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校对系统在编校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创新与实践思考
何晓霞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引言
人工校对具有灵活方便且经验丰富等特点,在面对大量文字资料的编辑过程中,也存在效率低下、容易疲倦以及遗漏等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校对系统逐渐被引入编校工作当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系统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能够大幅提升编校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为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智能校对系统在编校质量控制中的优势
(一)提升校对效率
传统的手工编校方法,由于人手不足或缺乏专业人才,或者因篇幅太大等原因,很难做到全面细致的把关,因此效率低下,并且长期连续的工作容易使人产生疲倦感,从而降低校对的质量和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出现了利用电脑程序自动校对文章内容的“智能校对”(Automatic Proofreading)系统 [1]。现在在我国的新闻媒体、出版社及期刊社中,大多数都已开始采用这种先进的校对方式来辅助编辑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大数据的输入及自动识别功能的存在使得系统具有很高的工作效能和效率。
(二)提高准确性
智能校对系统的强大算法及大数据量的学习能力能帮助找出很多人工无法注意到的小细节问题,在语法检查中可以精准地判定复杂的句子成分结构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比如,主谓宾之间的匹配)以及修饰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在专业词汇检查中可以通过同专业术语库比对来保证使用的专业词汇符合行业标准或约定俗成的规定。例如,某一科技书稿编校的过程中利用该功能找到了多个专业词汇存在的不当表达,由于这些词比较偏门,因此未引起初审人员的关注,但是经过系统检测之后便得到了改正。另外,对于某些逻辑性的错误也可以由智能校对系统进行判定,进一步保障内容的准确性。
(三)降低成本
智能校对系统使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简单的、重复性的校对工作由计算机代替,不再需要大量的编校人员参与,也可以将减少耗费的人力资源投入到其他更有意义的工作中 [2]。另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校对速度加快而使得交稿周期大幅缩短,这样就可以更早地进入下一个出版阶段,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会相应地加快资金周转的速度。
二、智能校对系统在编校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创新与实践思考
(一)技术创新
要改善现有智能校对系统的不足之处,需要从技术角度改进。首先是对现有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其次可以加入一些新的计算方法或者架构来提升系统对于语境的把握能力。例如采用深度学习中常用的 Attention( 注意 ) 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系统对于输入句子中重点词的关注力度,使得系统能够更精确地理解和判断出上下文中各个单词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而降低误检率。另外就是加强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处理。传统的基于语言的数据只能是纯文本形式的信息,而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带有大量插图的书籍。在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中,智能校对系统不仅能校对文字内容,还能检查图片与文字的匹配度、图片说明的准确性等。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领域或行业的特征构建相应的个性化智能校对模型。
(二)人机协同模式创新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 + 机器”协作的编校流程模式,是实现高质量编校的基础。首先,在审稿环节中利用好智能校对软件的优势,让其迅速地完成第一轮初筛工作,以全文为单位,借助词法分析引擎和语义库,针对错字、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进行检查并提供相应的修正方案。其次,在人工校对阶段中,根据系统检测结果以及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编辑工作经验来验证系统提出的修正意见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及语言规范,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稿件的质量。最后,对于智能校对系统无法有效解决的内容(例如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构思)或者超出了现有规则设定范畴内的内容(比如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词汇),则需要依靠编辑人员进行处理,优化智能校对系统的算法和模型,形成人机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服务模式创新
面对不同的出版单位,智能校对系统开发商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不同需求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 [3]。一是可以将现有的成熟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细分市场,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二是可以根据出版单位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相应的智能校对方案,比如针对某一个特定类型的出版社(如专门出版法律图书的出版社),根据其自身的业务特征及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来建设专用术语库,并按照这些领域的专业语言习惯修改或重新设置相应的校对规则等。三是为出版社的编审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工作,使其更好地利用智能校对工具,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四是开通在线交流平台,让用户能随时随地与开发单位保持联系,方便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寻求技术援助并得到快速回复以保证该套智能校对系统正常高效运转。
结束语
智能校对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校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通过算法优化、多模态数据处理和人机协同模式的创新,该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领域的编校需求,为出版行业的高效运作提供有力支持。未来,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智能校对系统将在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方向进一步突破,为编校工作带来更多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郑宁宁 . 智能校对系统在编校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J]. 天津科技,2024,51(10):106-108+112.
[2] 孙国靖 . 浅析智能排版校对系统 [J]. 中国报业,2023,(09):214-215.
[3] 李艳 . 机器翻译智能校对系统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1,(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