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班去小学化教学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骆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幼儿园 264000

引言

大班去小学化指摒弃小学化的学科化和灌输模式,转向以游戏、探究、体验为主,尊重发展规律,培养兴趣与能力。这一理念契合国际学前教育趋势,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但受应试教育和家长期待影响,一些幼儿园仍提前引入小学内容,降低幼儿兴趣与探究欲,影响适应与创造力。教师在其中至关重要,既是理念传播者,也是活动设计、引导与评价的实施者,其专业能力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专业素养,是落实大班去小学化的核心途径,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去小学化教学的内涵与教师角色定位

去小学化教学的本质是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其认知、情感、社会性与身体发展的阶段特征,摒弃以知识掌握为核心的教育取向,转向以能力培养、兴趣激发与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强调通过游戏、探究、体验和情境化活动促进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基本逻辑。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评价的促进者。这要求教师不仅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应具备较高的课程整合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与教育反思能力。教师需要理解大班幼儿的心理特征与学习规律,善于将抽象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和参与的活动形式;同时,教师应能把握教育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在尊重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表达的前提下引导其探索与合作。由此可见,去小学化不仅仅是教学形式的调整,更是教师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全面转型与提升。

二、当前大班去小学化教学中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尽管近年来“去小学化”理念在学前教育界逐渐普及,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在课程内容、方法选择和课堂组织上存在小学化倾向。首先,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一些教师受家长期望和竞争压力的影响,提前教授拼音、写字、数学运算等小学课程内容,使活动偏离幼儿发展需要。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沿用小学课堂的讲授与练习模式,忽视游戏与探究活动的主导地位,导致幼儿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强。再次,在教育评价上,部分教师仍以知识掌握的量化结果作为主要标准,缺乏对幼儿综合能力与非认知素养的科学评价。此外,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机会不足,一些幼儿园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指导机制,使得教师在去小学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难以形成自觉、有效的实践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去小学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也制约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改善。

三、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与核心方向

在大班去小学化教学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落实教育政策、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从政策层面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反对小学化倾向,这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次,从幼儿发展规律看,大班儿童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过早的知识灌输会抑制其创造力与探究精神,教师必须具备将教育目标与发展规律相结合的能力。再次,从教育实践的可持续性看,去小学化需要教师具备综合的课程整合能力、课堂引导能力和反思改进能力,以确保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因此,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核心方向应包括: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观念;增强课程设计与整合能力,使教学内容符合年龄特征;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游戏化、生活化、探究化的活动形式;改进教育评价,注重多维度、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提升教育反思与自我成长的能力,形成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

要实现大班去小学化教学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在理念、方法、制度等多方面形成合力。首先,应通过系统培训与学习,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去小学化的理念与实践要求。培训应结合理论与案例,既强调教育规律的把握,又注重活动设计、课堂引导、幼儿观察等实用技能的培养。其次,应鼓励教师在实践中进行课程创新,结合幼儿兴趣与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在数学启蒙中引入建构游戏、情境故事,在语言活动中融入角色扮演与绘本阅读,使知识在活动中自然生成。第三,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交流与反思机制,通过同伴互助、观摩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促进经验共享和能力提升。第四,应优化幼儿园的管理与评价制度,将教师在去小学化教学中的实践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与职业发展规划,形成激励与支持并重的机制。最后,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研修与资源共享,拓宽教师的学习渠道与视野,使其不断吸收新理念、新方法,并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

五、结论

大班去小学化教学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快乐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教师作为教学实施的关键力量,其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去小学化的落实效果。通过理念更新、课程优化、方法改进、评价改革以及持续的专业发展,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避免小学化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应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资源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形成合力,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环境,实现大班去小学化教学的目标,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雪 , 熊仕蓉 , 崔奂 . 幼儿教师体验式生命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J]. 教育观察 ,2023,12(18):63-66.

[2] 赫艳 .“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教师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支持路径 [J]. 当代教研论丛 ,2022,8(08):26-29.

[3] 顾雯 . 信息化教学理念下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2,(5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