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刘茜
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需要战略引领、数字化创新、绿色转型和风险管控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力,更需要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国有企业应不断深化财务管理体系改革,强化创新意识,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实现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创新与优化,应注重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强调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数字化技术成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国有企业应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构建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于一体的智能财务管理平台。这不仅可以提升财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还能增强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和前瞻性。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精准把握市场变化、监控资金流动、评估投资回报,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财务绩效。同时,数字化技术还能推动财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建立财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财务 + 业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景式的财务视图,支持战略决策。
1. 新质生产力与国有企业发展新机遇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推进,“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以及智能制造等要素,代表着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抓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优化财务管理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新质生产力推动了国有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智能制造、信息化、绿色生产所取代,企业需要在财务管理中体现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资源配置能力。这要求财务管理体系不仅具备传统的成本控制和资金监管功能,还要融入创新激励、技术投入、绿色投资等新元素。其次,新质生产力强调数据驱动和信息化管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决策更加高效精准。国有企业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数字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平台,提升财务数据的实时性和科学性,为企业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再次,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环保、节能减排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责任和竞争优势。财务管理体系应加强绿色项目的财务评估与激励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应用,确保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为国有企业融入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环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绿色、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创新奖励等,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工具,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 从战略层面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布局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应以战略引领为核心,围绕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与优化。战略导向的财务管理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还能增强企业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核心战略方向。当前,许多国有企业正由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服务业、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转型。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体系应围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数字赋能”三大战略重点进行布局,确保财务资源优先支持战略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其次,构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财务指标体系。传统财务指标如利润、成本、资产负债率等,已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战略价值。应引入创新指数、绿色指标、数字化成熟度等多维度指标,全面评价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绩效表现,为战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再次,应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战略导向。在新质生产力推动的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多重挑战。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应提前布局,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确保企业在创新和绿色转型中稳健前行。推动财务资源的战略性整合与优化配置。通过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等工具,强化对创新项目和绿色投资的支持力度,同时减少低效资产和非战略性支出,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后,强化财务组织架构的战略适应性。设立专项的财务管理部门或岗位,专责新质生产力相关项目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确保财务管理体系更加聚焦战略目标,提升整体执行力。强化财务风险的战略管控。新质生产力带来了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的变化。企业应提前布局风险应对措施,如建立风险储备、分散投资、加强合规管理,确保财务体系具有弹性和抗风险能力。优化资金管理机制。
3. 数字化转型驱动财务管理创新
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路径。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企业能够实现财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透明化,极大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决策支持能力。首先,建设数字化财务管理平台。企业应引入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这不仅能降低财务处理成本,还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管理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其次,推动财务智能化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展财务风险预测、财务审计、预算编制等工作。例如,通过 AI 算法识别异常交易或潜在风险,实现财务风险的早期预警;利用智能机器人自动处理日常账务,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加强财务数据的安全与合规管理。数字化带来了数据安全的新挑战,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落实数据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措施。同时,确保财务信息系统符合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数据泄露和法律风险。推动财务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引入业务智能工具,将财务数据与生产、销售、采购等环节的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财务 + 业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培养数字化财务人才。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的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其数据分析、系统操作和创新能力,为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4. 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也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既是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体现,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首先,建立绿色财务评价体系。企业应制定绿色项目的财务评估标准,结合环境影响、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因素,建立绿色投资的财务指标体系。通过绿色财务指标,科学评估绿色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其次,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利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企业应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广绿色金融产品,降低绿色投资的融资成本,激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再次,推动绿色成本管理。企业应加强绿色生产过程中能源、水资源的管理与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将绿色成本纳入企业预算和绩效考核,形成绿色理念贯穿管理全流程的制度体系。强化绿色激励机制。通过财务奖励、税收优惠、补贴等措施,激励企业和员工积极参与绿色创新和环保行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还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最后,推动绿色信息披露。按照国际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及时、准确披露绿色发展情况,增强企业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赢得社会认可和投资者信任。通过上述措施,国有企业可以有效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将绿色理念融入企业战略、运营和财务决策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
5.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应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更为多样且复杂,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等。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保障企业稳健发展的核心任务。首先,构建全方位的风险识别体系。企业应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咨询、数据分析等多渠道,全面识别各种潜在风险,特别关注新兴产业的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其次,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测,形成早期预警指标体系,为管理层提供及时的风险提示。再次,完善风险应对与控制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类别,制定差异化的应对策略,如技术研发风险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合作分担,政策风险则通过加强政策沟通和合规管理,市场风险则加强市场调研和客户关系管理。强化财务风险管理。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现金流预测、保险安排等手段,增强企业的资金安全保障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冲击。建立风险文化与培训机制。培养全员的风险意识,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6. 强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推动财务管理体系落地
绩效考核是财务管理体系落实的重要保障。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潜能,推动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首先,建立多维度绩效指标体系。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应引入创新指标、绿色指标、数字化指标等,全面衡量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贡献。确保考核内容覆盖战略目标、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其次,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对创新项目、绿色项目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给予更高的绩效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励员工积极投身企业转型升级。再次,完善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流程,确保评价公开、公正、客观,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激励。通过岗位津贴、项目奖金、职业晋升等多元激励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感,确保财务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最后,建立持续改进的绩效反馈机制。定期组织绩效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激励措施,确保绩效考核体系与企业战略保持同步,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韩爱华 . 基于大数据财务共享的国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J]. 冶金财会 ,2025(01)
[2] 林文臻. 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转型路径探索[J]. 上海企业,2025(05)
[3] 初云生. 大数据时代国企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 投资与创业,2025(05)
[4] 单广年.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研究[J]. 财讯,2024(08)
[5] 钱坤荣 . 企业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变革与转型发展——评《智能时代财务管理转型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24(15)
[6] 刘传龙.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研究[J]. 中国农业会计,20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