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
何幸儒
广州市番禺区天成小学
引言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主编温儒敏先生提到:“思维能力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的方向和突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也是以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弱项。”思辨性阅读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尝试从大单元主题提炼、群文性阅读分析、思辨性阅读表达三个方面着手,设计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探究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过程中,独立思考文本,咀嚼文本语言,进行深入理解,促进高质量思辨,实现思维生长。
一、大单元主题提炼,找准思变切入点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应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找到关键的单元主题,明确核心的单元内涵,进而有效拓展阅读内容,丰富大单元阅读素材,真正找到思辨性阅读的关键切入点。
(一)分析大单元教学内容
在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到单元内容中去,进行单元文章的有效梳理,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要点的前提下,将所有的文章串联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阅读和分析。
(二)提取大单元主题内涵
在进行大单元文章的综合性分析时,学生就能够打破自身在视野方面的壁垒,站在大单元的角度,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分析,从而提炼出合适的主题,并明确主题的关键内涵。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超越于课文学习,站在大单元的角度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综合性的辨析。
(三)拓展大单元阅读内容
当学生把握了大单元的主题和内涵之后,就可以基于自己对大单元的学习所得,通过书籍或网络的渠道,拓展更多与本单元内容密切相关,与本单元主题高度一致的优质文本。这样一来就会进一步丰富大单元的阅读内容,进一步凸显大单元的核心主题,真正找到思辨性阅读的关键切入点。
二、群文性阅读分析,夯实思辨着力点
在学生认清了思辨切入点之后,就要利用自己整理的优质群文,开展群文性的思辨阅读,借助群文之间的相互对照以及有效性衔接,形成高质量的思辨成果,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之上,初步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一)群文阅读,提炼观点
学生要潜下心来,以大单元学习内容为基础,以自主拓展的相关内容为辅助,逐步进行群文阅读,并围绕思辨切入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辨析,真正基于群文阅读,围绕思辨切入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二)对照分析,梳理观点
在提取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学生就要进行对照分析,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梳理,所谓“对照分析”,就是把自己的观点与所阅读的文章进行对比,看一看自己的观点和文章之间有何异同之处,找一找自己的观点和文章之间有何差异之处。这样一来,通过对照分析的方式,学生就能够进一步梳理自己的观点,使观点变得更加凝练,使观点具有更强的个人色彩。
(三)分类讨论,理解观点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就要通过分类阅读的方式,对照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学生就可以汇聚在一起,进行观点的充实与丰富,并使自己的观点变得更加的完整。
三、思辨性阅读表达,激活思辨爆发点
在大单元阅读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基于文本进行了自主的批判思考和分析,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更是没有进行观点的碰撞,因此,在思辨性方面稍显不足。为了能够进一步激活思辨爆发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阶,就需要通过思辨性阅读表达环节的有效落实,促成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
(一)表达独立观点
在完成了思辨性阅读之后,学生要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将自己的独立观点进行整合,并以独立表达的方式呈现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基于大单元学习所得,充分吸收群文素材,进行高品质的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要让自己的观点清晰、准确、全面的呈现在师生面前。
(二)进行讨论辩论
在学生表达独立观点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观点的碰撞,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此时教师就要顺势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让学生捍卫自己的观点,指出他人观点中的不足之处,突出自身观点的核心优势。在进行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会进行强烈的碰撞,进而引发更多的思考,形成更多的想法。由于这种讨论和辩论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之间的思维也变得更加的活跃,因此,往往能够超越于课本,超越于群文,形成更高质量的思辨性观点。
三收获思辨成果
在完成了课堂的讨论、辩论,收获了众多的思辨性成果之后,学生就要将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沉淀下来,以自己的观点为核心,以讨论、辩论的相关成果为素材,进行观点的优化与完善,最终形成思辨性阅读的品质成果,收获思辨性阅读的宝贵经验。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将基于思辨性阅读所得,实现自身各项能力的有效锻炼,最终促成自身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有效发展。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六上八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表达与沉淀。
第一环节,教师要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自己认识中的鲁迅先生,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环节,当学生说出或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将鲁迅先生的形象定格之后,就可以看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认识并不相同,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独特的鲁迅先生,此时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看一看谁的鲁迅先生才是真正的“鲁迅先生”;第三环节,当完成了讨论和辩论的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静下心来继续完善自己心目中鲁迅先生的形象,并以鲁迅先生为主题进行写作巩固,将自己头脑中的鲁迅先生,转化为写作中的鲁迅先生,成为思辨性阅读的物化成果。这种成果集中体现了学生的阅读所得、思辨所得和表达所得,也是有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更进一步的关键环节。
结语
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以批判性思维为指导,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真正获取属于学生自己的观点。为了使这一阅读的过程更为顺畅,教师可以利用大单元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把握大单元阅读的主题和内涵,并以此为出发点,拓展群文,开展群文阅读,进行群文思辨,借助多篇文章的有效支持,不断完善的学生的观点,使之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博采百家之长,凝练自己的思辨性成果。最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观点与观点的碰撞,并在观点碰撞中收集更多的创新想法和创新思维,进而基于观点碰撞所得,完成独立观点的优化与沉淀,形成思辨性阅读的成果,固化为具有思辨性的写作作品。至此,学生完成了深层次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现了自身各项能力的综合锻炼,促成了核心素养的有效跃迁,真正达到了思辨性阅读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庄秀妃 .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育价值及实践策略探究 [J]. 名师在线 ,2024,(28): 55-57.
[2] 陈丰 .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研究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4, (07): 25-27.
[3] 韩辰. 历史回溯与现实思考: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研究 [J].上海教育 ,2024, (13): 62-63.
[4] 范寒艳 .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J]. 家长 ,2023,(27): 67-69.
[5] 余卫华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J]. 教师 ,2023,(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