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知识经济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张方园

安阳博物馆 455000

引言

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文化资源的价值愈发凸显,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阵地,其文创产品开发成为连接文化与市场的关键纽带。随着公众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升级,如何顺应时代潮流,释放文创产品的文化与经济潜能,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1]。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

1. 产品同质化现象显著

当前多数博物馆文创产品缺乏独特性,多集中于书签、冰箱贴等常规品类,设计上简单复制文物图案,对文化内涵的个性化转化不足,导致不同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差异度低,难以形成专属品牌辨识度。

2. 文化与商业融合度不足

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过度追求商业效益,忽视文化内核的深度挖掘,使产品沦为普通商品;另有部分产品坚守文化表达却脱离市场需求,导致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难以协同,市场接受度有限。

3. 研发机制尚未健全

多数博物馆缺乏专业的文创研发团队,在创意生成、市场研判、生产管控等环节缺乏系统性运作,研发流程随意性较强,且与外部设计机构、生产企业的合作机制松散,影响产品持续开发能力。

二、知识经济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意义

1. 拓展文化传播新路径

知识经济时代,文创产品作为文化载体,能突破传统展览的时空限制,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将博物馆蕴含的历史文化传递给大众,使文化传播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体验,增强文化影响力[2]。

2. 提升博物馆经济价值

在知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的背景下,文创产品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为博物馆开辟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反哺文物保护、展览策划等核心业务,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3. 满足公众精神消费需求

知识经济推动消费升级,公众对富含文化内涵的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文创产品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与审美价值,能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丰富消费体验,提升生活品质。

三、知识经济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对策

1. 构建完善的产品研发流程

完善的产品研发流程是文创产品成功的基石,其涵盖从创意萌生、市场调研、设计构思、样品制作到最终成品上市的全环节。各环节相互关联、层层递进,需形成科学、系统且灵活的运作机制,以此保障文创产品既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又能深度诠释博物馆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统一。

可成立专门文创研发小组,成员涵盖文化研究学者、设计师、市场营销人员。先由文化研究人员深入挖掘殷墟甲骨文、青铜器等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符号,形成创意素材库;接着,市场营销人员针对本地及周边旅游市场、学生群体、文化爱好者等不同受众,开展线上线下调研,了解其对文创产品的价格预期、功能需求、设计偏好,为创意筛选提供市场依据。

2. 加强文化旅游教育机构合作

文化旅游机构带来客源与旅游场景,教育机构提供庞大的学生受众与教育平台,博物馆则凭借深厚文化底蕴提供核心内容,三方协同能使文创产品在旅游消费、教育教学等多领域发挥文化育人与经济创收功能。

可与本地知名旅行社合作,推出 “殷墟文化深度游” 线路,将以殷墟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融入旅游行程。如设计 “殷墟探秘” 旅游套装,包含殷墟遗址微缩模型、甲骨文拼图、介绍殷墟历史的文创手册等,游客在参观殷墟前领取,边游览边对照手册与实物解谜,增加游览趣味性。同时,与安阳当地中小学、高校合作,开发文创校本课程。例如,与中学合作开展 “甲骨文文创设计大赛”,博物馆提供专业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甲骨文创意作品,优秀作品由博物馆与学校联合制作成文创产品,如学生设计的甲骨文钥匙扣、手机壳等,既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又丰富博物馆文创产品线。

3. 制定严格质量标准与检验流程

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文创产品从材质选用、制作工艺到成品呈现,均符合高品质要求,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体验,维护博物馆文化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信任度与忠诚度,避免因质量问题影响文化传播与市场口碑。

可依据国家相关文创产品质量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适用于殷墟主题文创产品的详细质量规范。在材质方面,规定制作青铜器仿制品需采用环保金属材料,确保无毒无害、经久耐用;制作纸质文创如书籍、明信片,纸张需具备良好印刷适性与抗老化性能。在工艺环节,要求甲骨文雕刻、陶瓷烧制等工艺精准还原文物特征,不得出现粗制滥造现象。设立专门质量检验岗位,从原材料入库、半成品制作到成品出厂,进行多轮抽检与全检。例如,每批青铜器仿制品制作完成后,需检验外观是否有瑕疵、尺寸比例是否符合标准、铭文雕刻是否清晰准确,只有通过全部检验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保障文创产品质量过硬。

4. 探索和挖掘文创产品文化底蕴

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度挖掘能赋予产品独特魅力与灵魂。从博物馆丰富馆藏与地域文化中提炼精髓,将历史故事、文化符号、传统技艺融入产品设计,可使文创产品成为传承文化、传递情感的载体,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的追求。

针对殷墟文化,可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项研究,深入剖析殷墟在商朝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如围绕殷墟出土的妇好鸮尊,挖掘其背后的妇好将军故事、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特色、鸮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基于这些研究成果,设计系列文创产品,如开发以妇好鸮尊为原型的立体拼图,让消费者在拼接过程中了解青铜器造型结构;推出 “妇好的传奇人生” 主题书签套装,将妇好生平故事与甲骨文记载印在书签上,消费者使用时既能欣赏精美设计,又能学习历史知识。

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带来了广阔前景,尽管目前存在一些不足,但通过科学施策,其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随着开发模式的不断优化,博物馆文创产品必将更好地融合文化与商业,在传承文化、满足公众需求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绽放出独特的时代光彩。

参考文献:

[1] 黄敏.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跨文化传播路径优化[J]. 社会科学家,2023(5):57-62.

[2] 谢志贤 . 乡村振兴新动能 : 文创实践路径研究 [J]. 中国农村科技 ,2024(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