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在骨科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

娄莹莹

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 136000

前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以及运动损伤增加,骨科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显著影响情况之下,传统骨科治疗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缓解症状,但很多患者术后或受伤后依旧面临功能恢复缓慢、疼痛持续等问题,如此一来,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近年来,动疗法(也就是运动疗法)与物理因子治疗(像热疗、冷疗、电疗等)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成为骨科康复领域重要方法,这种综合治疗模式既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又能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以提高患者整体康复效果。本文旨在分析动疗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在骨科康复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一、运动疗法与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

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来刺激骨骼、肌肉、关节组织,以此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进而加速组织修复与再生的是运动疗法。就骨折康复的情况来讲,适当的关节活动能够增加关节液的流动,从而为软骨细胞提供营养,促使骨折端的骨痂生长和塑形。与此同时,运动在增强肌肉力量方面有作用,可改善肌肉萎缩状况,在提高肢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上也有帮助,还能预防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利用声、光、电、热等物理能量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是物理因子治疗。比如超声波治疗,其凭借机械振动和温热效应,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低频电刺激则可引起肌肉有节律的收缩,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能力。把运动疗法与物理因子治疗相互结合起来,运动疗法侧重于功能恢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聚焦于局部病理改善,二者协同发挥作用,从整体和局部这两个层面推动骨科疾病康复。

二、在骨折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在经历复位以及固定操作之后,常常会出现诸如肢体功能受限、遭受疼痛困扰、伴有肿胀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个阶段,若能早期便介入像超短波疗法这类的物理因子治疗,那么针对骨折部位,其血液循环状况是能够得以改善的,局部存在的炎症以及水肿情况也可得到减轻,疼痛之感亦能有所缓解,如此一来便为骨折的顺利愈合营造出了较为良好的条件。当骨折状况达到临床所规定的愈合标准之后,这时引入运动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对患者展开诸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就拿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来说,先是要让患者进行像踝关节屈伸、趾屈伸这类的主动运动,之后再逐步向负重训练以及步态训练去过渡。从临床研究的情况来看,那些采用运动疗法并结合物理因子治疗的骨折患者,他们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能够缩短 1 至 2 周,在关节活动度的恢复程度方面,相较于仅仅单纯使用一种疗法的患者,能够提高 20% 至 30% ,而且还能有效地把骨折之后可能出现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给降低下来。

三、对软组织损伤康复的影响

在如肌肉拉伤、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等之类的软组织损伤康复过程中,粘连、瘢痕形成以及功能障碍是容易出现的状况。蜡疗作为物理因子治疗的一种,凭借其温热作用,有着软化瘢痕组织、减轻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及缓解疼痛和肿胀的功效。并且,与运动疗法配合起来亦是关键,就拿肌肉拉伤患者来说,在损伤急性期过去之后,开展渐进式的肌肉拉伸与力量训练,如此能够增强肌肉所具有的柔韧性和力量,达到防止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的目的。而在肌腱断裂修复术后,借助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主动助力活动,再结合超声波治疗来促进肌腱愈合,这样可让患者在康复后期更迅速地恢复肢体正常功能。从临床实践所显示的情况来看,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较于单一治疗组要显著更低,而且其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能够达到 85% 以上,这无疑是有效提升了患者生活的质量。

四、对骨性关节炎康复的效果分析

在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当中,骨性关节炎颇为常见,其主要呈现出关节疼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的状况。对于物理因子治疗里的红外线照射而言,它能够促使局部血管实现扩张,进而推动血液循环得以促进,让炎症反应得以减轻,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与此同时,运动疗法所采用的是诸如游泳、骑自行车这类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此一来,既能让关节所承受的负重得以减轻,又可使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得到增强,促使关节的稳定性得以改善。除此之外,针对关节展开的伸展以及肌力训练,能够使关节的活动范围有所增加,让关节软骨的磨损得以减少。若能长期坚持把运动疗法与物理因子治疗相结合,那么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便会明显得到缓解,其关节功能也会得到改善,疾病的进展能够得以延缓,药物使用的频率会被降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总结:

总之,骨科康复领域中,动疗法与物理因子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已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方法。更多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是我们对这一领域持续发展所抱有的期待,盼其能带来福音。在未来针对不同骨科疾病展开的研究里,动疗法与物理因子治疗的最佳应用方案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进而实现治疗策略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世明. 运动疗法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J]. 中医正骨,2014(09):3-5.

[2] 赵卫侠,刘波,张鑫等 . 综合康复治疗法上肢骨折术后时关节功能障

碍 [J]. 中医正骨,2014(09):63-38.

[3] 李星江,王明晓 . 运动疗法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外医疗,

2017(29).

[4] 刘秀梅,吴浩,刘喆 . 悬吊运动治疗技术在缓解社区骨科常见慢性疾

病疼痛中的疗效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01):59-60.

[5] 蒋黎明 罗红玲.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

效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06).

[6] 孙克民 陈皇胜 肖庆华等 .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结合运动

疗法在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探究[J]. 中国伤残医學,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