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析内蒙古林草碳汇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作者

云清

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大青山管理站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100

   

碳汇主要是指自然界中能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对于平衡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作用。而林草碳汇特指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形成的碳储存能力。林草碳汇不仅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还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保护和恢复林草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其碳汇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自然解决方案。内蒙古拥有丰富林草资源,充分发挥林草碳汇的生态价值,不仅有助于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还能促进地区经济的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启动碳汇公益项目

相关部门应注重依托各类公益组织和平台,利用其广泛影响力和专业运作能力,确保碳汇公益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落地生根。相关部门不仅要与公益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要确保项目设计科学合理,能够真正发挥林草碳汇的生态价值 [1]。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区内企业与个人积极参与碳汇公益造林、碳足迹消除及捐资造林活动。通过举办宣传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林草碳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激发其参与热情。还可以探索建立碳汇积分制度,对积极参与碳汇公益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积分可用于兑换环保产品或服务等,以此激励更多人投身到碳汇公益事业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营造绿色低碳的发展氛围。通过举办低碳生活主题展览、推广绿色出行方式等活动,助力自治区实现“双碳”目标。同时,还可以借鉴福建三明“碳票”和顺昌“一元碳汇”的成功模式,探索建立适合内蒙古地区的碳汇交易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林草碳汇的生态价值转化。此外,碳汇公益项目应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公益性质的碳汇销售获取资金支持。所得资金将专项用于退化草场保护和林草湿生态修复等生态增汇项目,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双赢目标 [2]。在具体实践中,应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定期向公众公布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如此,便可以有效推动内蒙古林草碳汇公益项目的落地实施,从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重视储备林的建设

当前,虽然内蒙古林草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经济价值难以覆盖造林与抚育等高昂成本,导致单纯以碳汇为目标的森林经营缺乏足够的经济效益,难以持续。因此,内蒙古应推进储备林建设,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模式。具体而言,政府财政补贴是推动储备林建设的重要手段,但仅靠补贴难以满足长期、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为此,内蒙古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木材利用、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等生态价值转化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不仅可以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还能为储备林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企业、个人等投资储备林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在资金运作方面,内蒙古可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推出以储备林为抵押物的长期低息或免息贷款,延长偿还周期,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压力。还可以探索建立储备林碳汇交易机制,将储备林产生的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碳汇的生态价值转化[3]。在储备林的建设中,内蒙古应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的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选种、合理布局、精心管理等措施,提高储备林的碳汇能力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储备林的生长状况和碳汇贡献,以便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三、确立生态补偿机制

当前,我国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政资金,但受限于资金规模和分配效率,难以满足大规模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林草碳汇类具有显著生态效益但直接经济效益有限的资源,市场化补偿机制的缺失无疑限制其潜力的发挥。而要想实现内蒙古林草碳汇生态价值的最大化,内蒙古就需要注重确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内蒙古自治区应以县行政区为单位,积极开展碳汇与碳源的核查工作。通过组建专业的核查团队,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科学的方法论,对区域内的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进行细致的碳收支评估 [4]。在此基础上,设定科学合理的碳收支考核体系,确保数据更加准确,且具有可比性。对于碳汇量大于碳排放量的地区,应给予相应的生态补偿,以资鼓励;而对于碳汇量不足的地区,则需要求其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用于支持其他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从而实现自治区层面的碳排放指标平衡。与此同时,还需要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将碳汇作为生态损害赔偿的新标准,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惩处。此时,若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赔偿义务人不再仅是通过货币赔偿来弥补损失,而是需要购买相应的碳汇来履行替代性生态修复的责任。如此,不仅有助于提升生态损害赔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能促进碳汇市场的发展。而要想确保生态补偿机制的顺利实施,内蒙古自治区还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相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碳汇交易和生态保护活动。并加强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生态补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碳汇市场的健康运行,以此使得内蒙古的林草碳汇生态价值得到更加充分地实现和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蒙古林草碳汇在实现生态价值方面的潜力巨大。内蒙古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其林草碳汇能力,还能推动地区经济的绿色发展,在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所以,内蒙古应深化林草碳汇生态价值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更多创新路径,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需要携手并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进行谋划发展,共同推动内蒙古林草碳汇生态价值的实现与提升,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此,便可以促进内蒙古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 王彬 , 王立群 , 王博 .CCER 重启对林草碳汇富集地区发展的思考——基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草碳汇发展情况 [J]. 北方金融 ,2024,(07):97-99.

[2] 王红凤 . 基于“双碳”背景下的林草碳汇经济实现路径探索 [J]. 中国经贸导刊 ,2024,(12):88-90.

[3] 马晓庆 , 阿茹罕 . 包头市林草碳汇实现路径研究 [J]. 现代盐化工 ,2024,51(03):46-47+52.

[4] 苏和 , 杨小珂 . 扩量提质夯实内蒙古林草湿碳汇基础 [J]. 北方经济 ,2023,(09):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