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究
陈琪
陕西省略阳县白雀寺镇史家院九年制学校
情境教学法是指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及教学大纲构建契合教学内容的情境,由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并使之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情境教学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在情境环境、情境问题、情境任务的导向下帮助学生快速确定学习要求、理解学习内容,以此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在初中英语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构建不同的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感受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又能够营造“乐中学、学中练”的良好教学氛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具有突出效果。在英语情境教学中,视频、问题、视频、问题、游戏、交流互动等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教师要创设具体情境将抽象的知识融入话题和场景中,通过建立英语知识与教学情境的深度耦合,促进高质量课堂的构建。
一、借助视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纵观教学实践,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材料单一,可能仅仅是课本中的文字与插图,以至于学生始终呈现为学习兴趣不足的状态。而在情境化教学策略的运用中,教师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趣味元素进行优化处理,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能够建立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的有机融合。为此,教师要借助视频创设可视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帮助他们拓宽视野。
例如:在“Animal Friends”这个单元内的“Why do you like animals?”课时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动物世界的纪录片,让他们观看自然界中各种各样动物的外形特征、栖息地特点、饮食作息特性等。笔者以课本内插图中的熊猫为例,利用纪录片向学生介绍了熊猫的外形、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及进食方式等,让他们从视频情境中对这一动物产生学习兴趣,并从科普性资料中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
二、利用问题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问题提出是一种基于具体问题情境的认知活动,表现为根据认知需求产生并将问题表达出来的过程。基于“问题导向”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发展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思考习惯,进而提升认知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思考,教师要利用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带着问题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内涵。
仍以“Animal Friends”这个单元内的“Why do you like animals?”这个课时为例,教师利用“Where does it live ? Why does it live there?What natural enemies does it have?”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从文本内得到解答。然后让学生相互提问,看看你了解到的信息其他同学有没有掌握,大家则从“What can it do? What does it usually eat?”等方面补充信息,使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
三、通过交流重现情境,帮助学生巩固阅读
新课标导向下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语言运用环节。情境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合理利用,可以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传授”与学生“接收”,而是能够让学生在情境探索中收获知识经验。教师可以设置语言交流环节重现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阅读、查漏补缺,提升语言实践能力。
在“Animal Friends”单元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很多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设置“假设我们来到了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对话交流。学生可以 2 到 4 人为一个小组展开对话交际,且他们在创编情境对话时会自觉运用到本单元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式,达到巩固阅读的效果。这个过程既是利用情境引领学生的对话交流,又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连接起来,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仍存在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方面,他们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将会产生明显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索与学习。情境创设不仅是一个教学流程,更是一种旨在于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并且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征,教师利用实体情境、视频情境、语言情境、问题情境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强化学习理解。由此出发,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将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各种情境结合起来,赋予学生直观、生动、立体、真实的学习体验,以推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 晶 . 情 境 教 学 法 在 初 中 英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J]. 教 师 博览 ,2024,(24):54-56.
[2] 孙镇江 . 初中英语课堂引入情境教学的策略分析 [J]. 中学生英语 ,2024,(1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