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融合与转化功能
守拙 守玥 守诚 守静
桐润集团 广东广州 510000
《周易》被称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三玄之冠”,为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是 “中华传统文化最高典籍”[1] ;也是唯一的一部儒、道两家共同奉行的经典,具有不可比拟的影响及地位。它是字宙之学,是自然之学。《周易》智慧阐述哲理、管理思想等,是值得现代各个领域借鉴、学习以及类比运用的宝贵经典。《周易》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融合与转化不是向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归,而是要立足于现代企业管理实际,响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需要,从《周易》智慧中汲取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需求的部分。《周易》不是企业管理学,其系统具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它比管理学更接近企业。《周易》有许多核心思想,是哲学概念,也是管理思想,如“易之三义”、“三才之道”、“以美利利天下”等,都是具有深刻的哲学概念及丰富的管理思想 [2]。只有使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进行融合与转化,才能让企业在新时代新征程环境中生存,指导现代企业管理中赢得竞争优势。
一、“易”之三义
《周易》的“易”字,有三种意义。就是“易简”、“不易”、“变易”,它们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周易·系辞传》所说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又曰:“吉凶者贞胜者也。天下之动,贞乎一者也。”似乎已经透露出隐含《周易》的《易》之三义。更深入的看,《周易》的“易”字,就是变化、变动,如《周易·系辞》所说“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一)易简
《周易》的“易简”之道既是乾坤之道,也是天地之道,它是《周易》阴阳哲学的核心基础而且极为重要。易简之道就存在大自然中,企业界也是充满着易简之道,它是企业活力的泉源。这些易简之道,使得企业不断地发展,从孕育创建、生成、成长、成熟、再创建等阶段,都是由这“阴”“阳”两股力量推动而创造出来。易简之道具有“生命力”、“淘汰”、“进化”的哲理存在。
企业运作之要:“明定其职”“各司其职”,如何做事都要有主导单位,同时要有配合单位。企业组织要进步,就需要这样的企业生命力。动力,代表着“坤”的力量,施与受交流后相互产生合成作用,新的事务就完成,于是部门的工作就逐渐完成。如生产计划管理单位发出生产计划表要求生产制造部门按照计划制造产品,制造部门就依照生产计划表的时间、产品类别、数量等信息,安排所需要的人力、材料、设备、工序等进行制造产品的工作,在此期间当然少不了两方多次沟通协调才能顺利完成产品制造的工作。这种要求与被要求的两方相互运作,也是一种乾坤之道的表现。事物发展推动,都会有主动体发动其主导性,使事务发展的开始能顺利推动,配合部门接受了安排依照自己的职责,并且顺从的运作使事务完成。这就是“乾知大始,坤作成物”[3] 的精义表现。一个优质现代的企业,一定会变得更惜于保存自己的核心的优势,同时也要积极的创新,企业要时时刻刻要发挥“易简”之道中的守成与开创并重。“阴”、“阳”共济,兼顾“守”与“攻”的目标。
(二)不易
《周易》之“不易”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指宇宙秩序的恒常性;另一个是指道德价值的恒常性,对企业而言,后者更重要。企业虽然要应对外在客观环境的变化,要能“知变应变”及“创新追变”,但是企业中许多重要的东西是不能变的,如“诚信”、“道德”等 “核心价值”。不管是公司大小、营收多少、利润大小,都不能使企业改变的东西,才是企业不易的永恒,这些“核心价值”使得企业有一定“有所不为”,必将产生重要的企业价值,甚至可以超过企业的有形资产的价值。诚信是企业最重要的一个“不易”的核心价值,《论语·为政》提到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企业的诚信不仅仅对外可以让客户、社会、合作伙伴取得信任,该企业是值得信任的,而且也可以成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行事准则,是员工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不易的企业核心价值,不但可以避免企业一些无章法、纷乱的事情发生,还可以凝聚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外面环境一直不断变化,企业还是要建立企业愿景及宗旨核心价值,它才是稳定的,就是要有“不易”的东西融合存在,企业才能稳定发展。如有寂然不动的本体,才能不断的发展一样,如系辞传所说的“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以“不易”的东西来引导“变易的东西,才能使一切事物稳定而且正确的发展。
(三)变易
《周易》的“变易”启迪我们“变”是必然的,是无可避免的。从企业经营的视角而言,它具有警惕和鼓励的作用。可以警示正处于发展顺利的企业,要知变应变,如何持盈保丰而避免“盛极而衰”;也可以鼓励正处于困境或者发展起步的企业,能够“知变求变”,摆脱困难,走出困境。企业要顺应规律要“知变求变”,突破当前的难关,要变通以对打开僵局,使自己不要被闲其中,要能发挥变化之道必能如《周易·系辞传》所说的“通变之谓事”。使我们由变通知道万物的功能广生的道理,而发挥各个事物的功能,如《周易·系辞传》所说的“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就能通而达,必能使企业走出逆境,迈向蓬勃发展。总之,“变动”就有新的活力出现,如张湛在《列子·天瑞篇》所谓:“易者,不穷滞之称。”变动使得企业不淤滞而诟病。如《淮南子·齐俗训》所说的“久积而不决,无益于治”[4],企业应该视“变易”是个机会。只有具备挑战变化与克服失败的素质,有着从容镇定的心境和宽大气魄,才能打破规则迎接“变易”的发生,企业才可能得到因“变易”带来的机会及利益。企业适当的变动,也有利于企业管理及正常发展。既然“变”是不可改变,企业就有顺应规律,把握住“变”的契机,顺势而变去“知变应变”及“创造求变”。
二、三才之道
三才之道是《周易》一个重要的核心思想之一,三才是指天道、地道、人道,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贯通“天”“地”“人”,就是充分掌握天、地、人三者的特性,了解天地变化之道又能顺应其变化规律,并且发挥人天赋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作为。掌握天道变化之规律,就能了解人事变迁而能够治理,成为众望所归,也是孔子所说的“一贯三谓之王 [5]”的王者。依循自然变化规律,又要发挥主动创造力,是一个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可少的素养。“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6]”《周易》“三才”就是“三极”,在卦中每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五爻、六爻代表天,三爻、四爻代表人,初爻、二爻代表地[7]。
天、地、人是《周易》重要的三元素,天有理想,充满刚健、主动、坚强、奋力不懈,它有着经年不变的运行规律。地代表着柔和、顺从、宽大、包容、承载万物,它也有其运行规律,配合四时变化呈现不同的特性,拥有一切物质。人具有主动能动性,人有他应该要的事情。天地人都有着经常运行的法则,如《子·天论》所说:“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明示一切事物都具有其规律。企业在管理营运时必须道守行业发展规律,若能紧随市场要求面行,就能掌握先机及市场脉动,就知道何时要全力冲刺发展,何时应该要放慢速度不可踩进。企业也有其运行的规律,但必须依照行业的发展规律及市场的客观要求来设置。不但要顺应规律,同时也更应该要善用规律来发展,找出可以迎接客观要求的条件因素,努力发展它必可得到“取得先机”之效,就能与时俱进。顺应规律及配合客观条件的要求,善用资源及规律来得到帮助,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去创造一切,才是《周易》三才之道的真谛。
《周易》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处于卦的正中间位置,是最重要的中心点,期望“人”能够如《泰卦·象传》说的“裁成……辅相”辅助天地。可知《周易》对于“人”的重视更期望人有一番作为。《周易》能来指导一切事物,但是真正执行还是要“人”来做。由此可知,《周易》三才之道对人才的重要“用”、“育”、“留”都应该适材适所,不可过度使用,以免浪费人才资源……以发挥“人尽其才”。对现代企业而言,人的作为、处事能力、核心价值观,以及员工的团结及向心力等有关于人才的资源比起企业的其他要素如财务资金、机器设备、物质原料等还重要。因此,人才的重视及善用和企业员工的向心力,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周易》三才之道带给我们企业管理应该重视的提醒。现代管理科学已逐渐认识到“人”是一切管理执行的基础,如管理科学也提出要重视人力资源相关理论。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看,很显然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远大于其他,对于人才的重视上,尤其在“知人善任”、“以人为本”“柔性管理”方面,包括西方管理学在内的现代管理科学与《周易》三才之道之重视人才的思想是相吻合。
虽然《周易》可以指导人们一切事物的道理,但是最重的要还是要靠“人”去开创事业及通达天下人们的心志。由此可知人为的力量及作用很大。企业的运行也一样。企业愿景再好,企业的战略再好,还是要依靠“人”去执行。企业的活力也是一种主观的能动性表现,也可以视作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环。
三、以美利利天下
《周易》注重社会发展及其利益,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周易·文言传》提到:“以美利利天下”,一切美好的利益,来利益社会。企业是社会价值的一环,企业应该为创造社会价值做贡献;提供自己的产品及服务、创造就业机会、企业带动社会建设、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就是从基本的尽自己本分、遵守社会义务、分担社会责任、融入社会协助社会建设,帮助社会减轻社会压力,注重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达到社会和谐,如《乾卦·象传》所说:“保合太和”,企业能够协助社会在稳定中追求发展,参与社会构建和谐环境,企业可以为社会整体发展做贡献。
(一)做好企业就是社会贡献
企业尽自己的本分,好好地承办企业追求发展;提供好的产品及服务给社会大众,是基本的社会贡献;企业守本分做好本业就能做出社会贡献;把企业做好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已经得到了许多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提升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可以创造社会之发展,社会生活进步就是社会贡献。企业能专注自己本业,做好产业分工,不管是小公司还是大企业,都是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社会发展需要各种行业的企业来一起发展。符合《孟子·膝文公上》所倡导的“百工之事”,是肯定社会上各个行业的社会价值,这也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二)创建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同人卦·象传》:“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企业努力创建及发展,使社会上人人有工作机会,《同人卦·辞》所说的“同人于野、亨”,人人有经济收入及社会贡献。如稳定的工作机会,可以使社会安定,尤其是社会上的弱势族群,使他们都能融入社会、参与社会,使他们有就业机会能够安居乐业。进而能“通天下之志”,使企业与社会融合在一起,了解社会上各个阶段,体会他们的感受事实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还是看社会最希望企业做些什么来分担社会的压力,当前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就业压力普遍最大,企业应替社会解决就业的问题及改善就业的环境,使社会的增加就业机会。企业要积极参与社会的行列,如《随卦·初九爻辞》所说:“出门交有功”,企业应该多与外界多联系,与社会大众多交往,要扩大接触面,企业才会有更多利益。也就是,企业不能只顾自己,要能以社会为依归,随从大众的利益而行,企业发展才会有前途。若可以如此则能实现社会贡献的价值,同时又得到企业之发展和获取适当的利润,这是利人又利己的事,也是天经地义的。企业也能创造一股安定的力量,使社会更加“安康乐利”[8],这就是企业对社会很大的贡献。
(三)企业创造财富带动社会发展
纳税,一个企业除了给自己员工和企业家创造财富外还要对国家的经济有所贡献,《大有卦·卦辞》说:“大有,元亨。”企业创造大的财富,对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大众追求财富是正常的,连孔子都支持应该有财富追求,他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周易·系辞传》所谈的:“富有之为大业”。创造财富是很大的功业,企业发达不仅仅可以自己壮大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是间接提供了建设社会的资源。《周易·系辞传》所说的:“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政府有了税收,就能有经费安顿百姓的身心,照顾人民的生活,使之免于无法生活的痛苦,企业除了创收交税外,还应遵守政府要求企业的社会义务之规定;企业提拨员工的退休金、医保金、住房基金等等政府规定之执行。这些都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也是协助社会建设及减轻一些社会压力。
四、结语
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即是“新与旧,两不能废。我们只能在旧的中间来求新。[9]”要始终坚持把《周易》智慧作为当代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融合和转化的根基,然后在这个坚实的根基之上,来共同探索和寻求适应现代企业管理与《周易》管理智慧的创造性融合和创造性转化。《周易》智慧的整体思维、全面思考,可以有助于企业自我思考,如何自我产生适合自己企业管理思想的元素,形成自己企业的经营哲学,来主导更适合自己的企业经营进行的方式。《周易》智慧“易之三义”、“以美利利天下”、“三才之道” 等,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运用深刻又实用,意义深远重大。它们可以单独深入阐述与企业管理之关系,其至有机会成为新管理理论的论点,可以造福管理界及企业界。
参考文献:
[1]南怀瑾 . 易经杂说 [M]. 台北 : 老古文化事业 ,1987:1.
[2] 高原 .《周易》管理学综述 [J]. 周易研究 ,2008(08):88-96.
[3] 张其成 .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传精讲 [M]. 北京 : 天地出版社 ,2023:19.
[4][ 汉 ] 刘安 . 淮南子 [M]. 南京 : 凤凰出版社 ,2009:183.
[5] 张尔田 . 史微 [M]. 上海 : 上海书店 , 2010:65.
[6][ 清 ] 焦循 . 李一忻点校 . 易经三书 下 [M]. 北京 : 九州出版社 ,2003:559.
[7] 傅佩荣 . 易经与人生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67.
[8] 王敦婵 . 松下领导艺术 [M]. 沈阳 :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321.
[9] 钱穆 . 灵魂与心 [M]. 北京 : 九州出版社 201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