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秦慧珍 周鑫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000
一:课堂参与现状
(一).参与度及认真度有所提高
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减少,禁止开展学科类培训机构。因此学校及家长更加重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认真度。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没有了课后的培训,作业负担的减少,会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因此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可以投入的精力更多,更认真的听课。从前每天面临学校布置的作业任务和课后辅导班的作业任务,本来用来休息的时候所剩无几,晚上因作业任务常常睡眠不足。
(二). 学生仍然对数学课堂缺乏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小学生难以理解。教育者使用简单老套的方式进行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受教育者觉得枯燥乏味,常常带有挫败感学习。2023 年由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广大教师变革教与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问题。教育者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去引导受教育者独立思考问题,积极作答。
(三). 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度,摒弃讲授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体验到课堂中来。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例如,讨论法,在一类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应该多给高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之间交流思维,共同探讨数学的奥秘;在上课时应适当的插入读书指导法,不仅要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分析、在困难中寻找答案的能力。[1]
二、影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因素:
(一)受教育者自身的原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及能力。而其中每一条原因都会成为影响课堂参与度的因素。例如:部分高年级学生面临小升初问题时常带有严重的压力,在考试失利后,会变得消极,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对数学学科有兴趣那么在课堂中便愿意参与其中,而一些认为数学很难懂、很抽象、对数学没有兴趣甚至厌恶的学生,他们自然不愿意融入其中;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这会导致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不同,拥有好身体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精力更加充沛、充满活力,相反,身体差经常生病的同学在课堂上则表现得心力交瘁、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走神。
(二)教育者的原因
在数学课堂中,老师起主导作用,他负责带领大家理清思维,一步步深入探究。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老师自身的性格深深的影响着学生上课的状态。首先,上课的内容不能使用枯燥的方法来讲,许多学生本身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如果老师的授课很无聊、死板,那么学生很容易打瞌睡。老师可以多使用提问、讨论、游戏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融入数学课堂中,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其次,教师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这门科目的喜爱程度。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带有恐惧感,如果教师没有加以引导甚至对其批评、惩罚,那么该学生大概率会讨厌学习数学,放弃学习数学。
(三)家庭以及社会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小学生高年级数学课堂的参与度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都想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社会中“激娃”现象越来越普遍。家长通过给孩子报补习班,施加各种学习任务,让孩子得以成才。而学校布置的日常数学作业加上补习班施加的学习压力,让孩子休息时间逐步减少,长期处于高强度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打瞌睡、分神的概率大大提高,进而影响数学课堂的参与度。
三、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的参与度:
(一)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 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通过日常的生活、学习的习惯、以及学习的能力总结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每个层次的学生做跟自己对应难度的题。
2. 创新课堂教学方案;根据教学目标制订一个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授课方案,比如,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在一些特殊或者非重点的课程中可以使用教学游戏法。
(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做到“少而精”
教师在学校对学生制定相对且适合的作业,避免出现重复且无用的任务,要控制好作业的任务量,做到“少而精”原则。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实施分层作业设计),需要深度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立足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接收知识的水平来制定。[2]
(三)、落实课堂评价,注重受教育者的参与过程
学校不能仅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要让学生多方面发展,更要关注他们在课堂参与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做记录并分析,对不理想的情况做出改进方法,激励他们不断改进和积极参与。加强学生课堂参与过程的关注我们可以实时观察做好记录,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比如留意他们的眼神是否聚焦、肢体姿态是否投入、还有是否主动回答提问等细节。设计一份课堂参与过程评分表,将课堂发言、小组协作、问题处理、学习态度都纳入其中,然后对其每项打分。
总结
经过剖析研究“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的参与度和积极度和现状,发现该政策给教学带来了许多积极且向好的改变,但仍有教学模式单一、作业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从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课堂互动模式、精准分配作业任务等方面进行改变。希望此后的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更加高效、活跃。
参考文献:
[1] 包熙 .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 成才 ,2024,(22):122-123.
[2] 韩凌霄 .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J]. 大众心理学 ,2024,(09):17-18.
作者简介: 秦慧珍( 2006- ),女,四川南充人,专科,研究方向:“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
周鑫(2005-),男,湖北黄冈人,专科,研究方向:“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