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赵婷婷
安国市庞各庄中学 071200
引言
初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往往只看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主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初中美术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思路、新方向。通过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得到提升。
1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格外看重其亲身经历与内在感悟的先进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局限,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投身各类学习活动,通过直接参与、亲身实践来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能力素养。这种教学模式里,情境创设是关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精心营造贴近生活、富有情感又有启发性的真实或模拟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在情境中充分调动感官,全方位感知信息,进而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和认知体验。
2 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
当前初中美术课堂上,讲授法和示范法占了主导。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美术理论,从色彩原理到构图法则,从艺术流派到作品赏析,学生就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记,没什么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技能训练时,教师示范完,学生就依葫芦画瓢,模仿着步骤和技法创作。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又闷又压抑,学生很难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2.2 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参与度较低
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常常把控着教学节奏和内容,学生多半是按教师的安排和要求学习。从教学目标设定到教学内容选择,从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评价实施,学生参与得很少。比如美术创作课,教师提前规定好创作主题、材料和表现形式,学生只能在这个框框里创作,没什么自主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多受限啊。
2.3 教学评价方式片面,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现在初中美术教学评价主要是教师评价,标准侧重于绘画技能和作品效果。教师评价时,总以像不像、美不美、技法熟不熟练为标准,忽视了学生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创新思维和情感表达。这种片面的评价,容易让学生觉得美术学习就是要画得像、画得美,反而忽略了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和审美能力提升。
3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3.1 创设多元情境,激发体验兴趣
初中美术课堂里,创设多元情境是实施体验式教学的首要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营造贴近生活、满是艺术氛围的情境。比如教民间艺术相关课程时,把教室布置成民俗特色场景,贴满民间剪纸、刺绣作品,放着传统民间音乐,学生就像走进了热闹的民俗集市。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2 组织实践活动,强化体验过程
实践活动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初中美术课堂要给学生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像教陶艺制作时,教师简单示范后,让学生亲自参与揉泥、拉坯、塑形、上釉、烧制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能,还能亲身感受泥土在手中的变化,体会创作的艰辛和乐趣,多有成就感啊。
3.3 引导自主探究,深化体验感悟
体验式教学看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美术知识的体验感悟。欣赏名画时,教师可以提些开放性问题,比如“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画家用了哪些手法表达情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鼓励他们查资料,了解画家生平、创作背景,从多个角度解读作品,感受会更深刻。
3.4 开展多元评价,反馈体验效果
多元评价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保障,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体验效果,促进全面发展。初中美术课堂的评价,不能只靠教师评价,还要有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可以制定多样的评价标准,除了看作品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让评价更暖心、更全面。
结语
总的来说,体验式教学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在初中美术课堂里很有应用价值。通过创设情境体验、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引导情感体验和组织合作交流体验等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技能,提高审美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创新策略,为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注入新活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J]. 郑立 . 学苑教育 ,2024(20)
[2]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阶梯式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J]. 黄凯 . 山西教育 ( 教学 ),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