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意识流小说的语言特征与文体效果分析

作者

马晓霞

宁夏师范大学 宁夏固原 7560000

引言

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这一时期,心理学逐步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哲学思想也发生了革新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意识流小说随之产生了。它不再局限于传统小说那种依照时间先后顺序以及遵循逻辑因果关系来构建叙事的固有模式,而是把文学创作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人物内心意识活动上,这些活动往往呈现出混乱的状态,还时常跳跃着,并且毫无规律可言。这样的一种创作手法,无疑给语言的运用带来了全新的要求,进而促使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语言体系以及独特的文体风格[1]。

1、意识流小说的语言特征与文体效果概述

1.1 意识流小说的核心内涵

意识流小说把‘意识流动’当作叙事的核心要点,认为文学需要去展现人物潜意识跟显意识那种自然而然的交融状态。它的理论依据是从威廉·詹姆斯所提出的‘意识流’这一心理学概念而来的,着重凸显意识所具有的连续性特点,还有其不确定性以及非理性的种种特征。像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威廉·福克纳等都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家。

1.2 语言与文体的关联性

在意识流小说里,语言可不单单是一种叙事的工具,它更是意识流动最为直接的载体。语言所具有的特征和文体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方面的联系:特定的语言选择能够塑造出别具一格的文体形态,与此同时,文体效果反过来还会对语言的表达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两者一道为精准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挥着作用。

1.3 研究价值与范围

此部分把研究范围确定成了20 世纪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像《尤利西斯》《达洛维夫人》以及《喧哗与骚动》等等。在对这些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语言现象加以分析之时,会将意识流叙事在面对传统文学时所达成的突破给揭示出来,进而给当代文学创作里有关人物心理刻画方面给予能够参照的语言范式。

2、意识流小说的语言特征探析

2.1 内心独白的自由性与无逻辑性

自由直接引语有着大量的运用情况。在意识流小说里,常常会省略掉引号以及提示语,进而把人物的内心想法径直在文本当中呈现出来。就拿伍尔夫所著的《达洛维夫人》来说,其中关于克拉丽莎的内心活动有这样的描述:“她要去买花”。这看似是极为简单的一种陈述,可实际上却由此开启了人物那复杂的意识流动过程,还打破了叙述者对于语言的把控局面,使得人物的意识能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非理性语言会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意识流小说里,其语言往往会偏离常规的逻辑规范,进而出现诸如重复、断裂以及跳跃之类的种种现象。就拿乔伊斯所著的《尤利西斯》来说,其中莫莉的独白部分,是用那种没有标点的长句来贯穿始终的,像“是的我说是的我愿意是的”这样的表述,它很好地模拟出了人物在睡前意识所具有的那种模糊不清且随性而为的状态,将潜意识不受理性约束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2]。

2.2 时空交错的语言结构

在时间维度方面存在着一种语言折叠的现象,其是凭借着“现在”“过去”“未来”这些不同时间阶段的语言碎片相互交织的方式,来打破物理时间那种呈线性的叙事模式。就拿福克纳所著的《喧哗与骚动》来说,在其中班吉的叙述会把童年时期的记忆以及当下所处的场景很随意地进行切换,像“凯蒂的婚礼”以及“草地的气味”这两种不同的元素在语言层面上会呈现出一种无序碰撞的状态,进而形成了一种有着时间叠加特点的语言结构,如此这般便还原了在人的意识当中对于时间感知所具有的主观性。

语言在空间维度上有着独特的跳跃现象,其并不受物理空间的束缚,能够依照意识自如地转换场景。就拿《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来说,克拉丽莎的意识可以在瞬间从伦敦街头的花市一下子跳跃到对印度的种种想象之中,在这样的情形下,空间于语言层面已然失去了其原本应有的边界,而这恰恰将意识流动所具有的那种无边界的特性充分体现了出来。

2.3 感官意象的密集化与隐喻的非常规化

多感官意象相互叠加起来,也就是视觉方面的、听觉方面的、嗅觉方面的等各类感官词汇紧密地组合在一块,进而构建出那种立体式的心理画面。就拿《尤利西斯》里面对都柏林街道的描写来讲,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在那潮湿的空气当中混杂着煤烟的味道、鱼的腥味以及女人身上的香水味’,借助于对嗅觉意象的不断堆砌,将人物对于所处环境的那种即时的感官体验再次呈现了出来,而且还能够更加贴近意识原本的那种原始形态。

隐喻的陌生化处理方式在于突破传统隐喻所遵循的逻辑性,凭借新奇的关联将不同事物连接起来。就拿伍尔夫所著的《到灯塔去》来讲,其中用到了‘灯塔像一个银色的幽灵’这样的隐喻来刻画人物内心的迷茫状态,它打破了人们惯常所认为的‘灯塔就等于希望’的联想模式,使得隐喻能够成为人物意识深层层面的一种投射 [2]。

3、意识流小说的文体效果分析

3.1 增强叙事的真实性与代入感

意识流语言可对内心活动予以直接模拟,如此一来,便消解了在传统叙事当中叙述者所具备的那种‘全知视角’,能够让读者径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之中。当读者碰到那些毫无逻辑可言的内心独白,以及在时空层面呈现出跳跃性的语言之时,就需要按照和人物意识流动相类似的方式去解读文本。而这种带有‘沉浸式’特点的阅读体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叙事的真实感,使得读者可以更加轻易地与人物的心理状态产生共情。

3.2 营造心理深度与思想复杂性

意识流小说的语言特征已然突破了传统语言对于思想那种“简化”式的表达模式。其借助潜意识层面的语言来加以呈现,借此将人物未经修饰的本能欲望、相互矛盾的情绪以及隐秘的思想统统暴露出来,就好比在《喧哗与骚动》这部作品里,班吉那混乱的语言背后,实则潜藏着他对姐姐凯蒂极为复杂的情感。由这种语言所构建起来的文体样式,促使叙事不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事件,而是朝着深层的心理层面去转变,能够赋予人物形象更为丰富且多元的思想内涵,很好地体现出了现代文学针对“人”展开的深度层面的探索与追寻 [3]。

3.3 拓展文学表达的审美维度

意识流语言所具备的创新性,已然打破了传统文体所遵循的审美规范。那无标点长句所呈现出的韵律感,时空交错所展现的结构美,还有陌生化隐喻所营造的意象美,共同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审美形态。读者在对其进行解读之时,并非仅仅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而存在,实际上更是文本意义的重要参与者,是通过联想以及重构的方式来完成对于作品的审美体验的。而这样的一种“互动式”审美,切实拓展了文学表达的范围边界,也为现代文学在审美方面的革新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3]。

4、结束语

意识流小说语言方面的特征,是其得以突破传统叙事模式最为关键的因素所在。其中,内心独白呈现出的那种自由特性,时空交错所具备的独特结构特性,以及感官意象所展现的密集特性,这几方面共同搭建起了意识流小说独特的语言体系。而由这些语言特征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文体效果,比如能够增强作品所呈现内容的真实性,有助于营造出更为深邃的心理层面的感受,还能够拓展审美所涉及的维度等等。这些效果不仅仅充分彰显出了意识流小说自身所拥有的艺术价值,而且还进一步推动着现代文学朝着对人类意识世界展开深入探索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潘明霞 . 从创作手法看意识流小说的衔接模式 [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1,39(05):9-14.

[2] 翁菊芳 . 新时期“意识流小说”本土化启蒙主题探讨 [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39(01):48-52.

[3] 吴俊敏 . 意识流小说句法特征研究 [J]. 语文建设 ,2016,(26):77-78.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