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及路径研究

作者

臧熹

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设施差距大、生态环境压力大等多方面问题,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为城乡融合提供优质生态空间、高效生产空间和宜居生活空间,才能够真正将城乡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的促进作用体现出来。

1、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

1.1 空间重构优化资源配置

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基本依据。城乡融合深入推进背景下,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中,必须要精准识别城乡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通过完善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流转、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机制,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发展提供支持,以此有效缓解城市过度集聚与乡村资源闲置的矛盾,有效提升全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1.2 功能整合推动协同发展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空间的协同优化,以此推动城乡功能互补与融合。在生产空间方面,通过农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方面高校布局,促进城乡产业链延伸与协作 [1]。在生活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缩小城乡生活质量差距 [2]。在生态方面,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修复工程的合理规划,维护城乡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功能层面的有机支撑,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还能够切实为城乡经济深度融合提供支撑,全面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1.3 制度协同创新治理机制

国土空间规划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具有政策整合和制度协调功能,能够为城乡融合提供创新治理支持。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是以多规合一为基本导向的,在打破原有城乡二元体制中规划分隔、管理分制等问题的同时,推动土地管理、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城乡统筹,以此切实创新新型治理机制,为城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2.1 科学划定空间格局,优化城乡功能布局

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中,首先要明确城乡发展的总体格局,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识别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合理划定三区三线。以城乡融合为导向,在规划工作开展中,应当重点关注城乡过渡带和乡村发展区两类空间优化。在城乡融合区需统筹做好物流枢纽、休闲农业及生态绿地等功能区优化,避免城市无序扩张;乡村发展区则需要依据村庄类型进行差异化规划,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推动现代功能的有机融入。通过整体规划,优化县域、中心镇、中心村三级节点布局方式,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城乡空间结构。

2.2 统筹要素配置,促进资源高效流动

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是要引导土地、产业、人口等要素在城乡间的高效配置,促进资源高效流动,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土地规划中,应当充分利用建设用地指标流转机制,将农村闲置用地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在产业规划方面,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合理布局产业链,例如在生态敏感区发展生态旅游产生,在农业优势区布局现代农业园区,为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空间支持。在具体项目规划中,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势,依据区域内人口流动、经济联系强度等数据,识别产业协同节点,确保生产空间与消费市场高效衔接。

2.3 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缩小城乡生活差距

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乡基础设施规划需要全面关注交通、水务、能源、信息等各个方面,利用一体化规划推进各方面设施建设协同推进。交通规划应当重点关注路网的全面覆盖,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3]。水务和能源规划应当关注农村安全供水、电网升级改造等具体内容,确保资源稳定供应。信息网络方面应当加大 5G 基站和光纤网络的超前布局,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重点在于利用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从整体上做好选址优化,合理确定各种类型设施的最佳服务半径,确保公共服务能够实现对规划范围内所有村庄的有效覆盖。

2.4 生态空间协同治理,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

生态安全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的底线,也是确保城乡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具体项目规划中,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前面加强生态空间的协同治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规划方案中,依托生态修复和保护专项工程,形成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网络,精准规划区域内重要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制定修复计划。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垃圾等问题,合理布局污染防治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积极推动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模式,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通过系统性规划,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生态保护机制,动态优化生态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生态保护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3、结束语

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对国土部门而言,必须要加强对科学规划的重视程度,明确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找准二者之间的关联逻辑,从空间格局优化、促进要素流动、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空间协同治理等方面入手,科学做好整体规划,切实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玭 . 城乡融合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J]. 低碳世界 ,2025, 15 (07): 103-105.

[2] 李寅. 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路径研究 [J]. 建设科技 , 2025, (13): 89-91.

[3] 俞一萍 , 董传德 , 葛媛 .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2025, (16):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