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陈小祝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机关幼儿园 524100
摘要:幼儿园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启蒙教育,不仅要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还要关注肢体、身体的强化。幼儿园教学主要包含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五大领域本身具备实践性,需要幼儿实际操作,开展方式也具有多元性,离不开幼儿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作为幼儿探索世界、发展智力的关键能力,对幼儿智力发展、精神提升、观念塑造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教师予以重视。基于幼儿园教学实践性特点和对幼儿实际操作的重视性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本文通过趣味演绎活动、废物利用塑造观念、设计科学实践活动三方面探究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幼儿综合发展铺垫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引言:幼儿是祖国的花朵,随着年龄增长、综合发展成为参天大树,支撑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是综合发展的基础,是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激发感知觉,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的关键。幼儿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幼儿在智力的推动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支撑下,形成正确三观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基础能力或认知,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学育人价值。
一、组织趣味演绎活动,推动幼儿手脑发展
课程游戏化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幼儿园教学的依据,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课程游戏化不是整个教学活动都通过游戏开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理念或元素,增加幼儿学习趣味性。语言领域以绘本阅读、故事朗读为主,相比科学、艺术领域而言,本身具备的实践性较弱,如果开展常规阅读活动,难以调动幼儿阅读兴趣,体会故事中蕴含的内涵,所以,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切入,融入游戏化元素,组织开展趣味演绎活动,促使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手脑协调发展,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阅读能力和精神品质。
例如,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有趣的植物》“桃树下的小白兔”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活动以聆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美,并能清楚地说出故事情节为目标,如果开展常规教学活动,幼儿复述故事情节的过程则具有机械性、刻板性、枯燥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演绎活动。教学活动前可以基于纸板、布料制作故事场景和主人公手偶。实际教学活动中,基于桃树、小白兔等主人公或演绎所需人数划分小组,在幼儿阅读绘本后,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并分配角色,佩戴手偶在具体场景中进行演绎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说出故事情节,联想桃花瓣可以做什么,基于手、脑的协调运用达到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废物利用塑造观念,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教学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教育作用和目标不是单一、孤独的,而是综合、多元的,为多种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条件。幼儿园社会认知活动多以社会朗读、实践等方式开展,具有基础性和拓展性特点,适用于教学活动开展初期和后期,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废物利用和欣赏活动为幼儿塑造正确观念,并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幼儿园《有趣的植物》“花儿好看我不摘”中,主要目的是为让幼儿认识公共场所规则,知道爱惜花草。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先开展朗读活动,朗诵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规则标语,如“芳草依依,大家怜惜”、“请您爱护绿色,绿是生命之源”等,初步树立爱惜花草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废物利用活动,即到幼儿园的草坪中,寻找飘落、枯萎的花瓣、树叶、小草等植物材料,组织幼儿制作书签或标本,将多种花瓣、小草和树叶拼接,形成新的图案和生活工具,发挥自我价值,将幼儿集中到花、草中的目标转移至枯萎的植物和植物标语上。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开展欣赏活动,即生命力旺盛的鲜花、小草和树木,让幼儿体会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动手操作能力。结合废物利用和欣赏活动,能够让幼儿注意到草坪、花坛中的标语,欣赏植物的美,并意识到落花的价值,促使幼儿从保护植物生命、审美等角度主动遵循公共规则,拾取落花、落叶支撑标本、书签,表达自己对植物的喜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幼儿动手操作能力[1]。
三、设计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可以从教学方法出发,推动幼儿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活动,深化教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聚焦领域本身具备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设计主题活动,促使幼儿在明确科学原理基础上形成动手操作技能。但主题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立足幼儿园教学内容开展,深化教学活动主题,增加趣味性。
例如,幼儿园《中国娃》“纸杯电话”科学探究活动中,虽然表层是制作纸杯电话,但实际上是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需要幼儿明确声音可以通过线绳传播。基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教师可以设计“纸杯电话——探究声音的奥秘”科学主题实践活动,先制作纸杯,再探究声音的传播,从纸杯电话的制作和使用两方面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前准备带有卡通图案的纸杯,增加手工制作趣味性,并展示成品纸杯电话,通过视觉冲击的方式调动幼儿参与兴趣和积极性,设计探究问题:纸杯电话的制作需要哪些材料?纸杯电话要怎么做?先做什么?怎样用工具在设备上穿洞?第二步做什么?以此类推,促使幼儿在穿洞、穿线、固定等制作环节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并组织幼儿使用纸杯电话,体会使用纸杯电话、不使用纸杯电话的差异,初步了解声音传播的秘密,进一步发展动手操作能力[2]。
结束语:总而言之,基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两方面切入设计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优质、趣味的手部锻炼机会,提升教学活动效果的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本文通过趣味演绎活动、废物利用塑造观念、设计科学实践活动三方面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并独立体会、认识教学内容,积累生活经验、形成规则意识,实现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未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也要重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亦薇.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J]. 学园, 2023, 16 (35): 19-21.
[2]隽怿. 浅谈幼儿园创意美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 [J]. 新班主任, 2023, (32):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