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作者

段建飞

大唐武安发电有限公司 河北邯郸 056300

全球能源结构深刻变革与“双碳”目标加速推进的宏观背景下,电力系统内部复杂性与外部不确定性双双凸显,对电厂这一核心供能主体运行的效率边界、环境响应能力以及运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维度的技术要求。这种时代技术演进与行业内在需求之间的深刻耦合关系,共同构成了 DCS 在电厂复杂电气场景中得以深度应用并获得广泛认可的根本驱动力,它不仅重构了电厂内部电气信息流与控制逻辑的组织方式,更加速了运营管理模式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范式的本质转型。深刻理解此种技术应用迁移背后所蕴含的电力生产过程内在控制需求演变趋势及其实现路径上的关键特征规律,对于准确把握后续大型能源基地特别是主力燃煤电厂自动化建设的战略方向与技术路径至关重要。

一、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电气运行过程的全局监控深度与响应精度

分散控制系统(DCS)通过在电气设备层面部署大量智能监控节点并实现全厂范围内的实时数据同步,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控制系统对发电机、厂用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等关键部位运行状态感知的时效性与完整性局限。这种遍布主要工艺环节与控制回路的分布式架构不仅能够无延时捕捉电压波动、频率异常、开关量跳变等瞬间电气事件的发生轨迹,更能依托其构建的统一监控平台将不同来源的海量信号以逻辑关联的形式进行整合运算,进而生成涵盖供电网络潮流分布、设备运行健康度乃至环境参数相互影响的系统级动态全景视图[1]

(二)增强关键电气保护逻辑链抗干扰韧性与容错能力

区别于传统集中控制模式将所有逻辑处理单元集中于单一物理节点的脆弱架构,分散控制系统(DCS)将核心控制功能按地理区域或工艺子系统分解至不同层级、相对独立的控制站分别执行,形成一种天然的物理隔离屏障。当某一子系统或特定控制站因现场电磁干扰、通讯瞬时中断或模块硬件故障等常规运行风险导致功能异常甚至失效时,此种功能分散机制能够有效阻断局部异常的传播路径,限制其影响范围仅在故障单元内部蔓延,避免因单点失效引发整个电气控制系统全局性的崩溃瘫痪。

(三)优化运行维护资源配置与管理决策支持体系

分散控制系统(DCS)内建的状态数据库通过全天候采集并归档发电机定子温度、断路器分合闸行程、变频器输出谐波畸变率等关键电气参数的历史演变轨迹,不仅为事故追忆与根源追溯提供坚实的数据凭证,更凭借其集成化平台优势实现了对隐蔽性设备劣化规律(如电机轴承温升趋势、断路器操作线圈老化特性)的长期动态跟踪能力。此种建立在海量真实运行数据积累之上的预测性分析范式使得设备健康管理活动得以提前洞察潜在风险萌芽,相较原有定期维护计划下易产生的冗余或遗漏现象,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为精准地将维护资源定向投放于存在早期劣化迹象的设备对象之上,不仅极大降低了盲目拆卸检查对设备寿命的负面影响与备件无效消耗规模,也从源头上降低了因设备突发性故障导致非计划停机损失的发生概率。

二、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策略

(一)实施功能分区与控制层级优化配置

分散控制系统(DCS)在电厂电气控制环境中的有效运行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前期功能规划与结构划分,需严格依据电气工艺流程的物理分布特征及功能耦合程度将全厂监控对象划分为若干逻辑独立且边界清晰的子区域,例如将发电机组用电系统、高压厂用变保护回路、直流电源系统等重要环节各自确立为具备独立数据采集与逻辑处理能力的控制单元。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未来系统扩容与技术改造的潜在需求,在控制站资源配置上预留充足的计算裕量及通信端口容量,确保新增监测点位或控制策略部署无需重构系统核心框架。

(二)构建深度冗余架构与故障无缝切换机制

面对火力发电厂连续生产运行对控制系统高可用性的严苛要求,分散控制系统(DCS)实施过程中必须贯彻多层次、跨维度的冗余防护理念,从硬件物理部署到软件数据链路均需实施双重化乃至多重化设计策略。在物理设备层面,关键控制站服务器的供电模块、通信接口卡件、中央处理器等核心部件应严格遵循热备冗余标准配置安装,确保任意单点故障发生时故障设备能够自动隔离且备用单元在毫秒级时间窗口内无扰介入维持控制功能持续输出。数据网络层面则需部署具备环网自愈合能力的光纤工业以太网,结合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协议混合应用方式构建多重数据通路,保障厂内监控指令与保护跳闸信号在局部网络异常或中继设备失效情况下依然可通过替代路径实时可达执行末端 [2]。

(三)部署面向设备全生命周期的预测性维护支持平台

将分散控制系统(DCS)从被动响应工具转型为设备健康主动管理平台需构建深度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体系,通过在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操作机构、厂用变压器绕组温控测点、变频器功率单元散热风机等关键电气设备上部署智能传感器与边缘计算单元,持续获取振动波形细节、温度变化梯度、接触电阻漂移等传统监控模式难以捕捉的深层状态特征量。依托 DCS 分布式计算能力在控制站层级对原始数据进行本地化特征提取与初步趋势压缩,形成轻量化但包含关键健康退化信息的中间参数集上传至厂级数据中心,结合历史运行大数据训练形成的专业算法模型对海量设备状态碎片进行系统化融合处理,精确识别诸如电机轴承微磨损萌芽期电流谐波特征增强、真空断路器动作时间累计延长等潜在失效模式早期征兆。据此生成的量化状态评估报表与剩余寿命预估曲线直接驱动维护计划动态编排机制,精准定位需要优先检修的对象及建议操作时间窗口,取代传统基于固定周期的粗放式计划保养制度,推动维护活动从成本消耗型作业向设备可靠性投资行为的价值定位升级,实现运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贯穿规划制定到现场执行的全流程闭环。

总结

综上所述,分散控制系统(DCS)在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深度应用,已然成为重构电厂运行控制范式与提升生产管理效能的基石性技术支撑只有持续推进上述技术演进路径与行业运营实际需求的紧密耦合协同,分散控制系统方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时代背景下持续发挥其核心控制载体的战略价值,最终引领电厂自动化建设迈向更高效、可持续的全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张勇 . 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J]. 当代化工研究 ,2020,(11):66-67.

[2] 程明 . 分散控制系统 (DCS) 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分析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