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王煜雅
林西县第三小学
摘要:“双减” 政策的落地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深入剖析 “双减” 政策内涵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关联,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阐述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从单元主题整合、教学目标设定、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优化等多维度详细探讨实施策略,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展示其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显著成效,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指南,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
“双减” 政策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促使教育回归本质,关注学生全面成长。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多方面素养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以其整体性、系统性优势,为小学语文教学变革开辟新路径,助力教师在有限课时内提升教学效率,实现 “双减” 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赢。
二、“双减” 政策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关联
(一)“双减” 政策内涵剖析
“双减” 政策聚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要求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减少机械重复作业,引导学生多元发展。这促使教师重新审视教学内容与方法,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性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打破单篇课文教学局限,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整合教材资源,从整体视角设计教学。它强调知识体系构建、学习方法迁移与综合素养培育,与 “双减” 政策追求的高效课堂、学生减负目标高度契合。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
(一)教学碎片化
传统教学按课文逐篇讲解,知识零散孤立,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如字词学习、课文理解、写作练习缺乏内在关联,无法融会贯通。
(二)作业繁重低效
课后作业多为机械抄写、背诵,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学生耗时多却收获少,学习兴趣被磨灭,加重课业负担。
(三)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不足
课堂侧重知识传授,忽视思维训练、审美熏陶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受限,难以适应未来社会需求。
四、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一)促进知识整合
围绕单元主题,整合字词、语句、篇章知识,如以 “自然景观” 为主题,将描写山水风光的课文、诗词及写作知识串联,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提升学习效率。
(二)培养综合能力
设计多样化学习活动,涵盖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如在 “神话故事” 单元,学生创编神话、讲述故事,锻炼多种语文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三)减轻课业负担
大单元教学聚焦关键知识与能力,精准作业设计,减少无效重复,让学生在课堂高效学习,课后有更多自主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五、“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精准整合单元主题
剖析单元编排意图,梳理内在逻辑。如五年级上册 “民间故事” 单元,挖掘民间故事起源、传承、特点,整合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资源,围绕 “民间故事魅力探寻” 主题展开教学。
结合美术、音乐、历史等学科拓展主题。学习古诗时,引入国画、古乐,让学生绘制诗意画、配乐朗诵,感受诗词多元魅力,拓宽知识视野。
(二)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学情,制定基础、提高、拓展三层目标。基础层掌握字词、熟读课文;提高层理解文本内涵、体会写作手法;拓展层能迁移运用,创作相关作品。
将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素养融入目标。在 “小说阅读” 单元,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推理情节发展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三)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
以生活问题导入单元学习,如 “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引入 “实用文体” 单元,让学生写购物清单、促销广告,体会语文实用性。
利用多媒体构建虚拟情境,如 “穿越古代学诗词”,学生扮演古人,在情境中吟诵、创作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设计系列任务,如 “家乡文化探寻” 单元,布置调查家乡美食、民俗,制作手抄报、写介绍文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组织小组讨论、表演、项目式学习。在 “戏剧单元”,小组排练课本剧,从剧本改编、角色塑造到舞台呈现,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五)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生自评学习收获、互评小组表现,家长反馈课外学习情况,教师综合评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
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学习态度、作业质量等评价。关注学生课堂参与深度、思维创新亮点、作业完成效率,以评价促发展。
六、教学实例见证成效
在六年级 “理想与信念” 大单元教学中,教师整合课文、课外阅读、演讲资源,围绕 “追寻梦想之光” 主题展开。课前,学生分组收集名人逐梦故事;课中,通过演讲分享、文本研讨,深入理解理想内涵;课后,创作梦想计划书,教师依据多维评价反馈指导。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知识扎实,演讲、写作能力提升,更坚定理想信念,课业负担减轻,学习热情高涨。
七、结语
“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实现减负提质、培育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教师应更新理念,从主题整合、目标设定、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到评价优化全方位实践,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智慧,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助力其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 [J]. 基础教育课程,2019 (18): 4 - 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