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原露地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

德吉

西藏日喀则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推广中心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 857000

引言

日喀则市作为典型的高原环境,具有雨季短、气候干燥、风沙大等特点,给甘蓝栽培带来了诸多挑战。当前,为在该地区实现结球甘蓝的优质高产,满足蔬菜淡季的市场需求,还应加强栽培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更为科学的展开栽培管理工作。

1 选用抗寒性强、抽薹迟的品种

甘蓝属于绿体春化型蔬菜,在苗期以及营养生长的前期,对于温度较为敏感,若此阶段温度较低,便极易出现先期抽薹等问题,并制约其产量。当前在日喀则地区种植露地甘蓝时,还需首抗寒性强且抽薹迟的甘蓝品种,像‘日喀则甘蓝’,其在该地区表现优异,能够满足优质高产的种植要求,且植株的生长态势旺盛,不仅叶球脆嫩多汁,同时其紧实度较高。该品种单球平均重量约为 6.5kg ,叶球形状介于圆球形与扁平形之间。在产量方面,通常 667m2 产量能够达到 5000kg 以上,生育期大致在115--120d,适宜推广种植。

2. 播前种子处理

进行甘蓝育苗之前,需对种子进行播前处理,以保证种子出苗更加整齐、迅速,同时避免种子携带病毒,提高幼胚以及新生幼苗的抗逆性能。

对于甘蓝种子,处理时具体可采用温汤浸种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种子放置在 55℃的清水中浸泡 5-6h,随后把浸泡好的种子装入无油污的新纱布袋中。接着,将装有种子的纱布袋埋入温室土坑内或者其他具备保温条件的地方,18-20℃温度环境下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为满足种子对氧气的需求,还应要确保种子在布袋内处于松散状态,同时每天上午需对布袋内的种子进行清洗和翻动。当有 75% 的种子出芽后(通常需要3-4d),即可停止催芽。

3 采用阳畦育苗,适期播种

为了规避甘蓝在苗期因低温环境而通过春化阶段,进一步延长甘蓝的生长期,提高有效积温,育苗时可多采用阳畦(冷床)进行育苗。实际播种操作时,育苗畦可修筑成平畦。通常情况下,每定植 667m2 的甘蓝,大约需要 30m2 的苗床,用种量为 30go 。在做畦之前,每 667m2 需施加 5000kg 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随后进行深翻土地和整畦作业,为种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后期可挑选在晴朗且无风的中午时段进行播种。播前还应灌溉充足的水分,以满足分苗前幼苗生长的水分需求。浇水量以淹没畦面 7-10cm 为宜,待水完全渗下后再进行播种。为保证种子出苗均匀,可先将种子与细沙充分拌匀后再进行播种。播种后覆土厚度 0.5-1.0cm 的土壤。

播种完成后,为了促使种子提早出苗,需要加强苗床的保温管理。白天可在苗床上覆盖玻璃窗或者塑料薄膜,以此提高床内的温度;夜间则应加盖棉被,防止幼苗遭受寒冷天气的侵害。

4 壮苗培育技术

4.1 温度调控

甘蓝壮苗培育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从出苗后至分苗阶段,白天温度维持在 20% 较为适宜,夜间温度则不应低于 10% ;分苗至缓苗阶段,白天温度需控制在 18-22% ,夜间保持在 ;从缓苗后到定植前10 天,白天温度可调整至 15-18‰ ,夜间为 10-12% 。

4.2 多次间苗

随着甘蓝幼苗的不断生长,其对营养面积的需求逐渐增加。为实现培育壮苗的目标,需要进行多次间苗操作,以使秧苗根系得到良好的发育,提高定植后的成活率。

一般可在幼苗子叶展平后,进行第 1 次间苗,及时去除生长不良、过于拥挤的幼苗;当幼苗长至2 叶1 心时,进行第2 次间苗,进一步优化幼苗的分布;在3 叶1 心时,开展第3 次间苗。经过这三次间苗后,最终使苗距达到 6-7cm ,确保每株幼苗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照、水分和养分,促进其健康生长。

4.3 苗期水肥管理

当幼苗长出 3-4 片真叶时,需要对苗床进行一次追肥:一般每 30m2 苗床追施尿素1kg,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4.4 通风换气与低温锻炼

为使秧苗生长健壮,提高其抗寒能力,还应适时进行通风换气和低温锻炼。例如,从播种到出苗阶段,应尽量维持较高的床温,棉被采取晚揭早盖的方式,为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温暖的环境。待幼苗出苗后,逐渐调整棉被的揭盖时间,改为早揭晚盖,并逐步交错打开玻璃窗,加大通风换气的量。

在间苗后的最初几天,需要严密保温,以促进幼苗早发根。缓苗后开始通风,并根据天气情况逐渐加大通风量,但在阴冷天应减少通风或不通风。之后可逐渐撤掉玻璃窗,并进一步调整棉被的揭盖时间,防止幼苗因光照和通风不足而徒长。

5 适期定植

当甘蓝苗生长至具有 5-6 片真叶时,便达到了适宜的定植阶段。定植时间多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下午,以避免阳光直射对幼苗造成伤害,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定植前1 天,需对苗床浇透水。定植时,将定植株行距应控制在 50-55cm

定植完成后,可以及时进行浇水,以确保幼苗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在定植后的3-5 天,需再浇1 次缓苗水。

6 肥水管理

6.1 浇水

从缓苗结束开始,一直到形成肥大的莲座叶之前,对于晚甘蓝品种而言,应当始终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不过,在这一阶段,甘蓝一般不需要过多浇水;当甘蓝生长至莲座中期时,为了使莲座叶生长健壮但不过于旺盛,同时促进结球叶的分化,需要进行适当的蹲苗处理,蹲苗时间通常控制在10-15d ;进入结球期后,甘蓝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快,生长量达到最大,此阶段的生长量通常占据整个营养生长期的 70%-80% ,即需要应加大浇水量,增加浇水次数,以保证土壤持续保持湿润状态。

6.2 施肥

在甘蓝栽培过程中,应挑选地势较高且排水便利的地块,这是因为甘蓝生长周期较长,需要保水力强的肥沃土壤来满足其生长需求。为了改良土壤肥力和结构,通常每 667m2 需施加 5000kg 腐熟的农家肥以及 25kg 磷酸二铵;甘蓝定植后,当植株进入莲座期时,可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 667m2 应施加尿素10-15kg 和钾肥 5kg ,促进叶片的生长和发育;在结球初期,需要追施优质复合肥 25kg ,以满足结球期对多种养分的需求。在结球中期,应再次施加三元复合肥 5kg ,同时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在甘蓝收获前,要严格控制肥水用量,避免因肥水过大导致叶球开裂,影响甘蓝的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高原露地结球甘蓝的栽培是一个系统且精细的过程,涉及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壮苗培育、定植、肥水管理以及收获等多个关键环节。高原地区结球甘蓝栽培工作进行时,广大种植户应在各个环节加强栽培技术要点的运用,并结合种植地实际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调整栽培措施,以实现结球甘蓝的高产、稳产和优质,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种植效益,并为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任晓雪, 曹彦辉, 赵跃锋, 等. 结球甘蓝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机 ,2024(21):103-105.

[2] 巨欣 . 秋茬结球甘蓝高效栽培技术 [J]. 新农业 ,2024(09):16-17.

[3] 王昌琴 , 徐道楠 , 柯贤江 , 等 . 永善县高海拔山区夏秋甘蓝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 ,2024(04):21-23.

[4] 李强 , 张国丽 , 赵玉倩 , 等 . 结球甘蓝露地越冬制种技术规程 [J]. 长江蔬菜 ,2024(1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