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争章”与综合评价深度融合的农村小学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章周红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白鹤第二小学 317200
根据农村小学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将雏鹰争章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推进农村小学的评价体系。
一、理论溯源与现实挑战:农村小学评价改革的逻辑起点
(一)理论基础
1. 发展性评价理论:强调评价应立足学生发展需求,通过动态追踪与反馈促进自我完善(Scriven, 1967)。
2. 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知识通过社会互动内化,评价需关注学习过程而非单一结果(Vygotsky, 1978)。
3. 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传统智力评价局限,倡导从多维度挖掘学生潜能(Gardner,1983)。
(二)现实困境:农村小学评价体系的四重矛盾
1. 目标矛盾:“唯分数论”与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实践脱节;
2. 过程矛盾:终结性评价主导,忽视行为习惯与情感态度养成;
3. 主体矛盾:教师单方评价权与学生、家长参与缺失;
4. 资源矛盾:农村家庭文化资本匮乏与综合素质评价高要求间的结构性冲突。
二、“六维三阶”评价体系的理论建构
(一)体系框架:基于核心素养的层级化设
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为纲,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六维度目标,并通过“基础达标—能力进阶—特长发展”三阶路径实现动态提升(见图1)
图1“六维三阶”评价体系

(二)核心要素解析
1. 目标分层:
基础层(铜鹰):达成学科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如体质健康合格、完成必读书目;
发展层(银鹰):展现跨学科实践能力,如策划班级活动、创作艺术作品;
卓越层(金鹰):形成个性化特长,如获县级竞赛奖项、主导社区服务项目。
2. 评价工具:
《雏鹰争章手册》:包含任务清单、自评表、教师评语栏等;
数字化平台:利用钉钉开发“争章成长树”模块和“争章足迹”,动态记录奖章数据;
家校社联动卡:整合家庭任务打卡、社区志愿活动认证等功能。
三、实施路径:以“争章”为主线的五步操作模型 (一)目标分解:将素养转化为可操作任务
如: 2. 阅读章:
- 基础任务:每背诵5 篇(连续21 天打卡)(1 星);
- 进阶任务:参与亲子阅读并撰写体会;(2 星- 特长任务:参加各类比赛获奖。(3 星)
(1)学校设置各年级必背古诗词或经典诵读内容,每背诵 5 篇,由任课老师确定奖励一个奖章。
(2)课外阅读,每读完一本(规定字数以上),奖励一个奖章,写出较好的阅读体会并展示的,由班主任奖励一个奖章。
(3)亲子阅读,和家长一起读一本书,并写出体会的,由家长确定奖励。
(4)参加经典诵读比赛的,团体比赛,获县一、二、三等奖的,队员分别奖励五、三、一个奖章,获校一二等奖的分别奖励二、一个奖章,个人现场比赛获县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三、二、一个奖章,读书征文获县一等奖以上的由德育处确定奖励。
(其余四章任务设计逻辑相同,需结合学科特点细化)
(二)过程嵌入:构建“课堂—校园—家庭—社区”四场景联
1. 课堂场景:
智育章融入学科教学:数学课增设“生活问题解决争章赛”,语文课开展“阅读马拉松”活动;
即时评价工具:使用“课堂行为积分币”,记录发言质量、合作表现等。
2. 校园场景:
- 设立“争章驿站”:每周午间开放,学生可提交任务成果并兑换奖章;
- 开发校本课程:如“鹤雅农艺课”关联劳动章,“非遗传承工作坊”对接艺术章
3. 家庭场景:
推行“21 天习惯养成计划”:家长通过钉钉上传孩子阅读、劳动视频;
- 设计亲子争章任务:如“家庭运动会”(体育章)、“共读经典”(阅读章)。4. 社区场景:- 建立“公益积分银行”:参与社区清洁、敬老服务可累计公益积分;- 引入社会认证:联合社区文化礼堂、社区越剧沙龙颁发“特长认证章”。
(三)动态反馈:建立“日记录—周反馈—月小结—学期总评”机制
1. 日常记录:
- 学生使用《争章手册》记录每日任务进展,教师通过班级优化大师APP 同步点评;
- 设置“成长能量瓶”:每完成一项任务投入一颗彩珠,可视化激励进度。
2. 周期反馈:
每周五举行“争章分享会”:学生展示成果,同伴投票选出“周之星”;
每月发布“六维雷达图”:通过数据分析呈现各维度发展均衡度。
(四)协同共育:打造“四位一体”评价共同体
1. 学生主体:
- 成立“争章自治委员会”:学生参与评价标准修订与活动策划;
- 推行“学长导师制”: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完成争章任务。
2. 教师主导:
- 开发“争章任务资源包”:包含教案设计、评价量表、典型案例;
- 实施“观察—记录—分析—改进”四步教研法,每月开展专题研讨。
3. 家长参与:
- 开设“家长争章课堂”:培训家庭评价方法,如如何撰写劳动观察日志;
- 设立“家校共育积分榜”:家长参与度与孩子奖章数量挂钩。
4. 社区支持:
- 建立“社区实践基地”:如农田、文化礼堂作为劳动章、艺术章考核场地;
- 聘请“校外辅导员”:非遗传承人、社区戏曲爱好者等参与特长认证。
四、实践成效与理论反思
(一)量化成效
1. 学生发展:2022-2023 学年数据显示,学生体质优秀率从 38% 提升至 52%,班级冲突事件下降67% ;
2. 教师成长:开发校本评价工具 7 项,1 项成果案例获县级二等奖,1 项比赛获农村组一等奖;
3. 家校协同:家长参与率从61% 跃升至89%,社区合作单位增加至15 家。
(二)理论贡献
1. 创新性提出“趣味化评价”模型,将争章机制与素养发展深度耦合;
2. 构建农村小学“低资源依赖型”评价范式,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三)深化方向
1. 开发智能评价系统:引入AI 行为分析技术,实现自动抓取课堂表现数据;
2. 建立区域性认证网络:推动跨校奖章互认,增强评价结果的社会公信力。
五、结论
“雏鹰争章”与综合评价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通过“目标重构—过程再造—机制创新”,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积累的成长体验。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农村小学资源约束下的评价难题,更通过游戏化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动力。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评价结果的纵向追踪与大数据应用,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4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1
[3]《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2.12
[4]《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 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