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肖占伟
清丰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清丰 457300
引言:如今,全球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粮食安全受到公众的持续关注。在新时期背景下,应促进玉米粮食作物持续稳定生产,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然而现实种植环节玉米的单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玉米单产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且需面对病虫害、自然灾害等挑战,对此,应发展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推行高产玉米种植技术,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大力防治病虫害问题,实现玉米生长的综合管控。
1.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1.1 合理选种并处理种子
玉米高产的基础技术中,选种工作极为关键,要考虑适应性原则,分析当地的气候指标,如温度、年降水量等,掌握土壤信息,科学选择玉米种子。所选品种应能够在主要的病虫害问题中具有较强的抗性,以免因病虫害现象过多影响产量。当部分种子的筛选工作完成后,安排小面积的种子试验,在多种玉米种子中详细记录产量表现、生长情况等信息,确保选用的品种整体发芽率水平高、纯度达标。
当玉米品种选定后,要选出一些健康的种子,即表层部分足够完整没有破损,不会出现斑粒,选择阳光比较足的天气开始晾晒,当时间经过 12d,经过细致检查明确其干燥程度,以防止种子产生霉菌。在种子中利用干净的清水完成浸泡操作,控制水的温度,确保能够达到 40∘C 左右,为种子发芽提供条件。在玉米种子中,选择利用百菌清溶液,浓度控制为 60% ,对种子包衣处理,使表层区域的细菌被有效去除,从源头预防病虫害[1]。
1.2 落实整地工作
步入整地环节,要针对性选用宽窄行播种、三角定苗等先进机械播种方式,铺设滴管设施等不同技术手段,在土壤中落实深松操作、翻耕作业,促使种植区域整体透气性、渗水性更高,确保苗齐苗匀苗壮。一般来讲,当落实深耕操作时,其深度应达到约 25cm 的水平,与此同时,整地期间当看到地块中存在一些砖头瓦块,地上生长杂草,应立刻去除。玉米播种后需要一定的养分,土壤是玉米根系获取养分的途径,故而,在整地阶段需要加入一些基肥,可以施加的肥料有氮磷钾肥、有机肥等,使土壤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足量的养分。此外,考虑玉米高产种植需求,可充分把握现实情况,组织安排晾地、晒地工作,借此方式使土壤中的病原菌等数量不断降低,使玉米品种投入后获得健康的生长发育环境,有利于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保障。
1.3 合理应用播种技术
当播种工作执行前,作为种植人员在综合视角下分析温湿度、气候条件等不同条件,选择在6 月上旬或者6 月中旬进行玉米播种。注重播种时机的把握,检测土壤表层区域的水分含量,在土壤表层 8cm 左右处,通常应达到 13% 。关注温度条件,在连续 5~7d 内,应达到 15∘C 以上。
科学控制播种方式,凭借宽窄行播种的方式,在宽行与窄行中,分别应达到 80cm.40cm ,限制种植株距,保证介于 25~28cm 。当按照上述条件进行播种时,可保证玉米后续生长环节获得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条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使相关人员便捷化展开田间管理工作。现实播种阶段,要引进种肥异位一体机作为机械设施,实现种子与肥料的分隔,两者距离保持约 10cm ,施加肥料运用的是复合肥,此模式下种子不会直接接触肥料,避免发生烧种、烧苗的情况。
玉米播种期间,保证播种量适宜有利于控制种植密度。通常来讲,在 667m2 范围内,应确保达到 4500~5000 株,高水肥田块密度可达到5500~6000 株,播种深度不宜过浅,应维持在 3~5cm 。
1.4 注重田间管理
(1)当玉米苗出来后,全面检查种植区域的生长情况,对缺失的玉米苗进行查苗补种,若已错过播种时期,也可采用大苗带土移栽,并在操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当处于 3 叶期、5 叶期,应科学推进间苗工作、定苗工作。当处于定苗前后时期,要积极联合中耕工作,在每亩范围内,当施加氮磷钾的复合肥料时,具体用量为 30~35 公斤,搭配施加优质的有机肥,用量为 2500~3000 公斤。
(2)合理落实追肥技术,当玉米生长至大喇叭期,在每亩种植范围内,追加尿素或尿素硝铵溶液,施加量为 10~15 公斤,而步入抽雄期时,也需要施加尿素或尿素硝铵溶液,用量为每亩 5~10 公斤。
(3)要想为玉米植株的生长提供足量的水分,同时强化对病虫害的防控,将灌溉工作分成3 次,在每一次灌水作业中,本着 150~200m3/667m2 的用量,在玉米的苗期、抽穗期、乳熟期控制好灌溉频率。
2. 高产玉米种植管理的关键病虫害防治技术
(1)实行农业防治技术手段,当落实种植技术时要注意展开轮作处理,严格选择抗性强的种子,在田间管理期间做好苗期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将病虫害问题抑制在最低水平内。以轮作种植为例,对于害虫来讲,其在寄生植株中的依赖性降低,可有效控制其繁殖生长。(2)生物防控技术应用期间,有效顺应了当代绿色理念。比如,促进白僵菌、乳胶相互结合,充分混合后放在玉米叶片处,其能够对病虫害的繁殖产生抑制作用。针对玉米种植区域出现的玉米蚜虫、玉米螟,可通过天敌原理,投放蜘蛛、寄生蜂等,有效保护玉米植株不受侵害。(3)面对各种类型的病虫害问题,可采取物理防治技术手段。比如,一些虫害在光线中整体敏感性较强,借此特点进行反射板的安装,使玉米种植区域的光线强度获得调整,控制害虫繁殖数量 [2]。
结语: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提升玉米种植产量与品质,应合理选种并处理种子,落实整地工作,合理应用播种技术,有效控制播种时机与方式,注重田间管理,优选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农业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安泽 .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的探讨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06):224-226.
[2] 曾勇 . 贵州高产玉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的分析和研究 [J]. 种子世界 ,2024,(0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