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战略管理视角下化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

侯振诚

三达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1. 化工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1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化工企业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合理分配各项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大量的原材料采购与消耗,而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都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影响。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以提前预测原材料的需求量和采购成本,合理制定采购计划,避免因库存积压或采购不足导致的资源浪费。此外,预算管理还能够优化生产调度,确保各个生产环节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减少停工待料和生产瓶颈的发生。其次,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化工企业控制经营成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1.2 优化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加强财务控制,确保企业的财务健康。在化工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涉及大量资金流动,包括生产设备的采购、原材料的采购、人工费用的支出等。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这些财务数据的详细规划和监控,能够确保企业的资金流向与预算计划相一致,避免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度支出或资金流失的情况。预算管理能够为财务人员提供清晰的财务控制目标和执行标准,有助于发现财务状况中的异常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与修正,从而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稳定。其次,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化工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管控。

1.3 增强战略执行力和决策能力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化工企业将战略目标与预算目标相结合,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化工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通常会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并针对不同的目标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以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财务目标和预算指标,确保各部门在执行战略时能够对照预算进行行动,避免战略偏离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此外,预算管理还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强化跨部门协作,确保各项战略措施能够高效落实。其次,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增强化工企业的决策能力。在化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尤其是在面临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更新或资源调整等情境下,管理层需要做出及时且科学的决策。

2. 战略管理视角下化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编制与战略目标脱节

化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通常围绕着财务预算进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算编制常常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脱节,导致企业的预算计划未能充分体现战略方向和发展需求。战略目标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而预算作为资源配置和管理的工具,应当以战略目标为指导,确保企业在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始终保持与战略一致性。然而,一些化工企业在制定预算时,往往更侧重于短期的财务目标和年度利润目标,而忽视了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整体性,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环保合规等领域的投入往往不足。预算编制中忽视战略目标的关联,导致企业在短期内可能获得一定的财务成果,但从长期来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地位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例如,化工企业在年度预算中常常将生产成本控制作为首要任务,而减少研发投入、忽略环保设施的改善,虽然短期内可能节省了成本,却忽视了长期发展所需的技术积累和环保合规要求,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预算编制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且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的变化常常不可预见,这使得企业在预算管理中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然而,一些化工企业在制定预算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及时调整,最终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战略执行效果。化工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在预算编制时考虑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化、市场需求波动等外部因素。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一些预算可能需要在制定后数月甚至一年内才能开始执行,这期间,市场环境和生产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化工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等都可能导致预算失去实际意义。而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往往过于僵化,预算计划一旦制定后就难以修改,缺乏应对市场和环境变化的灵活性,无法快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预算执行不力。

2.3 预算执行过程中信息传递不畅

化工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虽然相对规范,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导致预算执行偏离计划,最终影响了预算目标的实现。首先,在化工企业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常常不够顺畅。财务部门通常负责制定预算计划,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生产、销售、研发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在执行预算时往往没有及时反馈实际情况。例如,生产部门未能实时向财务部门报告生产中出现的成本偏差,导致财务人员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或采取纠正措施。此外,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未能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的情况,也未能及时调整预算中的营销预算和销售策略,导致销售收入未能达到预期。其次,信息传递不畅还表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滞后。

2.4 缺乏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的支持

在一些化工企业中,虽然已经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员工和管理层的执行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了预算目标的实现。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推动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积极执行预算,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确保预算目标的达成。然而,化工企业的预算执行往往只是停留在数字层面,缺乏与实际业绩挂钩的激励措施。许多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未能对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有效评估,导致预算目标的执行缺乏驱动力。例如,生产部门可能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忽视了成本控制,而销售部门则可能在完成销售目标的同时,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没有明确的绩效考核,导致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公司战略方向脱节,最终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效果。

3. 战略管理视角下化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对策

3.1 加强战略目标与预算管理的对接

没有有效的战略对接,预算管理就可能沦为一个单纯的财务工具,无法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因此,化工企业应在预算编制阶段,确保各部门的预算编制与战略目标的实现紧密挂钩。首先,化工企业应根据其战略目标设定具体的预算指标,并确保预算反映出长期战略需求。例如,企业如果战略重点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预算中应优先分配研发费用和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费用。如果战略方向是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则应通过预算优先考虑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节能技术的研发。通过这一方式,企业能够确保其预算能够反映出战略发展方向,避免预算成为孤立的财务工具,而成为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其次,化工企业需要定期评估战略目标与预算执行的匹配情况。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如果预算未能及时反映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影响企业战略的顺利执行。因此,企业应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战略调整情况,灵活调整预算。这种动态调整机制能够确保预算计划在执行中随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进一步增强战略执行的有效性。

3.2 提升预算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化工企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政府政策调整等,预算管理必须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有效应对这些外部变化。首先,化工企业可以采用“滚动预算”方法,以提高预算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滚动预算是一种动态调整的预算方法,它在每个预算周期结束时,根据最新的实际数据和市场变化对预算进行修正和更新。例如,化工企业每季度或每月对预算进行更新,确保预算与实际经营情况相匹配。这种滚动预算机制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避免预算与实际情况脱节,并确保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原材料价格、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等不确定性因素。其次,化工企业还应建立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确保在出现重大市场波动、政策变化或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能够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尤其是化工行业,生产周期较长,外部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对生产成本和生产计划有着直接影响。通过灵活调整预算,企业可以应对这些外部变化,避免因预算执行的僵化而导致经营损失。例如,在政策调整导致环保成本增加时,企业可以迅速调整预算,增加环保设施投入和合规检查费用,确保企业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继续稳步发展。

3.3 完善信息传递机制

化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各个部门都需协同合作。而信息传递不畅则可能导致预算目标无法顺利执行,进而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化工企业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及时共享预算数据和执行情况。企业可以通过集成的财务管理系统或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使各部门能够实时获取预算执行的数据。例如,生产部门可以实时查看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情况,销售部门可以及时了解销售收入与预算目标的差距,财务部门可以快速掌握预算执行的整体情况。这种信息共享平台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还能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做出必要的调整。其次,化工企业应加强跨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预算目标和执行情况得到全员关注。在预算编制阶段,财务部门应与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各部门的需求和计划得到准确反映;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也应及时反馈执行中的问题和实际情况。例如,生产部门可以向财务部门报告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原材料采购困难或设备故障,销售部门则应及时反馈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信息的反馈能够帮助财务部门及时调整预算计划,确保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3.4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化工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必须建立与预算目标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没有有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企业员工和管理层可能会对预算目标执行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预算目标的实现。因此,化工企业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确保各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首先,化工企业应制定与预算执行结果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每个部门和员工的绩效应当与预算目标的实现紧密联系,例如,生产部门的绩效可以与生产成本的控制、产量的达成度等预算指标挂钩,销售部门的绩效则可以与销售收入、市场份额的提升等目标联系起来。通过将预算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绩效挂钩,能够促使各部门提高执行力,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其次,企业还应根据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设计合理的激励措施。激励措施可以包括金钱奖励、职位晋升、年终奖金等形式,同时也可以通过非物质的激励手段,如公开表彰、优秀员工奖励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对于超额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和员工,企业应给予更多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全员为预算目标的达成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月平. 煤化工企业全面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J]. 化工设计通讯,2022(04)

[2] 李茹. 煤化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化工管理,2022(03)

[3] 常丽宏. 基于煤化工企业生产成本预算管理的探析[J]. 时代金融,2022(01)

[4] 李亚楠 . 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煤化工企业中的应用 [J]. 化工管,2021(15)

[5] 朱寿权. 化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 会计师,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