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AI 智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张春阳

无锡市新吴区新坊实验中学 江苏无锡 214111

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越来越紧密,AI 智能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中,能够将现实世界与虚构的世界之间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打破学习局限,实现个性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 AI 智能背景下,迫切需要变革教育理念、教育氛围、教学方法,由外向内,使学生享有个性化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基于AI 智能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 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提升学习效果

初中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AI 技术可以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掌握状况和缺点,并据此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增强课堂互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AI 技术可以通过虚拟助手、智能提问以及情境模拟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比例,教师可以利用 AI 技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和法律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伦理和法律方面的知识。这种个性化的互动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3. 实现精准教学评价,助力教师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程中,主要依靠教师的主观评判和规范的测验,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AI 技术可以通过学习行为分析、情感识别等手段,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变化,并生成多维度的评估报告。教师则可以根据 AI 的回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合适的学习计划,进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AI 智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个性化教学策略

1. 构建虚拟课堂,丰富学习体验

AI 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交互式学习体验。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 AI 技术,构建虚拟课堂,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道德、法律等问题的探讨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直面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利用智能系统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适时干预和辅导,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内化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 AI 创设教学情境,构建虚拟课堂,教师‌在 AI 平台上输入“初中生面对网络谣言的情绪冲突”指令,自动生成包含角色对话、情绪转折点的互动剧本,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扮演“愤怒的转发者”与“理性的核查者”,在虚拟辩论中体验情绪失控与冷静应对的差异,深化对“情绪调节四步法”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 VR 设备模拟“人民大会堂宪法宣誓”等场景‌,学生通过虚拟角色体验“庄严感”,将抽象的法律情感具象化为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变化),AI 实时反馈其情绪波动曲线,关联《道德与法治》中“情感与法治精神”的教材内容。

2. 智能助力,实现个性化教学

通过智能系统分析,教师可以精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另外,AI 技术还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向他们推荐合适的学习内容。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利用 AI 技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实现个性化学习 [2]。

以八年级上册“丰富的社会生活”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 AI 平台实时采集学生答题数据,生成个性化知识图谱。‌然后,教师‌基于 AI 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提升组和拓展组。基础组通过 AI 生成的交互式案例巩固知识,提升组参与模拟协商活动,拓展组则利用 AI 工具设计法治宣传方案‌。接着,教师利用 AI 技术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AI 自动匹配学习资源。例如,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的学生,推送动画版“权利与义务”案例;针对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供“AI 换脸侵权案”分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利用 24 小时在线的数字人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调整学习进度,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推送专项练习,实现“一对一”辅导‌。通过以上策略,有效破解道德与法治教学“抽象化”“一刀切”难题,实现“因材施教”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AI 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个性化教学功能和交互式功能,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因此,初中的德与法治教师要把 AI 技术融入到课堂上,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人机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具有良好个性与法治意识的新时代青少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海超 , 柯向华 . 人工智能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融合路径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4(12):16-19.

[2] 葛茜平 , 粟锋 , 吕子文 . 数智化技术赋能“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逻辑、价值和策略 [J]. 教育科学论坛 .2024(04):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