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作者

和玉金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文笔学校 云南丽江  674100

引言: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语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提升理解水平成为教师需要解决问题,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将抽象思维过程转化为直观图像呈现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关键期,引入思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学习模式。聚焦思维导图、概念图、流程图三种核心可视化工具,探讨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与实施效果,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参考,推动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

一、思维导图技术,语文教学新路径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绘制故事要素图,将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以及主题意蕴等关键因素纳入同一框架,形成整体认知,思维导图需要突破传统机械记忆模式,按照语义关联构建词语网络,学生将新词按类别归纳,既强化记忆又培养分类思维。写作训练中思维导图能激发灵感,辅助构思,学生从中心主题出发,拓展细节素材形成层级分明写作框架。课堂互动环节,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促进交流合作,学生通过讨论、补充、修改共同图示过程,深化理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长期坚持思维导图训练,学生逐渐养成结构化思考习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创造性思维水平显著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落花生启示主题思维导图教学活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提供思维导图模板,中心位置绘制落花生图案,预留主要分支空间。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落花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初读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提取文章关键信息,确定思维导图主要分支:落花生外形特点、生长习性、果实用途、父亲教育寓意等。精读环节,学生分组合作,细化各分支内容。外形特点分支下可添加不美丽、淡黄色、扁圆形等描述。生长习性分支填充埋在地里、不像桃子那样吸引人等信息,果实用途分支列出可榨油、可做糖、可做菜等功能,父亲教育寓意分支重点展开,包含做人应做落花生、默默无闻、不图虚名、有用处以及谦虚等品质启示。思维导图完成后,学生借助图示进行复述训练,巩固课文内容。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做一颗落花生,在思维导图基础上创作微作文,课后鼓励学生收集更多植物故事,绘制植物启示录系列思维导图,拓展阅读视野。通过思维导图教学,学生不仅把握《落花生》文本内容,更深入理解文章蕴含人生哲理,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二、概念图应用,知识建构新方法

概念图应用体现在文本理解层面,学生借助概念图梳理文章核心概念及相互关联,形成立体化认知结构,语法学习方面概念图展现语法规则系统性特征,通过图示直观呈现各语法成分功能与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内在逻辑。阅读教学过程中,概念图辅助文本深度解析,引导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情节发展图、主题阐释图等多种概念图,培养多角度解读文本能力。写作训练环节,概念图帮助学生构建清晰文章框架,确保内容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概念图应用促进学生从碎片化学习向系统化认知转变,知识点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互联互通知识网络。随着概念图绘制能力提升,学生逐渐掌握知识建构方法,养成结构化思考习惯,教师角色也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通过设计适宜概念图任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欲望,实现教学相长。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概念图辅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绘制人物关系概念图,以诸葛亮为中心节点,周围设置曹操、鲁肃、周瑜等人物节点,通过智谋对决、合作关系、猜疑关系等连接词标注人物间关系,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人物网络。设计情节发展概念图,将周瑜刁难、诸葛亮应对、借箭计划、计划实施以及成功获箭等关键情节节点按时间顺序排列,用导致、促成、转折等连接词标明情节因果关系,学生通过填充细节形成完整故事脉络。然后创建计谋分析概念图,中心设置草船借箭计节点,周围拓展天时因素(大雾弥漫)、地利因素(江面水势)、人和因素(曹操性格)三大要素节点,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计谋成功关键因素。设计主题探究概念图,设置智谋、自信、应变、预见性等主题节点,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证据,连接至相应主题形成文本主题理解网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流程图运用,学习过程新模式

教师通过设计阅读流程图,将预测、提问、澄清以及总结等阅读策略融入图示为学生提供清晰阅读路径。学生遵循流程图步骤进行阅读活动,逐步内化科学阅读方法,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流程图帮助学生把握写作全过程。从构思、起草、修改到定稿各环节通过流程图直观呈现,学生据此进行写作任务规划,避免创作过程中出现混乱或跳跃现象。教师还应当设计详细写作流程子图,如修改环节流程包括内容检查、结构调整、语言润色等具体步骤,指导学生系统完成写作任务。

教师借助流程图展示课堂活动安排,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与任务进程,增强参与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流程图明确各成员职责分工与协作方式,提高团队效率。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流程图作为认知工具,辅助学习规划与监控,培养自我调节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同样适用流程图方法,如校园采访项目,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包含选题确定、采访准备、实施采访、整理资料、成果展示等环节流程图,学生按图开展活动,既锻炼语文应用能力又体验完整项目管理过程。教师通过流程图工具,实现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创建高效课堂环境。

结论:思维导图技术为语文教学开辟新路径,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知识框架,概念图应用提供知识建构新方法,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能力,流程图运用创建学习过程新模式,优化学习策略与方法。三种图示工具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未来教育实践中,应加强教师相关技能培训,开发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图示模板,探索信息技术与思维可视化融合应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佳熠 .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D].上海师范大学 ,2025.DOI:10.27312/d.cnki.gshsu.2025.002139.

[2] 董兴阳 .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文教资料 ,2025,(04):131-133.

[3] 莫荧 .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 教育界 ,2024,(1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