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常见食叶害虫发生及防治技术
梁艳
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种苗管理站 730070
引言
榆树作为重要的园林与行道树种,在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工程中占据一小部分地位。该工程历经多年的实施治理,已形成 62 万亩绿化面积、1.6 亿株成活树木的人工森林生态体系,对调节城市气候、保持水土等发挥核心作用。然而,以榆毒蛾为代表的食叶害虫常在原有林零星发生,威胁榆树生长与生态功能,因此探索科学防治技术成为保护两山生态的重要课题。
1 榆树常见食叶害虫种类及危害特点
1.1 榆毒蛾
属鳞翅目毒蛾科,成虫体白色,幼虫浅黄绿色。幼虫取食叶片,低龄啃食叶肉留表皮呈网状,高龄造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吃光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在兰州南北两山,它是主要食叶害虫,气温高、雨水少的年份,部分原有林地常暴发。
1.2 榆绿毛萤叶甲
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近长方形、鞘翅绿色。成虫和幼虫均危害叶片,成虫造成穿孔,幼虫群集叶背取食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导致榆树生长不良。此类害虫易暴发但治理相对容易,在两山部分林区时有发生。
1.3 春尺蠖
属鳞翅目尺蛾科,雌成虫无翅,雄成虫有翅。幼虫食量大、发育快,春季集中危害榆树,低龄取食嫩叶,高龄可吃光叶片,影响新梢生长,甚至导致树木死亡,对两山新造榆树林威胁较大。
此外,兰州南北两山还有蛀干类的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等、枝梢类的榆毒蛾、榆四脉绵蚜、大青叶蝉等危害榆树。部分区域害虫蔓延,导致树木枯黄死亡,降低森林覆盖率和生态服务价值。
2 榆树常见食叶害虫发生规律
2.1 榆毒蛾发生规律
榆毒蛾 1 年发生 2 代,以幼虫在树皮缝隙、树洞等处结薄茧越冬,次年 4月下旬,随着气温回升开始活动取食,5 月中旬陆续化蛹,6 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趋光性强,夜间交尾后将卵多产于叶片背面。第一代幼虫 6 月中旬孵化,7 月中旬化蛹,7 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第二代幼虫 8 月上旬孵化,持续取食至 10 月上旬,随后陆续下树寻找越冬场所[1]。在兰州南北两山,因冬季气温较高,为幼虫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利于其顺利越冬和次年繁殖。
2.2 榆绿毛萤叶甲发生规律
榆绿毛萤叶甲 1 年发生 1-2 代,以成虫在屋檐、墙缝、树皮裂缝、枯枝落叶层及石块下越冬。次年 4 月中旬,榆树发芽时,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取食嫩芽和叶片补充营养,并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呈块状,5 月上旬幼虫孵化,群集在叶片背面取食危害,6 月中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7 月上旬成虫羽化,部分成虫当年可繁殖第二代,10 月下旬气温下降后,成虫寻找适宜场所越冬[2]。
2.3 春尺蠖发生规律
春尺蠖 1 年发生 1 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夏、越冬。次年 2 月底至 3 月初,当地表 5-10cm 深处地温达到 0% 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雄成虫有趋光性,雌成虫无翅,需爬行上树与雄成虫交尾后,将卵产于树皮裂缝、枝杈等处,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幼虫孵化,幼虫共 5 龄,4 月中下旬进入危害盛期,5 月中旬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以蛹态度过夏季和冬季 [3]。
兰州南北两山气候干旱少雨,夏季降水偏少、旱情明显,这种高温干旱的环境有利于食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而暴雨等极端天气又会削弱树木的抵抗力,使病虫害更易侵染。同时,两山部分区域人工造林植被种类相对单一、造林密度过高,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抵抗力较低,加之天敌数量少、人为活动频繁,使得害虫容易局部暴发。
3 榆树常见食叶害虫防治技术
3.1 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害虫发生初期,每周巡查摘除带虫叶片、卵块和虫茧。榆绿毛萤叶甲成虫清晨活动弱时,振动树枝使其掉落捕杀。两山可结合日常管护,对蛀干害虫人工捕杀并封堵虫孔。
灯光诱捕:榆树集中区每 30-50 亩设 1 盏黑光灯,灯高 1.5-2m ,成虫羽化期日落至日出开启。在两山虫害高发期,可配合糖醋液(糖:醋:水 =3:1:6 )诱捕,提升效果。
阻隔防治:春尺蠖雌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基部距地面 30-50cm 处缠 20-30cm 宽塑料薄膜,接口用胶带粘紧,或涂 10-15cm 宽环保粘虫胶阻隔上树。
3.2 化学防治
喷雾防治:幼虫发生初期,选 2.5% 溴氰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等喷雾,确保叶片正反两面均匀沾药。两山需选低毒环保农药,在无风清晨或傍晚喷施,严格控制剂量和范围。
树干注射:高大榆树或敏感区,用 40% 氧化乐果乳油,按每厘米胸径1-1.5ml剂量,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射。孔深 3-5cm 、呈 45∘ 角,注射后用泥土封孔,减少对环境影响。
土壤处理:榆绿毛萤叶甲老熟幼虫入土前,在树干基部 1 米范围内土壤,每亩撒施辛硫磷颗粒剂 2-3kg ,浅翻 10cm 使药剂与土壤混合,毒杀入土化蛹幼虫。
3.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避免使用高毒农药,在榆树周边种植油菜花等蜜源植物,设置鸟巢招引鸟类。两山可释放赤眼蜂,每亩释放 1-2 万头,寄生害虫卵,增强天敌控虫能力。
利用微生物制剂:幼虫低龄期,喷施 Bt 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每 10天 1 次,连续 2-3 次。也可喷施白僵菌、绿僵菌制剂,在湿度较大时使用,提高侵染效果。
生物农药防治:用 0.3% 苦参碱水剂 800-1000 倍液防治榆绿毛萤叶甲,在成虫和幼虫活动期喷雾。印楝素在害虫发生初期使用,兼具驱避和拒食作用。
4 综合防治与兰州南北两山实践
4.1 监测预警
两山建立多层次监测网络,按每 500 亩设 1 个监测点的标准布局,各监测点配备智能虫情测报灯。安排专职人员每周定期巡查,详细记录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数量等情况。重点监测病虫害易发的老林区和新造林区,一旦发现虫情苗头及时预警,为防治争取时间。
4.2 植被优化
科学规划造林工作,增加植被种类多样性,挑选侧柏、刺槐等与榆树进行混交种植,降低造林密度。针对现有单一植被区域,通过合理间伐过密植株、补植乡土树种等方式,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植被生长环境,减少害虫滋生的适宜条件。
4.3 管理与宣传
强化日常养护管理,每月定期清理林区内的病死树木、枯枝落叶,消除病虫害滋生源头。在入山路口对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防止携带外来病虫害进入林区。通过设置宣传牌、举办科普讲座等活动,向公众宣传防治知识,提高其保护意识。
5 结束语
榆树食叶害虫严重影响榆树生长和两山生态。需结合其种类与规律,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方针,优先物理和生物防治。兰州南北两山应 3-5 年内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完善森防设施,运用高新技术监测处置,提升防治能力,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凤山 , 赵元芹 , 王焕云 , 等 . 春尺蠖物候期观察和防治新途径 [J].河北林业科技 ,2015,(03):58-59.
[2]朱爱苹 , 孟庆新 . 杨树林春尺蠖全虫态高效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J]. 农业灾害研究 ,2021,11(10):5-6+9.
[3]王青雪 , 于秋粉 . 论榆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06):1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