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整书阅读交流汇报课的活动设计与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
朱丽花
浙江省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引言
统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强调阅读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整书阅读后的交流汇报课,是学生分享收获、深化理解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常因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出现不敢说、不会说、参与面窄的情况。部分课堂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兴趣,导致交流效果不理想。因此,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活动形式,并有效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是当前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设计符合低年级特点的交流汇报活动
活动设计应从学生兴趣和能力出发,让阅读成果展示变得有趣、可操作。低年级整书阅读交流汇报课的活动设计需紧密围绕儿童认知规律,以趣味化、体验式活动为载体,将阅读成果转化为可感知的表达实践。以统编版《小鲤鱼跳龙门》为例,教师可建立“演- 画- 说- 玩”的互动模式。
第一步,教师可先组织学生用彩纸自制鲤鱼头饰和简单道具,选择书中小鲤鱼找龙门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肢体动作和简单台词还原情节,让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体验。
第二步,引导学生用蜡笔绘制我心中的龙门,鼓励他们用图画表达对坚持与勇气的理解,有的学生会在画中加入太阳、波浪等元素,教师可顺势引导:为什么你的龙门旁边有太阳?自然过渡到对故事主题的讨论。
第三步,在说一说环节,教师设计具体问题如小鲤鱼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如果你是小鲤鱼,你会放弃吗?学生结合绘画作品用短句回答,既降低表达难度,又深化文本理解。
第四部,融入“故事小侦探”游戏,教师准备书中细节问题卡(如谁帮助小鲤鱼找到了龙门?),学生分组抢答,答对可获得智慧鲤鱼贴纸,集满五张贴纸的小组能获得小小传承者称号。这种将表演、绘画、口语表达与游戏结合的设计,既符合低年级学生“做中学”的认知特点,又通过多感官参与提升参与度。实践中发现,采用此类活动后,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有所提高,且大部分的学生能准确复述故事核心情节,证明该模式能有效平衡趣味性与教学目标,为整书阅读交流课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实用策略
(一)创设安全氛围,消除发言顾虑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重申“错是学习必经之路”的理念,用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传递接纳态度。具体表扬要聚焦学生思考过程而非答案正确性,比如你敢于尝试新思路很棒、这个对比角度很独特。当学生表达卡顿时,可以用“需要再想想吗”代替直接补充,留出思考空间。记录学生发言次数能帮助教师关注沉默者,对两周未发言的学生可采用点名 + 开放问题组合,如小丽,你觉得这个故事里哪个情节最有趣?。教师示范也至关重要,可以偶尔故意说错并自我纠正,让学生明白出错是正常的。
(二)设计阶梯任务,匹配多元能力
任务分层要基于对学生能力的持续观察。对于文学类内容,基础层可设计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朗读标点符号最多的段落;进阶层设置用三个词总结人物特点、比较两个场景的异同;挑战层安排改写故事结局、采访书中角色。实践类任务可分展示型(带道具复述)、操作型(排列情节卡片)、创造型(设计书签)。每月更新任务菜单并标注难度星级,让学生自主选择时有所参照。特别注意保留 1-3 个秘密任务给超前学习者,如为课文设计思维导图,避免他们因重复简单任务失去兴趣。
(三)运用伙伴互助,降低表达门槛
同伴互动的有效性取决于分组策略。固定搭档与轮换小组要交替使用,前者培养默契,后者拓展思维。两人对话时可提供句式支架:我同意…因为…、我想补充…。小组讨论前明确角色分工:记录员、计时员、汇报员轮流担任。教师巡视时应蹲下来参与讨论,用“你们组发现什么有趣的观点”代替“说得怎么样”的评判性提问。对于特殊需求学生,可预先培训几名小教练,掌握要不要试试这样说等引导话术。每次合作后预留 2 分钟让学生写我从同伴那里学到…,强化互惠体验。
(四)及时鼓励反馈,强化参与动机
反馈系统要可见且可持续。除了即时口头表扬外,还可用磁贴记录发言次数,每 5 次兑换优先选书权等非物质奖励。可定期设立“闪光时刻”,播放学生发言录音片段(需提前获得许可),集体讨论这句话好在哪里。避免笼统的真棒,而是具体到“你注意到作者用了三个拟声词”。同时,要创新展示形式,如将朗读录音生成二维码贴在教室,将角色扮演照片制成表情包用于课件以及定期发送电子表扬信给家长,重点描述孩子突破自我的细节,如今天主动举手分享了预习时画的流程图。
(五)结合家庭预热,搭建表达阶梯
家庭任务设计要轻量且有趣。教师可提供具体的亲子对话模板:猜猜看这个故事里谁会…、如果你是爸爸会怎么劝这个角色。同时,发放故事魔方道具,六个面分别写着开头、最惊险的部分等提示词,抛到哪面就讲哪部分。建立班级博客设置家庭剧场栏目,上传亲子共读的 30 秒视频(需模糊处理背景保护隐私)。提前一周发放课堂预告,告知家长下周哪些环节适合孩子提前准备,如周三我们将讨论如果穿越到书中,你想改变哪个情节。特别注意提供无文字任务选项,如用乐高搭出故事场景,照顾识字量不足的家庭。
结语
提升低年级整书阅读交流汇报课的效果,关键在于设计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活动形式和营造积极安全的参与氛围。通过“演、画、说、玩”等多种有趣的方式,让阅读分享变得生动具体;通过创设安全环境、设计分层任务、运用伙伴互助和及时鼓励,有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参与热情。实践这些策略,能让交流汇报课成为低年级学生乐于表达、分享阅读快乐的舞台,切实促进其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虹 . 以交流任务链开展小学整本书阅读活动例析 [J]. 语文世界 ,2025,(16):44-45.
[2] 赵瑞添 . 交流课型中任务驱动式策略促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分析 [J]. 作家天地 ,2024,(21):85-87.
[3] 曾水清 .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三部曲 [J]. 小学语文教师 ,2024(7).