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AI 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潘佳萍

苏州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215200

引言:

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抽象性、实验性强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器材精度不足常导致成像模糊,影响学生对规律的掌握。与此同时,教育领域正经历数字化转型,2025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教育体系。当前,AI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已覆盖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全流程。例如,某校引入 AI 虚拟实验平台后,学生可通过调整线圈匝数、磁铁运动速度等参数,实时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实验成功率从传统课堂的 62% 提升至 89% 。然而,技术应用仍存在“技术堆砌”“适配性不足”等问题,部分教师仅将 AI 作为 PPT 的替代工具,未能充分发挥其交互性与智能性。因此,系统探讨 AI 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

1.AI 资源赋能初中物理教学的技术优势

1.1 抽象概念的可视化重构

初中物理涉及大量微观、不可见的物理现象,如分子动理论、电场线分布等。AI 通过动态建模技术,可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交互的视觉符号。例如,在“分子热运动”教学中,AI 模拟软件可展示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速度的差异:低温环境中,分子运动缓慢,碰撞频率低;高温环境中,分子运动剧烈,碰撞频率显著增加。学生通过调整温度参数,观察分子运动状态的变化,直观理解“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这一核心概念[2]。

1.2 实验教学的智能化升级

资源赋能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智能化升级,正以技术优势重构传统教学模式,为物理规律的具象化呈现与科学思维的培养提供创新路径。以数字传感器与 AI 算法为核心,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了从“肉眼观测”到“毫秒级量化”的跨越。

例如,在焦耳定律实验中,传统教学依赖温度计手动读数,误差大且耗时,而智能化升级后,温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多组数据,AI 系统自动生成温度 - 时间曲线,学生能直观对比不同电阻丝的产热效率,精准验证“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这种动态可视化呈现,使抽象热学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数字图景,有效突破了微观物理现象的教学难点。实验设计的个性化与交互性提升,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AI 系统可根据学生学情分析,智能推送分层实验任务:针对力学薄弱生,虚拟仿真平台提供“杠杆平衡条件”的渐进式训练,从固定力臂到任意角度调节,逐步构建“动力 × 动力臂 Σ=Σ 阻力 × 阻力臂”的认知模型;对学有余力者,则开放“电磁感应现象”的跨学科探究,结合电流传感器与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法拉第定律。这种“按需赋能”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深度学习。

2.AI 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课前预习:智能资源推送与知识预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前预习至关重要,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需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AI 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生成个性化预习任务 , 帮助学学生更好的学习。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前,AI 分析学生过往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单元的测试成绩,发现部分学生对“光路可逆性”理解不足。因此,AI 推送预习资料包括:生活实例视频(如筷子插入水中“折断”现象)、互动问答(“为什么渔民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基础练习题(计算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学生通过完成预习任务,初步建立“折射”概念框架,为课堂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2 课堂教学:动态模型辅助与互动增强

在课堂教学中, AI 教学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传统的教学内容过于无聊和枯燥,往往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将 AI 技术运用其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AI 通过动态可视化模型辅助概念讲解,突破抽象思维障碍。互动增强技术则通过实时反馈机制深化学习参与度。在“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学生拖动虚拟砝码调整力臂时,系统同步计算动力 × 动力臂与阻力 × 阻力臂的数值差,当两侧乘积接近平衡阈值时,杠杆模型会以震动动画提示临界状态,并弹出“再向左移动 2cm 即可平衡”的智能引导。这种沉浸式交互设计使实验操作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调试”,学生在反复试错中构建起“力矩平衡”的动态认知模型。此外,系统还能记录学生的操作轨迹与思维盲点,为教师提供个性化辅导依据——若某生多次忽略力臂需垂直于力的作用线这一条件,系统会自动推送“最小力臂作图”微课,并生成包含错误步骤回放的诊断报告,助力教师实施精准教学。这种技术赋能下的“探究 - 反馈 - 修正”闭环,正推动初中物理实验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的智慧化新阶段。

2.3 课后辅导:错题智能分析与路径规划

对于学生而言,其错题情况至关重要,这代表其知识掌握情况,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更好的学习。AI 通过错题分析功能,帮助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例如,学生在完成“电路图”作业后,将作业上传至AI 平台,系统自动识别错误类型(如短路、断路、元件符号错误),并用红圈标注错误位置,提示:“电源正负极被导线直接连通,电流无法流经灯泡。”同时,AI 推送教学视频《串联vs 并联:电路图的“交通规则”》,帮助学生理解电路基本原理,并生成同类题目:“请修改下图,让两个灯泡都能亮起来(提示:加个开关作为‘交警’)。”

总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该恰当的将 AI 资源运用其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的物理教学枯燥乏味,而通过将 AI 资源运用其中,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1] 沈小华.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21(08):239-240.

[2] 龚丰裕 . 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分析 [J]. 科技资讯 ,2020.18(25):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