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策略探究
张颖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眉山 62086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它打破传统思政局限,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兼具专业技能与良好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如医学课程的职业道德、工程课程的质量责任意识培养,还通过学科挖掘文化内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势在必行。英语教学接触大量西方文化,缺思政引导易使学生盲目崇外。融合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旅游、商务英语等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能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这一融合契合高职教育目标,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满足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双重要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将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丰富教学内涵,开辟高素质人才培育新路径。本研究提出系列策略,致力于实现英语与思政协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及思想道德的多维度提升,为社会输送兼具英语技能与正确价值观的高职人才。
理论层面,鉴于高职教育课程思政理论尚处发展阶段,本研究聚焦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拓展深化理论内涵,弥补传统重语言教学的短板,为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实践方面,针对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中的困惑,本研究给出具体操作方法与指导原则,助力提升教学能力。对学生而言,可培养爱国情怀与职业道德,增强综合素质。在高职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本研究成果为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其成功经验能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助推高职教育强化育人功能,提升整体质量。
二、课程思政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概述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目标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挖掘课程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思政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行。高等教育致力于培育品德高尚、价值观正确的人才。课程思政深挖学科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如文学课程剖析作品人物品质,医学课程借案例培养职业道德与使命感。课程思政打破思政与专业课程间的壁垒,思政课程提供理论与价值导向,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1.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教学对象上,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多元,英语水平起点差异显著,存在区域性、城乡及学习管理差异,学习动机也各不相同,部分为职业发展,部分源于兴趣或深造需求。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依据行业、企业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将专业能力融入教学,旅游专业侧重旅游术语、导游词,商务专业侧重商务谈判、合同英语,兼顾基础知识巩固与专业英语教学。教学目标上,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着重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关注学生在工作、生活场景中的英语交流、阅读专业文献、撰写报告等能力,围绕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2.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学生层面,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为应付考试,缺乏内在动力,存在畏难情绪,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足。教师层面,师资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欠缺,“双师型”教师比例低,教学模式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方法单一,科研观念淡薄。教学管理层面,考核以书面考试为主,侧重知识记忆,对语言应用能力考核不足,教学资源有限,与企业合作少,学生实践机会匮乏。教学环境层面,学生课外接触英语机会少,校园英语氛围不浓,英语活动少,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充分。
三、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现状及问题分析
部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目标模糊、内容不清,难以与教学深度融合,且缺乏评价机制,打击了教师积极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概念理解不深,理论学习不足,实际教学中难以有效落实。高职英语教材普遍存在思政元素融入不足、方式生硬的问题。教师教学方法传统,重知识轻实践,导致课程思政效果不佳。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只重视语言知识学习,忽视思政内容。受西方文化影响,部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度不高,增加了课程思政融入难度。
四、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策略
(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通过系统培训提升教师能力。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讲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论述,领会核心要义,培训相关文件,明确融入原则、目标与内容,开展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融合培训,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
加强团队协作与交流。定期组织英语与思政教师交流研讨会,分享结合点与专业建议,开展教学观摩,分析优秀案例,鼓励教师参加校际研讨会与学术会议,开展联合教学研究项目。
鼓励教师自我提升。教师通过阅读课程思政书籍、期刊,关注前沿理论与
实践成果,开展课程思政与高职英语教学融合小课题研究,提升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思政融入
从英语教材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词汇与短语层面,讲解时结合生活实例,如“responsibility”,以疫情中医护人员为例培养社会责任感,介绍文化内涵词汇时,对比中外相关故事。课文内容层面,引导学生汲取西方文化课文中的积极价值观,如志愿者服务课文中提炼乐于助人精神,并对比中国志愿服务精神,在职场英语课文中挖掘职业道德内容。文化背景知识层面,介绍西方节日文化时,对比中国感恩文化等,增强文化认同感。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设置国际会议、职场面试等与思政相关的英语情景,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合作精神与职业道德。小组合作学习法布置小组任务,如制作中外文化交流海报、开展小组辩论,培养团队协作、跨文化交流意识与批判性思维。项目式学习法设计“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英语社区服务”等项目,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国际交往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资源方面,播放英语纪录片、电影,如《美丽中国》英文版,利用在线平台思政素材丰富教学内容。社交媒体平台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官方英语社交媒体账号,如 CGTN,利用班级群开展思政主题英语讨论。
五、结论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意义重大,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当前存在教师认识不足、教材思政元素欠缺、学生重视不够等问题。通过提升教师意识和能力、优化教学方法等策略,可促进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培育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推动高职教育改革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何芳 都宁 .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探析 [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8(02)
[2] 李艳 曹丹. 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J]. 校园英语 ,2021(38)
[3] 李晓莉 . 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以新职业英语为例 [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02)
[4] 王娟 .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究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3)
[5] 周月朋 丁兆明 . 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主体作用研究 [J].北京教育 ( 高教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