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代训”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姜雪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 404000
引言:
近年来,教育系统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结合产业升级调整需要和社会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升规律,逐步引导中等职业教育在坚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中高职贯通、中高本衔接、完善职教高考等,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升学发展路径。“以赛代训”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凸显专业教学的科学性,该模式强调赛事的标准引领,注重实战情景的科学驱动,突出校企合作的共同赋能,科学搭建一体化的服装专业发展体系,更好地破解当前中职服装专业的发展困境,注重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痛点
传统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存在着三大痛点。其一,学生技能培养与行业标准相错位。大多数中职专业的实训课堂只注重基础性的技能操作,与现代化的企业发展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例如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ET/CLO 3D 设计软件应用。其二,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不足,常规训练无法直观考察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也无法感知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性与价值。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有 23% 的中专学生认为实训操作只是简单的任务活动,并未将其视作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导致学生缺乏内在学习动力。其三,教师的教育指导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脱离一线,对社会企业中的专业技术要求缺乏深度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难以为学生提供关键的技术指导,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二、中职服装专业“以赛代训”的核心价值定位
“以赛代训”模式以技能竞赛为重要载体,基本实现了三大核心价值的科学转化。首先,将赛事标准转变为教学尺度。例如,服装专业教师在开展技能指导时,以技能大赛中样板标注规范、成衣整烫质量等评分细则为课程考核标准,使教学目标与行业要求相对接。其次,通过搭建真实的竞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教师可以模拟大赛中的限时任务,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制衣任务,通过真实竞赛情景的构建,让学生在压力中获得成就感与认同感。最后,科学推动双师团队的不断升级,教师在指导竞赛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借助赛事指导获得更多的专利,从而开发更加科学高效的校本课程。
三、中职服装专业实施“以赛代训”教学模式的路径
(一)课赛融合: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以赛代训”模式的推进离不开教学体系内容的重构,教师可以通过推进课赛融合,增强服装专业教学的科学性与专业性。首先,拆解课程。例如,在开展《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省级赛题“中老年女裤版型优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从数据收集到样衣制作,再到修正归档,教师借助赛事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检验与评价,让学生对工业制版规范有更加深刻理解。其次,对标赛事场地设计实训环境可以在学校内建设“实训一体工厂”,根据国家的重大赛事标准,科学规划各个场地的划分与布局,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赛事场地中,将赛事内容以及规则融入于日常训练,从日常教学中加强技术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二)分层培养:构建阶梯式训练体系
技能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与教师可以从不同学年阶段入手,设计分层培养的训练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基础赛训,助力学生阶梯式成长。例如,针对中职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开展技能达标大赛,设计“扣眼定位精度赛”,将学生的达标率融入学生认定,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夯实。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的赛事过程进行录制,借助教学平台实现碎片化学习。其次,对于中职服装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科学设计精英选拔的专项集训,通过实施“学校 + 企业”的双轨培养机制,校内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设计进行指导,企业师傅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进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现代企业中最为先进、最严苛的关键技术。通过梳理近五年赛事热点,开展“每日一技”的日常训练。
(三)校企协同:搭建实战化育人平台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构建校企协同的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实践化训练。例如,学校可以与本地的服装企业以及工坊进行合作,积极举办“新品研发赛”活动,以企业的下季订单作为赛题,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赛事,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赛事评分,学生的优秀作品经过优化后进行量产,参与作品制作的学生可以获得设计提成以及奖励。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快构建“赛事案例库”,以赛事成果反哺教学资源。学校积极收集近几年的优秀参赛作品,包括设计稿、赛事视频、优化记录等,通过不断充实校本服装专业的研究资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利用获奖作品进行直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意到成品的落地逻辑,让服装专业的教学变得更加科学高效,让学生在观察优秀作品与成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能力提升的价值与意义,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帮助学生掌握更为先进的服装制作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赛代训”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专业教学模式,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服装制作水平与技能,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从而对服装制作的规范性专业性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与此同时,“以赛代训”的教学模式能够倒逼教学内容的升级与优化,不断完善实训基地与环境,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实现“赛教产”的深度协同,让技能竞赛成为促进中职专业教育与产业相连接的纽带,培养具有精湛技艺、创新思维以及实践技能的时代工艺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兰 , 李金松 . 学分银行在中职学生增值性评价中的实践研究—— 以盐城市经贸高级职业学校服装专业为例 [J].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5,54(07):221-223.
[2] 陶修彪 . 数智赋能背景下中职服装专业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探索 [J]. 上海服饰 ,2025,(07):126-128.
[3] 辛东升 , 贡利华 , 李静 , 等 . 服装工程技术专业中职 - 高职 -本科贯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J].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5,42(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