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助推陕西干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张桂宁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西安 710061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智慧校园建设是新时期党校(行政学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党校(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智慧校园’建设[1]。”《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2] 提出,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加强陕西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智慧校园建设,是新时期全面提升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办学质量和水平,更好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加快数字陕西建设的有效措施。
1 陕西各级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智慧校园建设是提升各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
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2021 年联合印发了《全省市县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对市县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对市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是:必须建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视频会议室和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化设施。但目前全省县级党校达到要求的很少。同时,已经启动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的 50 余个县级党校,校园基础设施得到提升,但多数未进行“智慧校园”建设。
1.2 智慧校园建设是弥补基层党校人力资源有限的重要手段
人力资源有限是制约各市县党校发展的一大掣肘。当前,省内县级党校人员编制多在20 人以下,教学、行政“一肩挑”现象在县级党校普遍存在,专职教师“身兼数职”,无法集中精力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利于教学、科研工作发展和日常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运用到教学、学员、后勤管理之中,有效提升日常管理水平和能力。从而将专职教师从庞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剥离出来,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1.3 智慧校园建设是提升基层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当前,大部分县级党校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开展教学、学员和后勤管理等工作,致使其办学水平受到相应限制。以学员管理为例,仍采用纸质签到册考勤,就餐凭票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党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向基层党员干部延伸,县(区)党校担负的培训任务大幅增加,传统、落后的教学与学员管理模式限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因此,强化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其办学水平,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2 陕西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陕西各级党校在办学质量评估的推动下,信息化建设取得部分进展,如: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信息资源整合、服务主业主课能力有所提升;积极探索网络阵地巩固拓展,微党课、微课堂应势而起;加强数字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建设。
通过调研了解,省级党校开发建成“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和一卡通系统,有效实现学员报到、培训、管理、后勤保障的全过程管理。、宝鸡等 5 所市级党校开发建成“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其他市级党校因为资金投入有限、拟新建或扩建等因素尚未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相比省、市两级党校,县(区)党校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且良莠不齐。全省各县(区)党校除建有多媒体教室和报告厅外,有极个别进行了通用的应用系统购置和数字资源建设,基本未进行“智慧校园”建设。
全省 107 个县(区)党校,占全省党校总数的 91%,也是打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是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的主力,各基层党校年均培训学员 3 万余人次,是党从中央到地方培训领导骨干,为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完整体系保证。但全省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仍然存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协调、资源不均衡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1 信息化基础设施陈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县级党校经费主要靠县财政支持,有些地方党委对党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普遍缺少资金投入。多数基层党校信息化设施就是保障办公使用的计算机和安装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教学与办公运转。而信息化建设是持续投入与不断优化的建设过程。因此,资金投入不足是各基层党校信息化发展及水平提高的最大限制因素。
2.2 软件应用需求迫切,但缺乏统一标准
陕西各基层党校对“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尤其是教学管理系统,需求较为迫切,部分基层党校处在需求收集与规划阶段。但因未建立统一的智慧校园建设技术规范,存在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共建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同时,部分基层党校正在进行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缺乏明晰认知与系统化建设经验,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较多困难。
2.3 专职教师短缺,视频直播需求凸显
师资短缺是各基层党校存在的共同难题。大部分基层党校仅有 4-6 个专业技术编制,受条件限制,引进和公开聘用专职教师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县(区)党校是从各中学调入思政老师,主要负责乡镇和街道党校培训教学及宣讲工作,主体班次由外请专家授课;还有部分基层党校,没有专职教师,所有培训课程均需外请专家授课。因此,基层党校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明显,希望能够共享省市两级党校的教学资源,为其主体班次提供高清直播转播课程。
2.4 数字资源紧缺,教学科研缺乏支撑
数字资源匮乏是影响基层党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数字资源的购买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受经费限制,同时基层党校教学科研人员较少,培训学员流动性高,也导致资源的整体使用成本很高,难以购买数字资源,各县(区)党校还是无可用数字资源。
2.5 信息化人才短缺,保障能力亟待提高
信息化发展、建设的核心因素是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培训范围的日益扩大和培训人数的增加,对技术保障能力的要求更高,各基层党校受编制影响,基本未设立信息技术保障部门,校内信息化保障工作由本校熟悉计算机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兼职负责[3],但因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在校园信息化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设备购置及运维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致使信息化服务和保障水平受到制约。
3 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主推陕西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全国党校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4],通过集中全省党校(行政学院)
系统优势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做好“智慧校园”建设,解决陕西各级党校尤其是县(区)级党校存在的信息化投入不足、水平低下、建设滞后等问题,全面推动省内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
3.1 统筹信息化建设一体化资源,发挥省级党校示范引领作用
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依托省级党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已有成果和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市、县(区)党校的支持和指导力度,督促与带动市县党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市县党校“智慧校园”建设,构建统一用户、认证、工作流和数据交换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平台 [5],实现市、县党校(行政学院)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共用;完善数字资源平台,建立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数字资源保障体系,达到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数字资源共建共用的目标。
3.2 建设“视频直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省、市级党校(行政学院)具有丰富的师资、教学资源,可通过升级优化现有党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场所建设视频直播平台,实现教学场所直播平台的全覆盖,并通过网络专线予以数据稳定传输的保障,为干部培训提供完善的软、硬件保障,实现各类优质课程的实时直播。并可建立良好沟通共享机制,省、市党校(行政学院)根据课程安排,根据参加范围及时将直播课程,尤其是公开课(如学员论坛、领导干部论坛、专题讲座、名师讲坛等)通知并共享给基层党校,有效实现全省党校资源共享,解决基层党校师资、课程资源短缺的困境。
3.3 建设省级党校“云服务”平台,共享硬件基础设施
以省委党校标准的数据中心机房及硬件基础设施为基础,构建云数据中心和资源池,实现“云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市、县(区)党校提供各类软件的运行环境和个性化的“云”服务,从而减少重复建设与投资,有效避免“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和高效可靠运行,进一步解决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人、财、物方面的困境。
.4 建设“智慧校园”基层党校服务门户,为办公和教学管理过程提供信息化支撑
以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和应用技术为支撑,开发建设“智慧校园”基层党校服务门户。基层党校用户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使用现有“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中的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系统。从而改进和提高基层党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系统运行所产生的数据存储积淀,经过数据中台进行智能化数据挖掘和过滤整理后,为省委开展全省干部培训轮训工作提供大数据辅助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3.5 建设全省党校系统数字资源平台,推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科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资源需求相对统一。推进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可由省委党校牵头,全省市县党校共同参与,在省委党校数字图书馆网站主页建设基层党校共享数据库,构建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数字资源平台。争取财政专项经费,全省统一集中购买数字资源,将集中购置的各类数字资源、文献资料存储在共享资源数据库,各市县党校可通过校园网直接访问使用或使用账号、密码验证进行访问。各市县党校也可分级分类建设或购置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数字资源入库,从而实现数字资源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之间的共建共享,解决市县党校数字资源匮乏,教学科研支撑不足的难题,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降低整体资源使用成本,不断提升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水平。
4 结语
智慧校园建设是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通过省级党校示范引领、资源共建共享、技术赋能管理,构建覆盖全省党校系统的智慧化、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教学科研、学员管理、后勤保障的数字化转型,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高效、智能、便捷的支持,推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协同发展,缩小区域差距,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为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 ( 行政学院 ) 工作条例》[N]. 人民日报 ,2019-11-04(003).DOI:10.28655/n.cnki.nrmrb.2019.001463.
[2] 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2023—2027 年 )》[N]. 人民日报 ,2023-10-17(001).DOI:10.28655/n.cnki.nrmrb.2023.010287.
[3] 田志超 , 刘巍 , 滕飞 . 地方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一体化路径探析——以济南市党校系统为例 [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1,(05):83-86.
[4] 陈从林 , 段燕青 , 赵小维 . 云南州市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实现路径分析 [J].创造 ,2021,29(03):59-65.
[5] 张兰 , 詹子松 , 汪凡宽 . 数字赋能国企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作用发挥研究——以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为例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13):113-115.
作者简介:张桂宁:1984 年7 月生,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