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教 弘扬好家风
崔彦彦
中共汶上县委党校 山东汶上 272500
一、建设好家庭
(一)家庭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啊,也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小家连着大家,连着国家。家庭的事,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也是国家的事,社会的事。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个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家与国,在中国的文化中从来没有分离过。这也是中国人千百年来从来没有割舍的一种逻辑,一种情怀。从习近平总书记办公桌背后的书柜上的照片,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总书记对家庭的重视。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同样,国家好,民族好,我们的小家才能够幸福平安,和谐美满。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遵循的一个基本的一个情怀,我们每一个人都重视家庭,每一个人都重视家教门风对后代子孙的影响。
(二)家庭社会价值:家庭的作用不可替代
1. 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是个人幸福生活的港湾,它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
2. 家庭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这个基本细胞健康有活力,社会这个有机体在结构上才能平衡,在运行上才能顺畅,在发展上才能持续。
3. 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文明程度对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的好坏关乎到社会、国家的兴衰。家风好,家道兴,国家民族的发展就会好。反之,家风坏,家道衰,国家民族发展就会走向衰弱。
(三)家国关系: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历史上有无数古圣先贤,自觉地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涌现出了无数“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些感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的“沂蒙六姐妹”的故事,至今仍让人热泪盈眶。这些都是保家卫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精美呈现。
(四)家庭建设新期盼:新时代家庭的新变化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老人能够得到更贴心的照料,等等。同时,还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我国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当前城乡家庭规模日趋变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的技术、观念、生活方式的出现也使得家庭成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等现象日益突出。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新时代家庭建设提出了新课题。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
二、传承好家教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成就什么样的儿女。
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子女的示范教育,父母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生活习惯等为子女判断是非、分辨对错提供了重要参照,并在子女的整个人生中都将起到重要影响作用。所以,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古语中讲:“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方”就是道,“义方”就是道义,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的话,就应当用道义来引导他。如果不用道义来引导孩子,那就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了他。“教之以义方”,具体到家庭教育的内容,其实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因此,做父母的应该把好的道德品质传递给孩子,把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要把德行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三)家教教育的主体责任
1. 父母勇敢承担责任
孩子的成长父母不能缺位,不能因为工作辛苦,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更不能以工作为借口,不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每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就不断地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就不断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受着父母的影响。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表率,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教育好孩子,为自己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台阶,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2. 夫妻双方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首先,要承认夫妇有别,男女双方在生理、心理、家庭、教育、性格、追求等都是“有别”的。在承认有别的基础上还要看到,妇女在家庭教育中是发挥着独特作用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在孩子成长中埋下最初的种子,“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作为母亲,应该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同时,男性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同妻子分担养老育幼等家庭责任,共担家务劳动。男同志在家里不能当“大爷”,不能回到家里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三、弘扬好家风
(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
古往今来,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核心价值观。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如果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这样好的真正的不动产,共同支撑起来的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大厦。
(二)家风关系社风民风
家风,对儿女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财产,能够影响儿女的一生。良好的品行,是给儿女最好的财。就像蔡元培先生讲到的,“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分数,而是人格的修养”。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好的家风。好家风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行为伦理道德的规范和准则,是前辈给后人最好的不动产,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它能够让后代子孙铭刻在心,代代受益。反之,如果家风不好,就会殃及儿孙,危及社会。历史上这样的实例也有很多。历史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回看今天的一些官员,很多人出问题,也是家教不严,家风不正导致的。这些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严重的影响了党风、政风、社风、民风。他们往往是为了个人的小家不顾大家,不顾国家,为了个人的私情亲情不惜殉情,失去了底线原则,最后走上了不归路。千千万万家庭的家风也决定着国家、民族的走向。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具备良好的家风,才能为整个社会风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如果连家人都管不好,甚至后院起火,还怎么抓工作、带部队?所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因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纵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
只有大家都能够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才能共同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