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苗飞桃
南宫市高家寨中心学校 055750
引言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小学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科目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意义重大。逻辑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数学是发展该能力的好媒介。学习上,逻辑思维强的同学能更好理解数学概念关联,如冀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自主推理转化关系。实际运用中,逻辑思维助学生理性分析生活问题,如购物算折扣、计划时间。小学是思维发展关键期,此时养成的逻辑思维习惯会影响今后理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解答复杂数学题,逻辑清晰的同学按步解答,其结构化思维利于后续物理、化学等课程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逻辑思维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可使抽象数学知识具体化、可感化,引发学生应用逻辑思维。设计情境可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或兴趣点,将数学问题寓于情境中。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模拟“两个学生在课堂两头同时相向而行”场景,让学生观察运动过程,思考相关问题,使抽象的路程、速度、时间关系变为直观图景,学生自然调动逻辑思维分析数量关系。又如,教学“平均数”时,创设“分糖果”情境,给出3 个小组不同的糖果数量,让学生思考如何使各组糖果数量相等[1]。在操作和讨论中,学生通过比较、调整等逻辑手段理解“移多补少”思想,更好掌握平均数概念。
(二)引导探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教师应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推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而非直接灌输结论。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与”时,先让学生测量不同类型三角形内角并记录,提问其度数和规律,学生猜想“其内部角度可能为 180∘ ”;接着引导探究“怎样证明”,学生想到“把三个角拼在一起”,教师提供工具让学生操作,将三角剪下拼成平角验证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进行归纳推理,然后进行演绎推理以锻炼逻辑思维。又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先让学生计算“
和“4×5+6×5”,发现结果相等后提问“是不是所有这样的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三)练习巩固,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练习对加强逻辑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心设计富有层次和逻辑性的练习题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夯实思维方法。练习题要由基础向综合循序渐进,同时考虑“顺向推理”与“逆向推理”的培养。基础题注重单一逻辑方法的巩固,比如给长方形的长宽求周长等,同学们需要正向推导公式。进阶题是变式问题的设计,比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及长求宽等,同学们需要逆向思考以锻炼逆向逻辑的能力。
(四)评价激励,促进逻辑思维发展
科学地进行评价激励,可以引导学生重视思维过程和逻辑思维的不断发展的能力。教师评价应侧重思维层面反馈,如“为什么会这么认为”等。以“鸡兔同笼”一题为例,在回答正确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对假设思路进行逼问,而学生的思路卡顿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腿数的不同;对于思维独特的同学,应及时给予肯定 [2]。此外,可以考虑引入小组之间的互评机制,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练习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单位‘1’怎么定”,并通过这种互评来识别思维中的缺陷。在评价时多使用激励语言使学生体会到逻辑思维的价值和提升动力。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困难的课题。从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练习巩固,评价激励及家校合作几个方面采取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这样既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经过不断地努力与配合,相信每一位同学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面都会有很大地提高,从而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雪燕 .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小学生 ( 下旬刊 ), 2024, (09): 124-126.
[2] 杨建宏 .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3, (13): 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