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项目式教学策略探究
张颖颖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万州 404120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其培养模式应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情景化”、“实践性”、“综合性”集一体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以“完成真实项目任务”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应用、提升高阶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教学路径。王文建设计科学合理的项目式学习方案,并根据目前困境提出相应策略 [1]。陈文标分析项目式学习和数字化困境,并提出数字化技术在物理项目式教学中的策略 [2]。刘起 , 戚桂阳从多个角度分析与探究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3]。然而,当前高中物理项目式教学存在一定困境,导致核心素养培养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教师需深入探究高中物理项目式教学策略,实现项目式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
1.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项目式教学策略的价值
(1)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
项目式教学以真实问题为线索,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点碎片化呈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学习并应用,实现从“记住公式”到“理解本质”,以此结构化物理观念;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问题拆解 - 模型建构 -推理论证”的完整过程,直接培养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等高阶思维,实现从“抽象思维”转为“方法掌握”,做到深化科学思维;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真正达成“做中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从“知识掌握”到“探究原理”,强化科学探究能力;项目主题与实际问题、科技发展、社会议题有关,且学习者是根据个人兴趣、自身能力选择任务,联系不同学科,强调学习主体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自主性、合作性、融合性、创新性。实现从“共一性培养”到“个性培养”,培育科学态度与责任的价值认同。
(2)加强物理教学改革:从“应试导向”到“素养定向”
项目式教学将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要求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重构教学逻辑,落实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将多个学科相关知识融合,一定程度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从“学会解物理题”到“学会解实际题”
项目主题选自实际问题、科技发展、社会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综合能力,不仅适用于物理学习,更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应对未知的挑战。采用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任务完成的成就感,激发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综上,通过真实情景与时间探究的结合,使核心素养从“理念”转变为“行为”。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物理知识,习得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最终实现从“物理学习者”到“综合素养者”的转变。
2.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困境
从教师层面看,部分教师对项目式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存在专业素养与能力不足的情况。且部分教师形成固定教学思维和行为方式,实施新型的教学模式存在巨大挑战,教学观念难以转变;从学生层面看,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意识较弱,习惯性依赖教师,而项目式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且项目式教学通常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从教学资源层面来看,部分学校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匮乏,难以开展项目式教学;从时间管理层面来看,项目式教学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项目启动、实施到成果展示和评价,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物理课时安排有限,一定程度限制项目式教学;从评价层面来看,项目式教学的评价需要多元、过程,因此需要数字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开展。
3.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项目式教学策略(1)依据核心素养目标,精准设计项目主题
选择紧扣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物理核心概念、与实际问题、科技发展、社会议题相关、覆盖多项核心素养的项目主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深入理解掌握知识,习得综合应用能力。
(2)构建“问题链- 探究点”,提升高阶科学思维
以项目任务为驱动,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拆解核心问题。将总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子目标,经历“提出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修正结论”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物理模型、增强推理逻辑,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高阶科学思维。
(3)搭建“个体- 小组”协作平台,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项目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协作实现深度学习,构建多层次互动机制。首先小组内需要明确角色分工,主要有:“方案设计师”、“实验操作员”、“数据分析师”、“成果汇报员”等,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针对学生个性、基础差异,教师应设计“基础任务 + 进阶任务”,让不同的学生都在挑战中收获成就感,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结合多个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可有效鼓励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做到个性化发展。
(4)实施“过程+ 成果”多元评价,确保学科核心素养达成
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不仅只有“分数”,更多是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结合数字技术工具做到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反思性评价相结合,多方面评价确保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通过“探究日志”、“小组互评”、“课堂观察记录”,记录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表现;关注实验报告、实物模型的项目成果、思维过程中的理解程度和创新性;通过“学生自评报告”总结收获与不足,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5)整合资源与课时,支撑项目开展
利用校园环境、社区资源设计开发本土项目;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发线上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采用“课内” + “课外”结合模式,平衡教学进度与项目深度。
通过以上策略,将核心素养目标融入真实问题解决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掌握理解知识,形成综合能力,实现从“知识学习者”到“综合素养者”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王文建 .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实践与成效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5,(19):121-124.
[2] 陈文标 . 数字化技术辅助高中物理项目式教学实践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5,(19):113-116.
[3] 刘起 , 戚桂阳 . 项目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2025,(1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