出效率。其三,构建激励与约束并存的机制,将成本控制成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发科室与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形成“人人控成本”的良好管理氛围。
3 创新路径的实施保障
3.1 制度保障
为保障创新路径的顺利落地,制度层面的支撑不可或缺。首先,应根据医院实际业务发展和经济活动变化,及时修订现行会计制度,优化核算方法与内容,使其更贴近实际、服务管理。其次,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流程规范与风险防控,确保核算活动在制度框架内高效运行。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内审机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核算工作的透明度和权威性,推动核算结果真正服务于医院治理与战略执行。
3.2 技术保障
技术是推动会计核算创新落地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医院应加大技术投入,升级财务系统,引进具备集成化与智能化特征的新一代核算平台。另一方面,应着力培养技术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引才双管齐下,构建一支既懂会计又懂技术的专业团队。此外,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也至关重要。通过规范数据接口、统一编码规则、明确信息交换格式等方式,提升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与协同性,为会计核算系统的持续升级与扩展奠定技术基础 [2]。
3.3 人才保障
人才是驱动公立医院会计核算创新的核心动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需从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在专业素养提升方面,应构建常态化培训与继续教育体系,结合会计制度更新、数字化工具应用等前沿内容,通过专题研修、案例研讨等形式,持续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业务适配性,确保其精准把握核算创新的实践要求。
高端人才引育层面,需聚焦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通过靶向招聘、校企合作等渠道吸纳专业骨干,同时搭建技术攻关平台,为其提供创新实践的空间,注入智力支撑。
激励机制优化上,要建立以能力提升、创新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与业绩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通过荣誉表彰、职业发展通道拓展等举措,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潜能,为会计核算创新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结束语
公立医院会计核算的创新路径研究,对于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核算模式的问题与成因,提出了优化核算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及强化成本管理的创新路径,并探讨了实施保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多维核算方法、构建智能化财务平台以及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公立医院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霄 . 数字化背景下公立医院会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5,(03):136-139.
[2]姚 斌 . 公 立 医 院 会 计 核 算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对 策 研 究 [J]. 财讯 ,2025,(05):163-165.
[3]李 旺 . 新 医 改 背 景 下 医 院 会 计 核 算 的 实 施 要 略 [J]. 财 会 学习 ,2024,(33):116-119.
单位名称: 省市: 邮编: 姓名: 丁剑青出生年月:1982.1 性别: 女 籍贯:上海 民族:汉 学历: 本科职称: 会计师 研究方向: 财务会计与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