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自然教育的幼儿园自主游戏对幼儿探究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王雨

通州区快乐时光幼儿园 101300

引言

幼儿时期是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强烈的阶段。传统幼儿园活动中,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有时受到限制。自然教育重视让幼儿在真实自然环境中学习,尊重其天性。自主游戏强调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权和选择权。将两者结合,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主游戏,为他们创造了宝贵的探索机会。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观察、触摸自然物,并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一、自然教育与自主游戏的结合

自然教育强调让幼儿在真实的户外环境中学习,通过直接接触自然事物积累经验。自主游戏则主张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主题、材料和玩伴,教师仅提供必要支持。这两种教育方式的结合点在于:自然环境为自主游戏提供了天然的探索空间和多样化的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幼儿可以随意捡拾落叶、堆砌石块、观察蚂蚁搬家,这些活动不需要成人预设目标,却能自然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比如当幼儿发现不同形状的树叶时,会自发进行比较;玩沙水时,会尝试用不同容器测量水量。这种由幼儿主导的探索过程,既满足了他们动手操作的欲望,也培养了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在这种结合模式下,幼儿的专注时间和探索深度显著优于结构化活动。

二、自然自主游戏如何促进幼儿探究能力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主游戏,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作用显著:

(一)提升观察与发现能力

自然环境中的自主游戏为幼儿观察能力发展提供了理想条件。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会自发关注到许多细微的自然现象,比如同一棵树上的叶片边缘锯齿形状的差异,或是不同种类甲虫爬行速度的区别。这些发现不需要教师刻意引导,而是幼儿在自由玩耍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当多个幼儿一起游戏时,他们往往会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这种同伴互动能进一步扩展观察视角。教师可以注意到,经过持续的自然游戏后,幼儿描述事物时会使用更具体的词汇,如用有五个花瓣的白色花替代简单的花。这种观察能力的提升直接促进了幼儿分类、比较等基础科学思维的形成。重要的是,自然环境中事物的真实变化(如树叶从嫩绿到枯黄的过程)能让幼儿建立观察与时间维度的关联,这是人工教具难以实现的。

(二)提供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

自然游戏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是真实且有意义的。例如在雨天过后,幼儿可能发现沙池里的积水影响了他们的建造游戏,这会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引流或搭建防水结构。与教师预设的问题解决不同,自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源自幼儿的实际需求,因此他们的解决动机更强烈。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幼儿会反复尝试不同方法:先用树叶导流失败后,可能尝试挖沟渠或用容器舀水。这种试错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抗挫折能力。教师记录显示,经常参与自然游戏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更持久的专注力和更多元的解决策略。需注意,自然材料的特性(如树枝的承重限度、沙子的可塑性)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物理反馈,这种即时反馈能帮助幼儿建立因果关系认知,这是抽象讲解无法替代的学习体验。

(三)培养持续探索的兴趣

自然环境中持续变化的现象为幼儿保持长期探究兴趣提供了良好条件。幼儿在自然游戏中产生的兴趣往往比教师设计的活动更具持久性。例如,当幼儿偶然发现蚂蚁搬运食物的场景后,可能会连续多日观察蚂蚁的活动路线和食物选择。这种由幼儿自主发起的观察行为,通常会持续更长时间且更加专注。在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中可以看到,负责照料植物的幼儿会主动记录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的过程。他们不仅每天浇水,还会用图画或简单符号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这种将责任意识与求知欲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自然游戏特有的教育效果。相比之下,教师主导的短期观察活动往往难以达到同样的持续效果。

教师在支持幼儿持续探索时,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在教室设置专门的展示区,用来陈列幼儿收集的自然物品和观察记录,这种做法能够强化幼儿的探究行为。同时,教师应当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观察和研究,不必强求统一的进度。然而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主要来自对生命过程、季节变化等现象的内在好奇,而不是外部奖励的驱动。这种源自内心的求知欲,对培养幼儿成为终身学习者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幼儿园教育的实践建议

幼儿园在实施自然自主游戏时,需要重点关注环境创设、教师角色、时间安排和材料使用四个方面。在环境创设上,应当充分利用户外空间,划分出具有不同功能的自然游戏区域。沙水区可以设置在排水良好的位置,种植园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自然材料收集角则应当便于幼儿自主取用。这些区域不需要昂贵的设施,重点在于提供多样化的自然材料,比如不同大小的石块、各种形状的树叶、粗细不一的树枝等。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只在必要时给予适当引导。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思考,或者提供一两样关键材料作为提示,但要避免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幼儿园还应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每天都有连续的自然游戏时段,每次至少持续 40 分钟以上,让幼儿能够完成从探索到深入研究的完整过程。在材料使用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自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这既能增强他们对环境的熟悉度,也能培养责任意识和分类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幼儿园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

结语

自然教育背景下的自主游戏,通过真实的环境和幼儿的自主性,为探究能力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幼儿在自然中自由玩耍,动手操作,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其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在实践中自然提升。支持幼儿在自然中自主游戏,是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仕芳 , 徐东 , 甘佳萍 . 基于儿童哲学的幼儿园自然教育省思与重构 [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5,38(03):22-28+55.

[2] 马晓娟 . 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优化的路径探索 [J].求知导刊 ,2025,(14):101-103.

[3] 林丽娟 . 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区角的创设路径分析 [J]. 教育界 ,2025,(1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