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文地质工程钻探关键技术关键点研究

作者

王学峰  邓雪峰  吴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煤田地质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煤矿开采过程中,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断层作为地壳运动的直接产物,其发育程度和活动性会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产生显著影响。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断层带往往成为地下水的主要通道,导致矿井突水、涌水等灾害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影响矿井的生产效率。因此,深入研究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对于保障煤矿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1 水文地质工程钻探关键技术

1.1 钻探技术

钻探技术作为水文地质勘探领域的核心技术,其发展历程见证了勘探技术从简单机械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飞跃。借助该技术,能够高效、精准地获取岩芯、矿样及地下水等实物水文地质资料,为地质学家们揭示地下地质情况、探索地下的奥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钻探技术的分类体现了其在不同勘探场景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钻孔深度的不同,钻探技术被细分为浅层钻探、中深钻探和深层钻探。浅层钻探主要用于地表附近的水文地质勘查,能够快速获取浅层地质信息;中深钻探适用于中等深度的资源勘探和水文地质结构分析;深层钻探则挑战地球深处的未知领域,探索深层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在钻孔直径方面,钻探也分为小口径钻探和大口径钻探。小口径钻探常用于需要高精度取样的场合,如岩芯分析、矿物成分测定等;大口径钻探则适用于需要大量取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工程,如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环境监测站等。

1.2 钻进参数的优化

钻进参数包括钻压、转速、泵量等,其合理优化直接影响钻进效率和钻孔质量。在软土地层,应适当降低钻压,提高转速,以防止钻头陷入过深导致卡钻,同时保证泵量能及时携带岩屑,避免孔内堵塞。而在坚硬岩石地层,则需增大钻压,降低转速,确保钻头能有效破碎岩石。例如,在某花岗岩地区钻探时,通过实验确定了合适的钻压为 80-100kN,转速为 60-80r/min ,泵量为 30-40L/ min,使钻进效率比未优化前提高了 30% 。实时监测钻进过程中的参数变化,根据地层情况及时调整,是保障钻探顺利进行的关键。

1.3 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作为水文地质工程钻探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凭借其无损、高效、价格的优势,通过电阻率法、电磁法、重力电磁法及地震勘探等多种物理方法,精准探测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规律,同时揭示地下岩层的结构、密度、形态等关键水文地质信息,为钻探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钻探技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为了进一步分析水文地质工程中钻探技术应用的关键点,本文结合法门—天度采石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开展了分析研究。

1.4 测井技术要点

电测井是通过测量井内岩石的电学性质来判断地层岩性、划分含水层和确定含水层参数的方法。常见的电测井方法有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等。电阻率测井利用岩石导电性差异来识别不同地层,在含水层中,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其电阻率相对较低,可据此区分含水层与隔水层。自然电位测井则是基于地层中自然电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特性。例如,在某油田地区的水文地质勘探中,通过电测井技术准确划分了油层和含水层的位置,为后续的开采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电测井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能连续测量等优点,在水文地质工程钻探中应用广泛。声波测井是利用声波在井内传播时的特性来分析地层性质的技术。通过测量声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幅度和频率等参数,可以判断地层的岩性、孔隙度和裂缝发育情况。在致密岩石地层,声波传播速度较快;而在孔隙度较大或存在裂缝的地层,声波传播速度会降低,幅度也会衰减。例如,在某石灰岩地区的水文地质钻探中,利用声波测井技术准确识别出了岩溶发育带,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了关键信息。声波测井技术对于确定地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钻探施工提供更详细的地质信息。放射性测井是基于地层岩石的放射性特性进行测量的技术。常用的放射性测井方法有自然伽马测井和中子测井。自然伽马测井通过测量地层中天然放射性元素产生的伽马射线强度来识别地层岩性,不同岩性的岩石放射性强度不同,如泥岩的放射性通常较高。中子测井则是利用中子与地层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来获取地层孔隙度等信息。在某盐矿地区的水文地质勘探中,放射性测井技术帮助准确确定了盐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为盐矿开采和地下水保护提供了依据。放射性测井技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如识别放射性矿物、确定盐类地层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钻探作业中,由于钻具直接作用于地下岩层,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地质结构造成扰动或破坏,极易引发一系列孔内事故,严重影响钻探效率和成本。在钻探施工中,孔内事故的预防策略与高效处理技术能保障工程顺利推进。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孔内事故发生的概率,防止钻孔因意外事故而提前终止,从而保障钻探作业的连续性,减轻潜在的经济损失与资源浪费。在众多孔内事故中,卡钻发生率最高,沉砂堆积、孔壁坍塌以及地层缩径等都会造成卡钻。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卡钻事故,预防与处理的策略需依据卡钻发生的具体位置来制定。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提前识别出潜在的卡钻风险点,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卡钻发生或降低卡钻事故损失。例如,在西藏康马县地热田,针对冰碛层塌孔,采用膨胀式套管(SwageLiner)封堵塌孔段,耗时仅 8 h。一旦发生卡钻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司钻操作规定的吨位范围内进行上提、下放和转动钻具等操作,尝试解除卡钻状态。同时,还需要保持循环系统畅通,确保冲洗液能够顺畅地流入和流出孔内,以清除卡钻处的障碍物。

2 案例分析

在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水文地质勘探中,面临着复杂的地层条件,上部为松散的砂土层,下部为坚硬的花岗岩 。勘探团队采用了针对性的钻探技术:在砂土层采用反循环回转钻进法,快速高效地完成了上部地层的钻进,同时利用优质泥浆稳定孔壁;进入花岗岩地层后,切换为潜孔锤钻进技术,顺利克服了岩石坚硬的难题 。在成井工艺方面,根据不同含水层特性,精心设计并安装了合适的井管和过滤器,采用科学的填砾与止水工艺,确保了水井的出水量和水质 。在测井环节,综合运用电测井、声波测井和放射性测井技术,准确划分了地层结构,确定了含水层位置和参数 。通过这些关键技术的合理应用,成功完成了该区域的水文地质勘探任务,为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

结语

水文地质工程钻探关键技术的要点涵盖钻进技术、成井工艺和测井技术等多个方面。在实际作业中,根据不同地层条件和工程需求,精准选择和优化各项技术,是保障钻探工作高效、准确完成的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逐渐应用于水文地质工程钻探领域,未来钻探技术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对于推动水文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实现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振虎,武小刚. 浅析安鹤煤田主焦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2):202-203.

[2] 马海涛,张振国,刘亚,等 . 杨村煤矿 16 上煤带压开采水害防治技术研究 [J]. 煤矿现代化,2021(1):90-92.

[3] 宋彦宏 . 箭竹坪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J]. 能源与环境,2020(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