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中趣味田径的应用

作者

王科

重庆市江津区羊石学校 重庆 402241

引言:趣味田径从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两个角度优化了课程教学,突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转变传统教学活动的氛围、手段和思想理念,提升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另外,趣味田径的个性化特征较为明显,关注了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基于个体差异制定科学教学方案。结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需求,趣味田径展示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技能和运动习惯,有利于教育目标达成。

一、趣味田径的教育价值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身体素养、心理素质等都处于关键发展期,为后续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活动出发,趣味田径为课程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课程教学的积极性,愿意在体育技能提升和锻炼活动中投入时间和精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为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进行创造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趣味田径将新课标贯彻落实到具体教学行为中,有效发挥了课程教学的作用。另外,趣味田径向学生传递了体育精神,养成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个人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将趣味田径融入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策略方法

(一)优化课堂热身环节

热身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良好的热身运动可以充分活动关节和肌肉,降低学生在正式体育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在趣味田径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在热身环节可以加强情境创设,借助游戏化情境强化学习积极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方案 [1]。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技能融合方法优化热身动作,降低热身环节的枯燥性,以更加轻松、趣味的方式完成热身活动。

例如,以往的课堂热身动作单一,教师可以从动作名称、情境创设、动作组合等角度落实趣味田径。教师为学生设计不同身份,在角色扮演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袋鼠跑、猎豹跑等热身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动物,模仿动物运动、狩猎等动作,借此完成热身。为了强化体育技能训练,可以围绕专项技能设计趣味化热身运动,“彩虹跨栏预热操”通过侧向跳跃、摆臂练习等将跨栏基础动作融入热身训练,拉伸肌肉的同时强化运动技能。

(二)注重学习兴趣激发

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参与体育运动和日常锻炼的习惯,将体育运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并且以健康、科学、合理的方式参与体育运动,强健体魄,避免因不合理的运动方式造成身体损伤。为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获得感、成就感等,主动自觉制定运动计划,规律运动。站在趣味田径的角度,教师可以优化教学任务设计,调整教学机制,将学生的专注力、积极性等维持在较高水平。

例如,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在趣味田径中开展分层教学,设置不同难度和强度的训练任务。在跳远教学中,基础性任务要求学生跳过 60cm 弹性跳远垫,通过灵活调整泡沫垫高度的方式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进阶性任务要求学生连续跳过高度不同的3 个障碍,并限制运动时间。挑战性任务适用于基础扎实、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助跑跳远的基础上击打目标,实现运动技能综合发展。

(三)丰富教学内容形式

原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无法为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趣味田径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体育游戏、趣味比赛等方式鼓励学生深度参与体育运动,培养运动兴趣,激发运动潜力 [2]。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将学生较为熟悉、兴趣度较高的元素融入趣味田径教学,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提升需求,点燃运动激情。

例如,跑步属于田径运动中十分典型的项目,教师可以使用“智勇大冲关”这一体育游戏,综合 50 米快速跑、障碍跑、折返跑等多种跑步方式,以攻克关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课程教学。第一关“贪吃蛇”中,学生需要跨越障碍物,捡起地面上的“金币”,在收集足够数量的金币并将其放置在对应区域后进入下一关。

(四)拓宽课堂教学广度

趣味田径实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化调整,践行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内容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延伸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借助跨学科教学丰富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将体育运动转化为日常行为,塑造体育精神和终身运动意识。此时,教师需要站在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规划教学方案,强化核心素养。

例如,体育学科可以与数学学科关联,在跑步的过程中利用步长或其他方式测量跑道周长,便于学生在后续训练中合理设计运动计划,并且熟悉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可以分析“奔跑”这一行为动作中蕴含的物理学原理,完成步频优化,深度理解运动科学。家校共育中,教师设计亲子运动,要求家长与学生一同运动,在陪伴中拉进亲子关系,从多元化角度给予学生指导。引入“家庭田径日”这一概念,使运动成为家庭活动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强化运动意识。

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时可以将趣味田径融入课程教学,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优化课程教学。教师可以从课堂热身环节入手,强化情境创设,提升学生参与课前热身的积极性,着重激发学习兴趣,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充实课堂内容,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延伸课程教学的深度,使学生可以获得多元化的能力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胜龙 . 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与教学质量的提升[J]. 体育教学 ,2023,(S2): 47+52 .

[2] 郭宏阳 . 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J]. 新智慧 ,2023,(0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