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技术中临时支撑体系的设计优化与稳定性研究

作者

刘东军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3000

一、引言

钢筋桁架楼承板凭借自重轻、施工快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当中。它的施工阶段临时支撑体系关乎着结构的安全。传统支撑有着适用性欠佳、消耗大量材料、不够稳固等诸多短板问题,当工程中存在大量大跨度、高荷载需求时,对临时支撑的要求就会变得更为苛刻。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临时支撑体系展开设计改良与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对于增强施工的安全性、缩减成本并推动技术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成为现今工程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临时支撑体系的设计优化策略

2.1 支撑结构形式创新

为了破解传统支撑结构存在的问题,可以研制新类型的支撑结构形式。以组合式支撑结构为例,不同材质或不同形态的支撑构件进行了组合,在支撑体系里发扬各自特长之处,能有效改善整体支撑结构的水准。由钢格构柱和钢梁所构成的组合支撑结构,其中钢格构柱有着较为不错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钢梁又可有效地传递水平方向来的荷载,这样就符合大跨度和高荷载的施工情况。同时,还有可调形式的支撑结构可作选择,设置能够调节的连接节点或者支撑的高度,如此便能够让支撑体系针对实际施工需求作出适应性调整,进而加强支撑体系应对不同工程状况的能力。

2.2 材料合理选用与性能提升

在选用支撑材料时,要看工程的特点、价钱以及环保要求等情况。除了用传统材料以外,还可以研究新的材料,比如高强度铝合金支撑材料,这种材料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优点,可以减轻支撑系统的自重,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材料的耗费和保护成本。对于传统的支撑材料,可以做些改变或者加强材料性能的工作,给钢管镀上一层锌,就可以改善它的防锈蚀效果,改进它的使用寿命;在混凝土支撑里加一些纤维,可以改良它的承受力和抗裂性。同时,可以采用智能监测技术,随时监督材料所受的压力状态,按照得到的信息去调整材料的使用策略,如此一来,能够以安全且经济的方式构建支撑系统。

2.3 先进算法支撑下的布置优化

借助先进的算法来改进支撑布置情况,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地缩减支撑材料的使用量。有限元分析软件与优化算法相融合之后,可以针对支撑体系的力学性能开展模拟分析工作,同时会按照预先设置好的优化目标——最少数目的支撑用量或者最小的成本等,对支撑的位置、间距等参数实施优化运算。以某大型商业建筑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过程为例,在改进之前,项目团队基于过往经验,并结合前期勘测获取的信息,预先初步确定了一个支撑方案。使用有限元软件配合遗传算法对支撑布置做重新设计时,历经多次迭代算计,针对支撑点的分布以及其间距实施细致调节以后,最终得出结论就是支撑材料用料缩减大约 20% ,并且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优化。

三、临时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研究

3.1 稳定性分析方法

临时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关于理论分析,运用到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知识,建立支撑体系的力学模型,推导出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并且分析不同因素对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情况。对于数值模拟,使用 ANSYS、ABAQUS 等有限元软件,精细建模支撑体系,在不同的荷载工况下对其进行仿真,得到支撑体系受力以及变形情况,以此来预测支撑体系失稳情况与临界荷载。而试验研究是搭建支撑体系模型,进行加载试验,观察和记录支撑体系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力学性能参数,从而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以获得稳定性方面的数据支持。

3.2 失稳模式与预防措施

临时支撑体系的失稳模式主要有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整体失稳是指支撑体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弯曲或扭转破坏。这种失稳多因支撑高度过高、底部约束不足或荷载分布不均等原因造成。要防止整体失稳,就应合理控制支撑高度,加强底部约束(如设立可靠的基础和连接节点),优化荷载分布,防止出现集中荷载过大的情况。局部失稳是指支撑体系中某个部件或者某一局部区域发生破坏的现象,比如支撑立杆出现局部压屈,横杆发生弯曲变形等。这种情况多半和构件截面尺寸、长细比以及构件间的连接构造有关。想要规避局部失稳,需挑选恰当的构件截面形式和尺寸,确保长细比处于许可区间内,增强构件之间的关联,保证连接节点拥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3 稳定性监测与预警

要随时掌握住临时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是否稳定,需创建起有效的稳定性监测及预警系统。用传感器手段,像应变片、位移计、倾角仪等,针对支撑体系的一些关键区域执行实时观察,获取支撑体系承受的应力、发生的位移、倾斜角度等资讯,再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这些资讯立刻送到观察中心,由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来实施处理和分析。该系统可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往期的数据实施分析形成模型,从而推测支撑体系稳定性出现变动的趋势。若监测数据突破了预定的安全限度,这个系统就会马上发出警告信息,向施工人员发出警示,促使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施工承载能力或加固支撑结构等,以阻止产生失稳状况。

四、总结

本文针对钢筋桁架楼承板临时支撑体系展开设计优化与稳定度方面的研究。从设计上讲,采用新式结构形式,恰当选取材料,借助先进的算法来改善布置,支撑性能和经济性得以提升;稳定性研究明确了分析方法、失稳情况以及预防手段,监测预警系统可以随时掌控安全状态。以期这些成果为同类工程给予理论和实践的引导。日后可探究更智能化的支撑体系,以应对更复杂的施工环境,从而促使该领域技术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 吴艳朋 , 薛江 , 杜金辉 , 等 . 不同桁架高度的楼承板承载力特性研究[J]. 城市建筑 ,2025,22(14):190-193.

[2] 刘培锋 . 钢筋桁架楼承板在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13):36-38.

[3] 苟东东 . 钢结构框架体系可拆卸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技术研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10):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