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英语词汇记忆方法优化研究

作者

郑志琴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莲花小学  425600

引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不仅是语言技能培养的基础,更是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前提。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敏感期,对语言输入的接受能力强,但同时又受限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尚未成熟等认知特点,使得英语词汇的有效记忆成为教学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当前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仍延续以死记硬背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导致词汇学习的低效与被动,进而影响了整个语言学习的质量。词汇教学亟需从教学设计与策略方法上进行系统优化,使其更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本文将围绕词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教学理念、记忆规律、教学工具和实践操作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探索一条科学合理的小学英语词汇记忆优化路径。

一、小学英语词汇记忆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原因分析

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词汇教学多以课本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教一个词——重复朗读——默写”的模式。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使学生记住部分词汇的拼写,但在长期记忆的效果上却极为有限。学生在考试中常常“临时抱佛脚”,记忆效果不牢,容易遗忘。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记忆机制的基本规律。

一方面,小学生记忆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记忆能力较弱,机械重复的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疲劳,产生学习倦怠。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缺乏情境支持和意义建构,使词汇处于“孤立化”状态,学生难以形成语境关联和语义理解。此外,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使用的辅助材料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表达与多感官参与,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对记忆规律的理解不足,也是导致词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缺乏将音、形、义综合联动的教学设计,使得词汇学习既不能“入耳”,也难以“入心”,更谈不上“出口”。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词汇教学方法必须从源头进行优化与重构。

二、优化小学英语词汇记忆方法的理论基础与原则设计

对词汇记忆策略的优化,必须以科学的记忆规律和教学理念为指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包括感官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三种类型,有效的词汇教学应当通过反复、多角度的刺激促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具体而言,采用图像、动作、音频等多感官输入形式,有助于形成更牢固的记忆痕迹。与此同时,构建真实或虚拟的情境,让词汇“活”在具体语境中,也是促进记忆深化的重要方式。

语言学角度认为,词汇的学习不能脱离语境和使用,应强调“意义- 形式-功能”的统一。因此,词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综合使用中体会词义,通过使用加深记忆。此外,教学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日常生活经验和教材主题,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用中记”。同时,词汇的复现频率和间隔性复习也是优化策略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将词汇的学习从单元集中转向全册穿插,从一次性记忆转向阶段性复现,能够大大增强记忆的持久度。

三、小学英语词汇记忆方法优化策略实践探讨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词汇教学的优化应从教学组织形式、资源设计与课堂操作等多个方面同步推进。在教学组织上,倡导将词汇教学融入交际活动和任务型教学之中,通过“以用促记”激发学生的语言实践与表达欲望。例如,在学习表示天气的词汇时,教师可创设“天气预报员”的课堂角色任务,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不同天气状况,从而在真实交流中实现词汇巩固。

在资源设计方面,应加强图像、动作、故事等多模态元素的应用。以教材中的“Unit 3 What’s the weather like?”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卡通天气图标引导学生识记sunny, rainy, windy 等词汇,结合手势或身体动作进行演示,形成形象记忆。同时,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场景,例如早晨看天气预报、课间谈论天气等,构建真实使用语境,有效提升词汇的实用性和记忆深度。此外,还可以设计词汇小游戏,如“找朋友”“词语接龙”等,以游戏化方式提升学生兴趣。

课堂操作上,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听、说、看、写、动等多种方式综合输入词汇信息,例如利用音频材料听辨词汇发音,借助绘本或视频理解词义,开展词汇拼读练习增强拼写记忆等。同时,要强化同伴合作和小组互动,让学生在互助中提高词汇掌握率。为保证记忆效果的持续性,教师应在后续单元中适时安排词汇复现与检测,实现螺旋式巩固。

四、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评价机制的协同提升路径

词汇教学效果的优化离不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学评价机制的支持。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对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深刻理解,能够灵活设计适合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词汇活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进行分层指导与个别化辅导。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应提供更多图示与朗读支持;而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设置适度挑战的表达任务,以拓展其词汇使用的深度与广度。

在评价机制上,应逐步摆脱传统以笔试为主的词汇测试方式,构建形成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口头表达、小组展示、词汇使用记录等方式,动态记录学生的词汇掌握过程与变化趋势。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培养其自主学习与反思意识。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判断学生“会不会”,而是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学得好、记得牢、用得出”。此外,学校层面也应建立词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秀教师经验推广,构建词汇教学共同体。

结论

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石,其记忆方式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与兴趣。当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仍存在方法单一、记忆效果差、缺乏情境等问题,急需通过理论支撑与教学实践的协同推进进行系统优化。本文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与语言学习规律,从构建情境、优化教学形式、提升教师能力、改革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词汇记忆方法的优化策略,并结合教材实际进行了实践探讨。未来,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应在课程设计与课堂执行中进一步融合多元化教学手段,强化词义理解与使用能力的同步发展,真正实现“词汇记得住、用得出、学得好”的目标。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引导者、资源的整合者和学生思维的激发者,以促进词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芳 . 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J]. 读写算 ,2024,(27):21-23.

[2] 韩路 .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J]. 新课程研究 ,2023,(16):123-125.

[3] 莫微微 . 词汇记忆技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J]. 课堂内外( 高中版 ),2025,(23):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