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湘西苗族民歌创新与传承研究

作者

李琰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工商大学学校  410000

引言:

湘西苗族民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体现,也是湘西地区历史和风土人情的重要见证。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困境,尤其是苗族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愈发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旨在探索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与保护策略,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生生不息。

1. 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湘西苗族民歌蕴含了苗族历史积淀的文化信息,它是苗族人民对自我精神情感表达的载体,是地域人民文化认同的重要形式。当下,由于时移世易,苗族民歌的传承发展遭到了重重困境,急需进行出路探索,才能使得该民族文化的流传得以延续下去[1]。

2. 湘西苗族民歌传承中的问题

2.1 传统传承方式的局限性

苗族民歌的传统传承主要依赖口耳相传,这种方式固然有其独特性,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缺乏对传统音乐形式的认同与兴趣时,口传的方式显得无力。传统的民歌传承途径多依赖村落内的互动与长辈的教导,这使得民歌的受众极其有限 [2]。随着乡村人口流失和现代教育方式的普及,苗族民歌的传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方式逐渐不能满足文化延续的需求。

2.2 社会变迁对民歌传承的影响

由于现代生活的急剧变化,特别是信息化、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使得苗族民歌赖以生存的生活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传统的民歌演唱都是跟随着自然环境和农耕生活而产生的,而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这样有土地生长的苗族民歌渐渐缺乏了自己的土壤。现代化以及传媒技术的提升使得民歌的传播有了平台,但是无法改变民歌浅薄化、失真的局面 [3]。苗族民歌不再是民族情怀的寄托,而更多成为一种旅游文化、商品消费等,不能真正承载原有的情感文化和情感表达。

3. 促进湘西苗族民歌传承与创新的策略

3.1 教育体系中的苗族民歌传承

苗族民歌的传播,要从教育做起,尤其要从幼儿园、中小学抓起。学校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而且是文化认同的生产地。通过中小学开设苗族民歌的相关课程,把苗族民歌的相关内容呈现给学生去学习和感知,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一步唤起他们对苗族民歌的情感共鸣[4]。开设苗族民歌大赛、民歌传承人讲座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苗族民歌的实践,感受苗族民歌,并使其真正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中去,融入年轻人对苗族民歌的文化认同中去。

3.2 利用现代媒介传播与创新

融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为苗族民歌提供了向全世界展示自身的机会,也使得其拥有不受时空限制的巨大传播力,传播的诉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播效果,即让更多人听到民歌而已,民歌的主体部分并没有变化,因此在融媒体平台上展示苗族民歌的创作者应将传统苗族民歌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融合具有时代风格的音乐形式与苗族民歌传统的旋律歌词共同呈现,从而引起年轻一代的关注[5]。

3.3 社会力量与地方文化的合作

为推动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还离不开政府、文化团体和社会各个力量的协同参与。政府应出台政策,从财力上给予资助,扶持本地文化团体、文化人士致力于本地区的苗族民歌的研究、抢救与创新工作;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可以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大规模文化节庆活动,以互动式表演为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民歌的魅力。对于民间团体而言,因为只有他们能够在维系民歌原生态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活态化传播的方式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为苗族民歌发展的明天提供更坚固的基石[6]。

结束语:

对于湘西苗族民歌的发展保护就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只有有效地措施才能让苗族民歌焕发新的生机,后期除了教育及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平台也需要广大人民的共同参与,在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促进下,让湘西苗族民歌在现代生活继续传承与发扬,从而促使民族文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罗娟 . 非遗视角下湖南湘西苗族民歌传承路径研究 [J]. 艺术评鉴 ,2023(8):20-25.

[2] 张清茹 . 湘西苗族民歌的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J]. 文学艺术周刊 ,2024(13):84-87.

[3] 梁芳 . 苗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4):28-30.

[4] 江敏 . 湘西苗族民歌旋律音调的单一结构与多样旋法 [J]. 音乐创作 ,2025(1):155-164.

[5] 胡炜光 , 刘子涵 . 论彭水苗族民歌的多元化形态特征 [J]. 艺术评鉴 ,2024(11):99-104.

[6] 王 偲 郦 . 苗 族 民 歌 的 现 代 传 承 与 保 护 分 析 [J]. 辽 宁 青年 ,2023(16):0234-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