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研究
尹鑫宸
天津津佑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建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类型日益复杂,从住宅建筑到大型公共设施,施工质量始终是行业关注的核心。质量通病作为施工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和危害性等特点。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施工技术水平相关,也受管理机制、人员素质、材料质量等多因素影响。当前,行业内对质量通病的防治多集中于单一环节或技术层面,缺乏系统性分析。本文通过整合现有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案例,为工程实践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对保障土建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建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表现
1.1 结构工程质量通病
混凝土裂缝,表现为表面龟裂、贯穿裂缝或温度裂缝,多出现于梁、板、柱等构件。例如,现浇楼板浇筑后因养护不当,表面易产生不规则龟裂;大体积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可能出现深层贯穿裂缝,影响结构整体性。钢筋安装缺陷,包括钢筋间距超标、保护层厚度不足、绑扎松动等。如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区,易因操作空间狭窄导致钢筋位移,降低结构受力性能。砌体结构垂直度偏差,墙体砌筑时若放线不准或砂浆饱满度不足,易出现垂直度超标、墙面歪斜,甚至引发后期墙体开裂。
1.2 防水工程质量通病
屋面渗漏多因防水层搭接不严密、卷材起鼓或排水坡度不足导致,雨水沿裂缝或接口渗入基层,造成顶层房间渗水。卫生间渗漏表现为管道周边渗水、地面积水渗漏至楼下,主要源于防水材料选用不当、管道根部密封不严或防水层施工偷工减料。外墙渗漏由于墙体砌筑砂浆不饱满、外墙保温层与基层粘结不实,雨水通过缝隙渗入室内,形成墙面返潮、霉变。
2 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
质量通病的产生是技术、管理、材料、人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从施工全流程追溯根源。
2.1 工艺落后与规范执行不足
部分企业沿用传统工艺,对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不足。例如,防水工程仍采用人工涂刷卷材,搭接精度低;混凝土浇筑时未采用分层振捣,导致密实度不足。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等标准掌握不熟练,如钢筋绑扎时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垫块,导致保护层厚度超标。
2.2 流程管控与责任机制缺失
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未结合工程特点制定专项质量控制措施,例如,雨季施工时未提前规划混凝土养护方案,导致构件因湿度变化产生裂缝。监理单位未严格履行旁站职责,对关键工序的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操作违规问题。对质量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未制定闭环整改方案,如墙面空鼓仅做表面修补,未彻底铲除重抹,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2.3 质量控制与选用不当
钢筋、水泥、防水材料等进场时未按规定抽样送检,导致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例如,使用安定性超标的水泥,会造成混凝土后期开裂。如在高寒地区选用普通防水卷材,冬季低温易导致卷材脆化开裂;墙体抹灰采用强度过高的水泥砂浆,与基层收缩性差异大,引发空鼓。
3 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3.1 创新工艺与规范操作
在混凝土工程中采用自愈合混凝土技术,通过掺入微生物菌剂,使裂缝自行修复;防水工程应用热熔焊接技术,提高卷材搭接密封性。针对裂缝防治,制定“配合比优化—分层浇筑—覆膜养护”流程:混凝土掺加粉煤灰减少水化热,浇筑厚度控制在 500mm 以内,初凝后覆盖薄膜保湿 7 天以上。利用钢筋位置检测仪实时监控保护层厚度,采用无人机巡检外墙平整度,通过数据可视化提升质量控制精度。
3.2 全流程管控与责任落实
结合工程类型、气候条件编制专项方案,如超高建筑模板工程需进行受力验算,明确立杆间距、扫地杆设置等参数,雨季施工时增设防雨棚、排水泵等设施。对钢筋绑扎、防水层施工等关键工序,监理人员必须全程旁站,留存影像记录;对混凝土试块、防水卷材等实行平行检验,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采用 BIM 技术关联材料进场记录、施工人员信息与工序验收结果,若出现质量问题,可快速追溯责任主体,如墙体空鼓可追溯至抹灰班组及监理人员。
3.3 严格检验与科学选用
实行“三检制”厂家自检、监理抽检、第三方复检,钢筋需查验屈服强度、伸长率等指标,防水材料需检测耐热度、不透水性。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清场,建立黑名单制度。根据工程环境选择材料,如潮湿地区卫生间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其柔韧性好、粘结力强;寒冷地区屋面选用 SBS 改性沥青卷材,耐低温性能优异。
3.4 技能培训与激励机制
对施工班组长进行技术规范培训,重点讲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对一线工人开展实操培训,如地砖铺贴时演示“干硬性砂浆找平—挂线铺贴—敲击密实”步骤。设立质量奖金,对无质量缺陷的班组给予奖励;对因操作失误导致返工的,扣除部分绩效,倒逼人员重视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技术、管理、材料、人员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本文通过分析结构、防水、装饰等环节的典型问题,揭示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技术上推广先进工艺与规范操作,管理上强化全流程管控与责任追溯,材料上严格检验与科学选用,人员上提升技能与责任意识。实践表明,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质量通病发生率,提升工程耐久性与安全性。未来,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可进一步通过 BIM、物联网等手段实现质量问题的提前预警与精准管控,推动土建工程质量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晟 .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实际操作重点分析 [J].四川水泥 ,2019,(01):87.
[2] 杨俐.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 .2017 年 6 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重庆巴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7:268-269.
[3] 牛喜卫 . 建筑工程施工中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08):124.
[4] 李永红 . 建筑工程施工中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 科 技 视 界 ,2014,(36):126+204.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4.36.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