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李康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环境地质调查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2260
引言
矿山行业是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供应的核心支撑领域,其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直接关系到行业发展质量与社会资源保障能力。传统矿山机电设备以人工操作为主,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因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安全风险,同时资源浪费与能耗偏高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已难以适应现代矿山高效、安全、绿色的发展需求。自动化控制技术凭借精准调控、实时监测、远程操作的核心优势,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设备的短板,成为推动矿山机电设备升级、破解行业发展痛点的关键支撑。
一、矿山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创新应用现状
1.1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矿山开采设备中的创新应用
在矿山开采设备中,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实现开采过程的精准化与无人化。例如,在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上,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后,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煤层厚度、开采阻力等数据,自动调整截割高度与牵引速度,避免人工操作的误差。同时,结合远程控制技术,操作人员可在地面监控中心完成采煤机的启停、参数调整等操作,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降低安全风险,提升开采效率与资源回收率。
1.2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矿山运输设备中的创新应用
矿山运输设备借助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了运输流程的智能化调度与稳定运行。以井下皮带运输机为例,自动化系统可实时监测运输机的运行速度、负载重量、皮带跑偏情况等参数,当出现过载或跑偏时,系统能自动发出预警并调整运行状态,甚至紧急停机,避免设备损坏。此外,通过自动化调度系统,可根据开采工作面的出煤量,动态调整多台运输机的运行节奏,实现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空转能耗。
1.3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矿山安全监控设备中的创新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让矿山安全监控设备具备了实时监测与主动预警能力。在井下通风设备中,自动化系统可根据井下瓦斯浓度、粉尘含量等数据,自动调节风机转速,确保井下空气质量达标;在水位监测设备上,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井下积水数据,当水位超过安全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排水设备,并向监控中心发送预警信息。这些应用大幅提升了矿山安全监控的及时性与可靠性,为井下作业安全提供保障。
二、矿山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中的现存问题
2.1 不同设备自动化系统兼容性不足,数据互通困难
当前矿山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多由不同厂商研发,各系统采用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存在差异,导致兼容性不足。例如,开采设备的自动化系统与运输设备的调度系统无法直接实现数据互通,需人工手动录入数据,不仅增加工作量,还易出现数据延迟或误差。这种“信息孤岛”现象,使得矿山无法形成统一的生产监控与调度体系,制约了自动化技术整体优势的发挥。
2.2 技术智能化程度有限,自主决策与适配能力弱
现有矿山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多停留在“被动响应”层面,智能化程度有限,缺乏自主决策与动态适配能力。例如,面对井下地质条件变化(如煤层倾角突然改变),采煤机的自动化系统无法自主调整开采策略,仍需依赖人工干预;在设备出现复杂故障时,系统仅能发出预警,无法自动分析故障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难以应对矿山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限制了设备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3 自动化设备运维体系不完善,故障处理效率低
自动化矿山机电设备的运维体系尚未完善,导致故障处理效率偏低。一方面,自动化设备集成了多种精密传感器与控制系统,对运维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但部分矿山缺乏专业运维人才,难以快速排查故障;另一方面,运维多采用“事后维修”模式,缺乏对设备运行状态的预判,无法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往往等到设备停机后才开展维修,延长了设备 downtime,影响矿山正常生产进度。
三、推动矿山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多技术融合,提升设备自动化系统兼容性
加强多技术融合是提升系统兼容性的关键。可引入物联网技术,统一设备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实现不同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互通;同时,结合云计算技术构建矿山统一数据平台,整合开采、运输、安全监控等各环节数据,形成一体化生产监控体系。此外,鼓励设备厂商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制定行业统一的自动化系统接口标准,从源头解决兼容性问题,打破“信息孤岛”。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还能提升整个矿山生产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在一些大型矿山中,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这种多技术融合的模式,为矿山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未来矿山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聚焦智能算法研发,推动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升级
推动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升级,需聚焦智能算法研发。可联合科研机构开发适用于矿山场景的机器学习算法,让设备能通过分析历史运行数据与实时工况,自主调整运行参数、应对地质条件变化;同时,引入故障诊断算法,实现设备故障的自动识别、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推荐,提升设备自主决策能力。此外,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设备虚拟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为智能算法优化提供支撑。通过这些智能算法的研发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还能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和人力投入。例如,在一些矿山企业中,通过智能算法的应用,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大大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3.3 构建全周期运维体系,提高自动化设备运行稳定性
构建全周期运维体系可显著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一方面,加强运维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开设矿山自动化设备运维专业课程,同时定期组织在职人员技术培训,提升运维团队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推行“预测性维护”模式,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预判设备故障风险,提前制定维修计划,减少突发停机。此外,建立运维知识库,积累故障处理案例,提高故障排查与解决效率。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和人力投入。
四、结论
矿山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推动矿山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当前已在开采、运输、安全监控设备中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但仍面临系统兼容性不足、智能化程度有限、运维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加强多技术融合、聚焦智能算法研发、构建全周期运维体系等策略,可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推动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秋彤 , 李增亮 , 姚鹤梅 , 等 . 视频监控在矿山设备自动化及远程控制上的应用 [J]. 中国金属通报 ,2023,(08):99-101.
[2] 王辉 , 万力玮 , 朱应坤 .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矿山机电中的应用与探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23,(14):227-229.
[3] 江国俊 . 自动化技术在矿山机电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石化技术 ,2020,27(1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