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深盲孔加工变形机理及工艺控制研究
陈敏东 周鹏亮 郭文会
贵州航天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引言
在现代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制造中,薄壁结构的大深径比盲孔加工面临严峻挑战。此类结构具有显著的几何特殊性:孔深远超孔径数十倍,且周边壁厚相对薄弱。加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难点:刀具系统的刚性严重不足,薄壁结构的刚性特点使其对切削力异常敏感 ,盲孔结构的封闭特性带来排屑困难。
二、变形机理分析
变形机理是分析加工过程中导致零件形状、尺寸误差的内在原因,主要涉及切削力、切削热、残余应力及装夹方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1. 切削力诱发的变形
薄壁深盲孔加工中,切削力(包括轴向力、径向力和切向力)是导致变形的核心因素,具体表现为:
(1)径向力的弯曲效应:深盲孔加工常用钻头、镗刀等刀具,径向切削力会使刚度不足的薄壁件产生弯曲变形。例如,加工薄壁筒形件内孔时,径向力会导致筒壁向外凸起(弹性变形),若切削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会产生塑性变形。
(2)刀具挠度的叠加影响:深盲孔长径比大(如
),刀具悬伸长度增加,刚性降低,易在径向力作用下产生挠度(刀具弯曲),导致孔的轴线偏移或孔径尺寸误差(如锥度)。
(3)振动加剧变形:切削力波动会引发刀具 - 工件系统振动(如颤振),使薄壁件产生周期性变形,表面粗糙度恶化,甚至出现振纹。
2. 切削热导致的热应力变形
深盲孔的封闭性和长径比大的特点导致切削热难以散发,具体影响如下:
(1)热膨胀不均:切削区温度可达数百摄氏度(如铝合金加工约 300-500∘C ,钛合金可达 800℃以上),薄壁件受热后局部膨胀,而远离切削区的部位温度较低,形成温差,产生热应力。
(2)冷却收缩变形:加工后工件冷却,热应力释放,因各部位冷却速度不同(薄壁处散热快,厚壁处慢),收缩量差异导致变形。例如,深盲孔底部散热最差,冷却后收缩量大于孔口,可能导致孔的轴向尺寸误差。
(3)材料性能变化:高温会使工件材料局部软化,降低其抵抗变形的能力,在切削力作用下更易产生塑性变形。
3. 残余应力释放引起的变形
薄壁件在加工前(如铸造、锻造、轧制等工序)往往存在残余应力,加工过程中应力平衡被打破,导致变形:
(1)残余应力来源:铸造时的冷却不均、锻造时的塑性变形不均、轧制后的晶粒取向差异等,都会使工件内部积累残余应力(表现为拉应力或压应力)。
(2)加工中的应力释放:当加工深盲孔时,去除部分材料(如内孔镗削),原有的应力平衡被破坏,残余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工件弯曲、扭曲或孔径失圆。例如,轧制铝合金板加工成薄壁筒后,内孔加工时去除内层材料,残余应力释放可能使筒件产生椭圆变形。
4. 装夹方式不当导致的变形
薄壁件刚性差,装夹力过大会直接引发弹性变形,加工后释放装夹力时产生回弹,导致形状误差:
(1)径向装夹的弊端:采用三爪卡盘径向夹紧薄壁筒件时,装夹力集中在三点,会使工件产生“棱形”弹性变形(类似捏扁易拉罐),加工内孔时按变形后的形状切削,松开后工件回弹,导致孔呈椭圆(长轴与装夹力方向垂直)。
(2)轴向装夹的局限性:若仅通过端面轴向压紧,薄壁件可能因切削力的轴向分力产生轴向弯曲,尤其在深孔加工中,工件悬伸长度增加,挠度增大。
三、工艺控制策略
1. 刀具系统的优化设计
针对大深径比加工的特殊需求,开发了专用刀具系统。刀具采用特殊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在保证足够刚性的同时,优化了切削刃的几何参数。重点改进了排屑槽的形态,使其更适应盲孔加工的排屑需求。
刀具的导向部分经过特殊处理,既保证了导向精度,又避免了与孔壁的过度摩擦。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根据加工深度进行渐变设计,以平衡不同深度处的切削力。
2. 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
总加工上采用分阶段加工策略,将整个过程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采用差异化的切削参数,逐步释放加工应力并提高精度。
在具体切削参数上可以采用低速、小进给量加工,减少切削力和热量(如选用高速钢刀具时,切削速度 5-10m/min ,进给量 0.05-0.1mm/r) )。使用冷却性能好的切削液(如极压乳化液),增强散热,降低热变形同时引入间歇进给技术,通过有规律的退刀动作实现强制排屑和冷却。这种方法虽然会略微降低效率,但能显著改善加工质量。同时,优化了冷却液的供给方式和压力,确保切削区得到充分冷却。
3. 切削力优化:降低力载荷影响
(1)切削参数合理匹配:通过正交试验或仿真分析,选择低切削力参数组合。例如:降低进给量(f)可减少径向力,适当降低切削速度(v)可避免切削力波动加剧(如铝合金加工 v=100-200m/min , f=0. 1-0.2mm/r) );对于高硬度材料(如钛合金),采用低速大进给( v=30-80m/min , f=0.15-0.3mm/r) ),减少刀具与工件的摩擦阻力。
(2)刀具几何参数优化:增大刀具前角(
,减少切削变形抗力;减小主偏角( kr=45∘-75∘ ),降低径向力占比;采用锋利的切削刃(如高速钢刀具刃口研磨,硬质合金刀具涂层处理),减少挤压变形。
(3)增强刀具刚性:选用短刃、粗柄刀具(如整体硬质合金钻头),或采用刀柄加粗、加装导向套(如深孔镗刀的导向块),减少刀具挠度;对于超深孔(L/D>15),可采用枪钻、BTA 深孔钻等专用刀具,通过高压切削液驱动刀具,提升刚性。
4. 切削热控制:减少热应力
高效冷却润滑:采用内冷式刀具(如中心通孔钻头),将高压切削液(压力5-20MPa)直接输送至切削区,同时实现冷却和排屑;切削液选用极压乳化液(铝合金)或合成切削液(钛合金),增强润滑性以减少摩擦生热。
工序分散与间歇加工:将深盲孔加工分为粗、半精、精加工,每工序间暂停加工,使工件自然冷却,避免热量累积;对于大型薄壁件,可采用分段加工(如先加工孔深 1/3,冷却后再加工剩余部分)。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工艺分析,建立了一套针对薄壁大深径比盲孔加工变形的控制方法。实践表明,通过刀具优化、工艺调控和辅助支撑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此类加工难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优化刀具材料与涂层技术;开发更智能化的支撑控制系统;研究新型冷却技术在深孔加工中的应用潜力。这些改进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加工精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利军 , 史红艳 , 康晓丽 , 等 . 对小直径深盲孔筒轴件加工方 法 的 研 究 [J]. 新 技 术 新 工 艺 ,2022,(08):22-25.DOI:10.16635/j.cnki.1003-5311.2022.08.004.
[2] 原莉莉 , 陶保平 , 吴漫 . 精密衬套深盲孔清洁度控制方法优化 [J].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24,60(04):65-67.
[3] 杨支超 , 翟江涛 , 史晋辉 . 一种小直径缸体的深盲孔精加工技术 [J].天津科技 ,2023,50(S1):74-77.DOI:10.14099/j.cnki.tjkj.2023.s1.004.
[4] 朱艳芳 , 刘玉慧 , 权瑞霞 . 大尺寸深盲孔加工方法及刀具设计 [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8,(10):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