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作者

金钢

东乌珠穆沁旗草原工作站 026300

引言

在林业开发利用中,除工业污染和滥垦滥伐之外,害虫也是对林地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的主要因素。在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应采用各种方法落实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彻底消除病虫害对林业资源造成的损害。现就林业害虫的发病特征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论述,并就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提出建议。

一、森林病虫害的特点

林业病虫害具有危害性大、防治困难、范围广、蔓延快等特征。在林业系统中,主要的环境都是同一种类的树木。如果某种病虫害发生,这些树木由于抗性较弱,就会引起很大的伤害。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问题,将对地方的林业工业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林业产业发展。随着林木病虫害的不断增加,一些害虫产生了抗性,使得林木病虫害的治理更加困难。森林病虫害的问题具有范围广、蔓延快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污染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不一,如果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缺乏约束,会削弱其对外部扰动的抵抗力。尤其是在人为活动对林地的直接干涉时,有害生物的扩散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例如,乱砍乱伐活动对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由于病虫害的治理不完全,灾害面积逐渐扩大,传播速率加快。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调控功能失衡,气温、湿度等环境变化成为病虫害的理想温床,加剧了病虫害的繁殖,难以遏制。在防治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害虫,导致防控工作更加困难。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2.1 受害范围不断增大,控制困难

由于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人们必须通过持续造林来增加其覆盖范围。然而,在造林时所选用的树种较为单一,这提高了病虫害的侵害概率,同时减弱了单个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此外,近年来,由于天气影响,气温升高,为害虫创造了更好的繁殖条件,造成了严重的林业损失。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国家投入的经费有限,有些地方甚至连病虫害的防范意识和资金保障都不充足,这给病虫害的治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导致国内森林受害范围不断扩大。

2.2 害虫种类繁多,出现非规律性的暴发

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对于林木的成长至关重要。随着病虫害的肆虐,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枯竭,害虫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危害林木的过程中,病虫害的暴发频率逐年上升,变化难以预测,进一步增加了林业保护的难度。虽然森林防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宣传,但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控的认识仍很有限。据统计,我国森林内约有 8000 种害虫,超过 200 种会对林业资源造成严重危害。长期与化学药剂斗争的一些害虫已产生抗性,对单纯使用杀虫剂的效果减弱,如同人类对感冒药物产生抗性一样。因此,因为害虫种类繁多,才会出现无规律的暴发现象。

2.3 没有做好预防及预测工作

林业病虫害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因此,防止林木病虫害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目标。20 世纪之前,我国林地内就有害虫存在,随后一些国外害虫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入。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了外来有害生物,保护了林业资源,但在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中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防控效果不佳。这是需要相关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3.1 加强防治病虫灾害队伍的建设

为达到更佳病虫害防治成效,首要之举在于组建一支具专业知识的防治队伍,联合检疫部门强化对人员培训,强化防治队伍业务能力与作风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及业务水平,以保障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推进;其次,政府需加大对病虫害相关专业扶持力度,保障从业人员生活质量,进而吸引更多有能年轻人投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后,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设备先进以及提高人员在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且对林业部门进行定期培训以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有效提高其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3.2 创新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目前,林业病虫害种类较多,需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相应的农药,并对其剂量进行合理调配。例如,在使用化学药剂控制南竹害虫时,要根据害虫的活性和为害特点,在不同生长期使用不同的药剂。如在幼虫期,可以使用 90% 的敌百虫,每隔 8 天喷洒一次,重复 2 至 3 次。要经常变换药剂种类,使用混合药剂,以避免单一药剂的长期使用导致害虫抗性增强。在不同生长期,病害症状各异,可以选择合适的小剂量化学制剂进行喷雾控制。

在应用创新的生物防治措施时,需以“生态链条”为基础,调整现有人工造林模式,转变为人工构建的生态系统,实现对病虫害的高效防护。此外,利用益虫和害虫天敌减少有害生物的繁殖,如使用瓢虫、胡蜂等。也可通过细菌和真菌进行微生物控制。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昆虫取食树种叶片的方式侵入昆虫体内,常见的细菌有松毛虫菌、绿僵菌、青虫菌等,如球孢白僵菌和蚜虫菌等,对大多数害虫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3.3 加强造林效率

国家越来越注重绿化工作,对人工造林的投资也不断增加,这也是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手段。根据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征、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种植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树种,实施科学造林,避免引入容易被病虫害危害的物种。在植树和林木生长过程中,要事先做好计划,进行病虫害防控措施。例如,在春季和秋季做好蚜虫防控工作,在冬季做好防冻措施,从而提升绿化效果。

加强宣传,营造一个人人都要保护森林资源的氛围,积极倡导公众参与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培养大家关爱森林资源的习惯。利用官方媒体和政府部门等途径,广泛宣传最新的病虫害防控方法,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林业资源产业,防止有害林木引入到林业体系中,从而提升营林效益。

结语

总之,林木病虫害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灾害,其对林木生长发育危害极大且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要减少其对林木的危害就必须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像增强林业管理者控制观念、选用先进病虫害控制技术、加强林业检疫工作以及提高森林病虫害预报水平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程度。

参考文献:

[1] 袁晓庚 , 刘伟各 . 浅谈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9(11):1.DOI:10.3969/j.issn.1673-1328.2009.11.098.

[2] 王晓绯. “浅议营林措施对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作用.” (2020).

[3] 郭媛媛 . 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创新发展与应用研究 [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