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技术赋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究

作者

朱华英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  313201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内容空洞、教师批改反馈周期长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数字化技术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并实现更及时的教学反馈。本文基于日常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易获取、易操作的数字化工具融入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思路,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一、活用数字资源,激发兴趣与拓展内容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常面临兴趣不足和内容贫乏的困境。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被动完成,写作过程容易流于形式。有的学生因缺乏真实语境和素材支撑,写出的内容往往空洞单一。数字化资源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常见的数字资源激活学生思维。写作任务开始前,通过呈现直观的视听材料,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以人教版的节日主题写作为例,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动笔,而是先利用学校数字资源库中的图片或短视频,展示春节、圣诞节等节日的真实场景。学生观看贴春联、包饺子、装饰圣诞树等画面时,自然联想到相关词汇和表达。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输入,能有效唤醒学生的背景知识,使抽象的节日描述变得具体可感。当学生看到屏幕上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时,red envelopes、family reunion 等词汇会自然浮现,描写节日氛围的句子也更具象生动。

除视听素材外,在线协作工具也能拓展写作内容边界。共享文档技术让集体智慧积累成为可能。比如在建议信写作单元,教师可创建在线协作文档,设定健康生活、学习建议等主题分区。学生在课前自由添加常用短语,如 getenough sleep、review notes regularly 等实用表达。教师引导全班共同筛选优化,保留地道准确的句式。写作过程中,学生随时查阅这份动态更新的语料库,既避免重复表达,又能借鉴同伴的优秀句式。 这些做法并非追求技术的新颖性,而是着眼于解决教学实际困难。当数字资源自然融入写作准备阶段,学生的畏难情绪得以缓解,写作素材库得到充实,最终呈现的文本质量也获得提升。

二、优化写作流程,提升反馈效率

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完成初稿后直接提交,教师批改周期较长,等到反馈返回时,学生已失去修改热情。数字化技术的介入改变了这种线性流程,通过实时记录写作轨迹和即时交互功能,使写作过程可视化、反馈精准化。当学生在共享文档或学习平台完成写作时,系统自动保存每一个编辑版本。这种技术特性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过程性数据。例如,在人教版 Do you wantto watch a game show? 的写作任务中,学生需要在文档中完成电视节目推荐信的撰写。通过查看版本历史,教师发现学生李明在二稿中将初稿的简单句I like cartoons because they are funny 升级为复合句 What attracts memost to cartoons is their ability to convey profound messages throughhumorous storytelling。这种有意识的句式升级,正是通过版本对比功能才能清晰展现,教师可据此针对性表扬学生的进步。

同时,在线文档的批注工具允许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直接插入点评,实现边写边导。这种伴随式指导比传统终稿批改更具时效性。以人教版 What didyou do last weekend? 的叙事文写作为例,当教师在批阅时发现学生王芳写道She asked me where was the library,立即在句子旁插入批注:宾语从句的语序需要保持陈述句结构,建议改为 where the library was。学生收到提示后马上修正错误,并在后续写作中正确运用了 3 次同类句型。这种即时纠错机制有效避免了错误表达的固化。两类数字化工具的共同特点是打破时空限制。过程留痕解决了写作修改黑箱化问题,使思维过程变得可追溯;即时批注创造了动态指导环境,使知识建构更高效。

三、改进评价方式,关注学习过程

传统英语写作评价往往过度依赖最终成稿质量,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因结果不理想而丧失信心,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能因缺乏挑战而停滞不前。这种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式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成长。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为记录学习轨迹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教学评价得以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与发展性进步。

教师可依托常见的学习管理系统或云存储工具建立电子写作档案。以人教版旅行日记写作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将写作全过程材料上传至班级平台。一名学生首次提交的初稿中仅简单罗列景点名称:I go to Beijing. I see theGreat Wall. 经教师提示补充细节后,二稿修改为:Last summer, I visitedBeijing and was amazed by the magnificent Great Wall. 最终稿进一步优化为:During my unforgettable trip to Beijing last summer, I stoodatop the majestic Great Wall, feeling the weight of history. 平台完整保存了这三个阶段文稿及对应的教师批注。期末评价时,教师调阅该生的档案,清晰观察到其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进步轨迹,以及在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显著提升。

这种过程性评价机制促使教师调整评价标准。在旅行日记单元的评价中,教师不仅关注语言准确性和内容完整性,同时考察三个维度:一是素材收集阶段是否主动查找相关词汇表达;二是修改环节是否根据批注认真调整;三是最终稿较初稿是否有实质性提升。例如,对能主动收集 terracotta warriors、historical relics 等词汇并运用于作文的学生,即使文中存在个别语法错误,也给予肯定;对将初稿中 The food was good. 优化为 The local cuisine,especially the spicy hotpot, left my taste buds tingling withdelight. 的学生,则着重表扬其精益求精的态度。这种基于实证的评价方式具有双重效益。对教师而言,能更全面把握学生动态,实施差异化指导;对学生而言,每一次修改的努力都被看见,特别是中下水平学生看到自己纵向进步的记录时,学习动机明显增强。

结语

数字化技术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切实的便利与提升空间。通过引入生动的视听素材激发兴趣,利用在线协作拓展思路和积累语言,借助即时批注实现高效精准的指导,并依托平台功能建立关注过程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写作教学中的痛点。关键在于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简单易用的技术工具,将其自然融入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前准备、课中协作与指导、课后评价与反思,避免为用技术而用技术。

参考文献:

[1] 苏虹玫 .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J]. 广西教育 ,2023(25).

[2] 韦彩霞 . 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能力 [J]. 问答与导学 ,2023(31).

[3] 卢巧莲 . 数字化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整合与实践 [J]. 深圳青年 ,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