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李小平 刘科英
重庆市永川区海棠小学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上游小学校 402160
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依托核心素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实施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要点,并积极探索有效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要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到,数学核心素养是“三会”的外显表现。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聚焦点在于以下方面。思维进阶: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如从整数运算到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能力深化:复杂问题解决(如工程问题中的分步建模)、跨学科整合(如科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品质内化:理性精神(质疑验证)、学习毅力(攻克复杂任务的坚持性)。
基于此,教师进一步分析素养落地的教学切入点,如表1 所示。
表1 思维·能力·品质三维联动

根据表 1 可知,“核心素养导向”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要指向思维,教师以“问题链”突破认知天花板,设计“挑战性任务 + 阶梯式问题”。例如,学习“负数”时,从“零下温度记录”迁移到“股票涨跌”“海拔升降”,理解相对性本质。同时指向能力,教师以“真实任务”激活实践创新,设置开放型项目。例如计算“圆柱表面积”后,任务升级“为易拉罐设计省料包装,论证方案可行性”。最后指向品质,教师以“反思文化”培育科学态度,建立“试错 -诊断- 优化”机制。如统计班级身高数据后,引导学生反思:“异常值如何处理?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结合实践要点,教师从思维、能力、品质的角度入手,探索“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模式。
(一)创设真实情境,以“问题链”驱动深度思维
教师从学生生活场景(零花钱规划、校园测量)、社会热点(环保数据、社区改造)或学科融合(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中提取素材[1]。例如,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创设“网购平台双十一折扣战”的情境。学生对比“满 200 减30”“第二件半价”“定金膨胀”等真实促销方案。教师还可以设计认知冲突,预设矛盾点,激发学生探究欲。例如,“平均数”教学时,教师抛出问题:“某公司平均月薪 1 万元,为何多数员工认为被欺骗?”由此引发学生对极端数据影响的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认知水平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故而教师搭建问题链时要具有层次性。以“圆柱体积”为例,教师设计问题链,如表2 所示。
表2“圆柱体积”问题链

实际操作时,学生提出方案后追问“为什么可行?”“是否有更优解?”(如梯形面积推导中,追问“为什么想到旋转拼合?还有其他剪拼方式吗?”)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问题链逻辑(如“折扣问题”中的决策树:计算实际折扣率→建立比较模型→分析商家策略)。
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强化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并发展批判性思维与决策能力。
(二)构建学习场域,以游戏活动培养学习能力
游戏融合竞技性、策略性与数学思维,打破传统练习的枯燥感。教师由此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场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2]。
以“多边形面积”为例,教师提前准备游戏道具,并设计游戏规则。道具包(每组 1 套):多边形拼图材料、任务卡、计分板。核心规则:限时 10分钟完成两轮挑战;每种分割策略需标注算式(如“平行四边形 + 三角形:6×4+8×5÷2⋯) 。小组领取游戏道具,阅读游戏规则,开启游戏活动。
第一阶段:限时拼图挑战。初级任务:用指定模块拼出长方形;进阶任务:组合三种图形拼出面积 72cm2 的对称图形。第二阶段:创意策略攻擂。学生用至少三种图形拼出新图案,并计算总面积。每多一种分割方法 +10 分,美学设计附加分。第三阶段:公式快问快答。抢答判断:如“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长方形吗?”限时计算:投影快速变换组合图形,5 秒内报出面积。
为提高学生的游戏积极性,教师增设激励机制。学生可用游戏中获得的积分兑换礼品。在激励机制和游戏活动的双重刺激下,学生尝试不同分割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前,用前测题 3 的错误案例设计“典型问题关卡”;游戏中,巡回拍摄各组策略,投屏展示创新解法;游戏后,将优秀作品制成“解题策略墙”,归纳不同分割方法。
(三)建立层次化目标,以衔接性评价培养反思品质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自然也是课堂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核心素养视角下,知识、思维、能力等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而层次化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现状,教师需要建立层次化的进阶目标 [3]。
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设计低阶认知评价目标。学生从答案的准确性、计算过程的清晰性、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角度入手,反思学习过程。例如,学生的答案应该准确无误,能够展示对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学生的计算过程应该清断可读,能够展示对分数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学生的答案应该展示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一定难度的计算问题,并且能够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策略。教师设计高阶认知评价目标。例如,学生将算法的各个知识点按照层次结构进行组织,用正确的符号和线条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设计元认知评价目标,学生思考预计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担当是什么?为了促进小组内的合作,“我”需要做些什么?本节课是以什么为中心的课堂?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立足思维、能力、品质的实践要求,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以“问题链”驱动深度思维;构建学习场域,以游戏活动培养学习能力;建立层次化目标,以衔接性评价培养反思品质,为学生创设高质、高效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军芳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 [J]. 读写 算 ,2025,(15):106-108.
[2] 王曼玉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N]. 山西科技报 ,2025-05-15(A03).
[3] 温君华 . 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 [J]. 名师在线( 中英文 ),2025,11(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