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机机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分析
戴军 汪川 刘建 李庆 熊刚 王剑
中国石油川东钻探公司越创机电公司 重庆市 401120
引言
现阶段石油相对缺少的大背景下,为了满足石油开采企业对于石油钻井设备运作的更好需求,国家加强对于石油钻井设备相关技术的安全性、科学性、时效性等关注度,开展石油钻井设备机械机电一体化问题研究,加大我国石油钻井设备一体化技术的研发,不断建设更加完善、系统化的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模式,从而为社会经济的稳固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以推动我国石油开采事业可持续化发展。
1 机械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
在石油开采整个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已经涵盖到了石油钻井设备的各个运行环节,对于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使传统石油开采和输送中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从而有效提升了石油钻井设备的开采效率。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石油钻井运作中的应用,能够为提升石油开采效能、优化开采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充分体现一体化技术应用价值。同时,机电一体化的运用也和当今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相吻合,该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石油钻井设备的实时仿真,实现了暂时稳定状况和稳定系统同时稳定状态的要求。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石油钻井开采中应用,能够为提升施工效能、优化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充分体现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价值。同时,由于机电一体化中驱动方式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员工开采工作完成的规范性,石油钻井设备的机电一体化应用的效益也得到了提高。将机电一体化运用到现代石油钻井设备智能管理中,显著提升了机械机电管理系统的智能水平。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钻井设备中的充分利用,大大改善了石油的开采效率,使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石油钻井开采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充分地体现。
2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
2.1 机械结构与电气控制的匹配
机械部件的动力特性需与电气驱动系统相匹配,例如绞车的最大提升力、转盘的最大扭矩应与电机的输出功率、调速范围相适应。在动力传动系统选型时,需结合负载特性(如恒转矩、恒功率)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和传动方式(齿轮传动、链传动等),确保动力传输高效、稳定。
2.2 抗干扰设计
石油钻机作业环境复杂,存在强电磁干扰、振动、粉尘等,需采取多种抗干扰措施。电气系统中,信号线与动力线分开布线,采用屏蔽电缆,设置滤波器和浪涌保护器;机械结构上,关键部件采用减震装置,传感器安装位置进行防抖处理,确保检测信号准确可靠。
2.3 安全保护机制
设置多层安全保护,包括过载保护(当电机电流、扭矩超过设定值时,自动降低负载或停机)、超速保护(绞车、转盘转速超过上限时触发制动)、紧急停车系统(在出现重大危险时,通过硬线或软件紧急切断动力)等。同时,设计故障诊断系统,通过监测设备运行参数的异常变化,快速定位故障点并发出报警,方便维修人员及时处理。
2.4 在动力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传统的机械设备运行中,通常会消耗较多能源,并且实际产出较低,直接影响了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效果。对此,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相关企业逐渐提高了能耗问题的关注度,并积极探索针对性解决措施,发挥技术优势,解决设备能耗高、低产出的现实问题。在此过程中,将机电一体化技术灵活应用在动力设计领域,能够提高动力设计水平,确保产品生产质效,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经济利润,并增强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环保性,保障该行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以液压机为例,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明显的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浪费了至少一半的能源,整体生产效率低下。因此,相关人员可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灵活应用在液压机优化设计环节、生产活动环节,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转、压力值等各项参数。同时,合理配置电子调速器,发挥制造系统不同部件的使用功能,有效解决能耗高的问题,进而高质高效地完成机械设计与制造任务。
2.5 监控系统的应用
机械一体化监控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远程操控设备,针对性调整设备运行参数,提高产品生产质效。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监控系统,及时掌握机械设备的相关信息,实现机械设计制造计划的针对性调整。同时,工作人员积极引入图像识别技术,丰富监控系统功能,进而为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提供多种多样的参考信息。
3 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案
3.1 传动系统优化设计
钻机传动系统需要在高负荷、高扭矩和高振动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因此传动系统的设计必须兼顾动力传递效率、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到齿轮传动、液压传动和电动机驱动系统的合理匹配,根据优化各组件的动力配比和负载分配,降低能量损失,提高动力传递效率。例如,采用高效齿轮传动结构和低摩擦材料可以有效减少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浪费,同时通过精确的齿轮啮合设计,降低噪声和振动,提高系统的运行平稳性。根据高性能液压泵与液压缸的合理选型,提供高效的动力支持,并通过优化液压回路的设计,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3.2 自动化控制策略
自动化控制策略通常包括基于 PID 控制的自动调节、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方法,以确保钻机各项机械和液压系统的协调运行。基于 PID 控制的策略主要用于钻机各驱动系统的速度控制、扭矩控制及负载调节,根据实时反馈的传感器数据调整控制参数,使钻机在复杂的工作条件下保持高效、平稳的运行。模糊控制则适用于处理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性,例如,在钻井过程中的地质条件变化,模糊控制能够根据输入的模糊信息对输出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优化钻井过程。
3.3 系统安全性设计
石油钻机机械机电一体化系统安全性设计主要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通过对钻机运行环境的全面分析,采用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保障措施来防止潜在风险的积累与扩展。机械系统的安全性设计要求对关键部件如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及电气连接系统进行全面防护,确保其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的安全可靠性。电气系统安全性设计着重于电气设备的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及接地系统的有效配置,以防止因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或设备损坏。
结束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智能化、自动化将成为石油钻机机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这将进一步推动石油钻机向着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向发展。通过对石油钻机机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钻井作业的技术水平,还能够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在保障石油开采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油气开采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孙硕 , 韩超艳 , 魏永侠 , 等 . 石油钻机司钻控制装备人机界面研究现状及设计策略 [J]. 工程机械 ,2024,55(9):16-17,166-172.
[2] 陈艳, 潘志杰, 张利贤. 石油钻机管柱移运装置设计与动力学仿真[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3,52(1):47-52.
[3] 张道华, 米永强, 吕红伟, 等. 石油钻机机械机电一体化问题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 ,2024,(S2):3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