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董舟维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前言
2020 年 5 月 28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支持各地各高校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优质资源在各区域、层次、类型的高校间共享共用”“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由此可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 , 将成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数字技术赋能过程中,存在教育理念滞后、制度设计不完善、技术支撑薄弱、伦理规范缺失等痛点。因此,本文分析当前面临的实践困境,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着力提升体育思政建设的精准性、实效性与创新性,旨在为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实践困境
(一)理念与技术的融合困境
一是两者缺乏有效融合。数字技术与体育思政教育目标生硬嫁接,技术应用往往停留在展示、记录层面。二是“重技轻育”倾向。过度关注技术的先进性、丰富性,忽视技术应用背后蕴含的育人价值挖掘和思想引领。三是教育理念滞后,部分体育教师对技术育人本质缺乏清晰认知,难以主动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技术赋能思政方案。
(二)数字技术的应用困境
一是硬件设施与数字资源匮乏。智能穿戴设备(手环、传感器)、VR/AR 设备、高清动作捕捉系统等成本高,区域间、学校间投入差异大。二是平台兼容性与整合度低。高校体育教学数据、思政资源、学生管理等平台各自为政,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三是缺乏因地制宜。存在数字资源脱离学校实际、学生需求和地方特色的现象,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共鸣。四是技术应用场景设计难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
(三)数字素养的提升困境
缺乏培训经费投入、培训平台拓建和培训场景应用。因此,造成体育教师对“技”“体”“思”的融合教学设计能力欠缺,评价标准与权重设置模糊,数据解读与运用能力薄弱。
(四)数字机制的保障困境
一是数据隐私与伦理风险。存在数据采集边界不清、数据安全与滥用风险、数字鸿沟”加剧不平等、技术依赖与主体性削弱等问题。 二是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不足,经费投入与持续保障困难,专业支持体系薄弱。
二、实践路径
(一)维度1 :课程内容重构,数字技术深化思政载体
1. 数字资源动态生成
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库,例如奥运冠军访谈 VR 纪录片、体育项目规则判罚 AR 互动案例库。开发 AI 剧本引擎,自动生成团队协作冲突解决情景剧本(如排球赛争执处理)。技术支持可采用VR 摄制系统、AI 文本生成工作等。
2. 运动数据思政映射
利用智能设备采集运动行为数据,并转化为品格指标。例如,团队协作指数、犯规率、耐力训练时长、坚韧度传球次数等数据,量化对应与学生的规则意识评价。技术支持可采用运动手环、定位系统、数据可视化平台等。
(二)维度2 :教学方法创新,数字技术重塑教学流程
1. 案例教学情境模拟
运用 VR 历史场景体验,将身体素质训练与历史教育结合。耐力训练可与“重走长征路”融合开展。运用 AR 规则实训,扫描场地触发虚拟裁判,实时解析犯规动作。例如,武术课程“AI 武德镜”,采用 AI 姿态识别+ AR 虚拟宗师,具体实施:1. 学生演练太极拳时,AI 系统实时评估动作标准度;2.AR 投射虚拟宗师演示“以德服人”武德典故;3. 根据武德修养数据授予数字勋章。技术支持可采用VR 头盔、AR 眼镜、定位技术等。
2. 协作任务游戏体验
设计数字体育项目团队挑战赛,将数字技术充分运用于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参与设计的的覆盖面,有效达成学生的团队合作等体育课程思政目标。例如智慧定向越野,可通过 APP 导航和党史答题解锁坐标,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智慧性。技术支持可运用多人协同游戏平台、运动传感器等。
(三)维度3 :评价机制升级,数字技术驱动精准育人
1. 数字画像持续追踪
建立学生体育思政成长档案:整合体育课堂数据、课外体育活动记录、体育社团、体育竞赛等。推送个性化体育思政任务,例如,为低协作指数学生定制“团队守护者”的角色,为竞技焦虑学生推送正念训练 APP 等。技术支持可运用数据平台和计算模型等。
2. 思政评价模态构建
建立 AI 行为分析系统。例如,摄像头捕捉面部表情,分析团队胜利时的集体荣誉感强度。运用语音识别技术,识别赛中鼓励性话语,评估学生的领导力。技术支持可运用情感计算AI、区块链存证平台等。
三、结论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是多维度多系统的,涉及理念认知、技术条件、资源建设、教师能力、评价伦理、体制机制等。其核心在于如何实现“数字技术工具理性”与“体育教育价值理性”的深度融合与平衡。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新兴技术的应用潜力,构建更加开放、协同、智慧的体育思政育人生态。
参考文献:
[1] 许 烨 .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困境和路径 [J]. 湖南社会科学 ,2023,(4):156-163.
[2] 廖粤生 , 王先亮 .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 生成逻辑、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4,43(5):51-58.
[3] 吴恒, 陈冬阳. 数字赋能“ 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39(5):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