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自吸泵在旋流井上的应用实践
黄树霞 全开胜 宋育仕 马文波
广西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转炉炼钢厂545000
摘要:旋流井水泵是连铸生产的关键设备,现有长轴泵存在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维修难度大及寿命短等问题。为此,实施换型自吸泵的改造方案,有效降低了故障发生率,显著延长泵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工作量与劳动强度,适应生产发展需求。
关键词:长轴泵;自吸泵;技术改造
一、旋流井系统运行现状与核心挑战
柳钢转炉炼钢厂连一车间配置2台板坯连铸机与3台方坯连铸机,5台铸机共用1座旋流井。旋流井水泵作为连铸生产的核心辅助单元,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全流程顺行。当前系统采用4台抽水泵与3台冲渣泵,均为液下立式长轴泵(单机长度9.3米、重量超3吨),运行中暴露三大核心问题:
1.1 设备可靠性严重不足
投产以来,长轴泵平均每月损坏2台,年故障达24次,维修成本高达80万元/年。故障模式集中于轴承、轴承座和叶轮磨损(45%)、轴系变形(30%)、密封泄漏(25%)。其5节段式轴系配置8组滑动轴承,在1450r/min转速下,轴承线速度达6.8m/s,而冷却水流速仅0.5m/s,导致轴承温升超60℃,寿命不足2000小时。此外,9.3米长轴挠度达0.3mm(超出ISO标准0.1mm),振动烈度达11.2mm/s(G16等级),加剧机械磨损与密封失效。
1.2 产能匹配矛盾突出
随着方坯拉速提升至3.5m/min,旋流井需水量从480m³/h增至550m³/h,但长轴泵最大流量仅400m³/h,冲渣水压不足(0.2MPa)导致切割溜槽年均积渣严重,特别是板坯切割溜槽积渣严重时渣会刮到铸坯外弧产生刮痕,从而影响铸坯质量。
1.3 维护效率与成本双高
长轴泵采用整体吊装检修,单次耗时3-4小时,修复长轴泵需5级分段拆解,轴承座同轴度要求0.02mm,耗时72小时左右,依赖25吨行车且存在高空作业风险。同时,叶轮室静态腐蚀难以监测,曾发生穿孔导致电机烧毁事故。备品备件需“一用一备”,占用场地大,定置管理难度高。
二、长轴泵与自吸泵技术特性对比
针对长轴泵结构性缺陷,团队提出以无密封自控自吸泵替代方案,核心技术对比如下:
2.1 长轴泵技术瓶颈分析
2.1.1 机械结构缺陷
· 轴系设计不足:节段式轴系刚性差,滑动轴承冷却效率低,高速运转下易引发轴系疲劳与热变形;
· 密封失效风险:传统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在高温(50-70℃)、高杂质(30g/L氧化铁皮)介质中易磨损,导致泄漏;
· 腐蚀隐患:泵体长期浸泡于介质,静态腐蚀难以预警,曾发生叶轮室穿孔致电机过载烧毁。
2.1.2 维护与能效短板
· 检修复杂性:吊装作业工序繁琐,单次维修成本超2.5万元,年维修人工耗时超200小时;
· 能效低下:效率曲线陡峭(68%),电机功率132kW,单位流量能耗较行业标杆高15%。
2.2 无密封自控自吸泵技术优势
2.2.1 结构创新设计
· 双密封系统:动力密封(叶轮背叶片)与辅助密封(填料函)组合,实现零泄漏,耐压0.6MPa、耐温80℃,彻底解决“跑冒滴漏”问题;
· 自吸结构优化:采用“蜗壳+气液分离室”设计,首次引水后无需灌泵,自吸高度达5.5米,适应旋流井2-6米水位波动工况。
2.2.2 材料与性能提升
· 耐磨材料应用:过流部件采用Cr30A耐磨合金(HRC58),抗冲刷能力较铸铁提升3倍,寿命延长至8000小时以上;
· 高效节能:在400-600m³/h流量区间效率保持75%以上(较原泵提升14.7%),电机功率降至110kW,节能16.7%。
2.2.3 维护便捷性
· 地面化维修:易损部件均位于地面,无需吊装,维修效率提升70%;
· 管路简化:自带止回阀,无需额外安装补偿器、止回阀,管路阻力降低10%,备件消耗减少30%。
三、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3.1 设备选型与参数匹配
根据工艺需求(流量≥550m³/h、扬程≥50m、介质含氧化铁皮),选定250YGZB-E型自吸泵。与原长轴泵(型号250KGL-50)相比,关键性能参数提升显著:
· 流量:长轴泵实测最大流量400m³/h,自吸泵实测达560m³/h,提升40%;
· 扬程:长轴泵50m,自吸泵52m,提升4%;
· 电机功率:长轴泵132kW,自吸泵110kW,降低16.7%;
· 效率:长轴泵在工作区间效率68%,自吸泵提升至78%,增幅14.7%;
· 振动烈度:长轴泵11.2mm/s,自吸泵降至4.5mm/s,降幅60%。
3.2 系统改造关键措施
3.2.1 安装工艺优化
· 基础改造:在原长轴泵安装孔旁浇筑C30钢筋混凝土基础(平整度≤2mm/m),采用二次灌浆固定地脚螺栓,提升抗震性能;
· 管路升级:吸入管路采用DN300不锈钢无缝管(壁厚8mm),弯头曲率半径为管径3倍,降低水头损失;排出管路设置缓闭式止回阀,消除水锤影响。
四、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4.1 运行性能显著提升
· 产能保障能力:冲渣水压从0.2MPa提升至0.35MPa,切割溜槽日均积渣量从5吨降至0.8吨,年清渣时间减少432小时,连铸机作业率提升1.2%;
· 设备可靠性:轴承寿命延长至8000小时,年维修次数降至3次,彻底消除密封泄漏导致的电机进水事故(历史年均2起);
· 安装与维护:备件储备从“一用一备”改为“三用一备”,库存成本降低33%,检修工时年节约168小时。
4.2 经济效益量化
· 节能收益:单台泵年耗电量较原长轴泵减少19.01万度,3台冲渣泵年节约电费33.23万元(按0.59元/度计算);
· 维修成本下降:长轴泵年维修材料费用80万元,改自吸泵后降至25万元,人工成本年节约4.2万元(维修次数减少21次,单次人工成本2000元);
五、结论与展望
旋流井泵组改造通过“设备升级+系统优化”,成功解决长轴泵的可靠性与产能瓶颈。无密封自控自吸泵在高磨损、高杂质冶金工况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在节能性、维护便捷性和运行稳定性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造范式。未来可探索自吸泵与变频调速技术融合,实现流量动态匹配,进一步提升系统能效。
关键词:旋流井;长轴泵;自吸泵;节能改造;冶金设备
参考文献
[1] 全国化工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机泵技术委员会. 工业泵选用手册(第2版)[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黄树霞 1985-7-9 男 广西贵港 本科 工程师中级 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劳动强度,节能降耗降低设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